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專業就業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理學專業培養能力 1、掌握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護理學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知識,掌握護理急、慢性和重癥病人的護理原則、技術操作、專科護理和監護技能,并能夠應用護理程序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
2、具有社區健康服務、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3、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護理學的學科發展方向與動態;
4、掌握醫學文獻檢索、資料調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護理學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等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醫療、美容、制藥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醫療/護理/衛生;
2、美容/保健;
3、制藥/生物工程;
4、醫療設備/器械;
5、新能源;
6、互聯網/電子商務;
7、教育/培訓/院校;
8、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護士、護理、美容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護士;
2、護理;
3、美容師;
4、護士長;
5、美容師顧問;
6、美容師導師;
7、銷售代表;
8、護理部主任。
(一)護理專業學生職業品質、道德現狀。護理專業作為當今被社會青睞的熱門專業,其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高職高專層次的護理專業。擴招帶來了很多硬件和軟件準備不足產生的問題,從而使很多高職院校在職業品質、道德的養成教育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學校層面認識嚴重不足,投入很少,滿足于學生管理不出事,維持表面穩定局面即可的要求,對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基本上沒有整體的規劃和考慮,缺乏宏觀的決策和適時的掌控;很多院校的學生管理團隊不穩定,輔導員多數是剛畢業的大學生,處事方法和經驗上有所欠缺,找不準教育引導效果最大化的方式,這必將導致管理理念落后和管理效果不佳;大部分學校對政治輔導員沒有進行系統的培訓教育,在輔導員的待遇及晉升渠道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輔導員積極性不夠,學生管理中的執行力大打折扣;學校在日常管理中害怕對學生嚴格要求導致產生對立情緒,甚至是強烈的逆反心理,不敢真抓實管,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管理流于表面化,使學校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影響力;性格養成方面沒有和家長、社會共同形成完整的聯動體系,導致管理脫節,不能對每一個個體的發展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交流和適時的掌控;對社會上的不良思潮沒有形成有效的防火墻,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很容易影響學生的思想,導致學校教育事倍功半;就業指導課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很多指導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就業培訓,就業知識僅限于皮毛,照本宣科的現象嚴重。
(二)護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現狀。當今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本科生來說要薄弱,就群體來說,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職業能力方面的教育必須按照因材施教原則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
二、針對護理專業學生特點和存在問題,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觀和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權衡的基礎上,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筆者以所在的鶴壁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為例,從實踐調查的角度,以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為依托,從增強職業認同感,鞏固專業思想,加強就業前景認識,規劃職業路徑四個方面,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增強職業認同感:職業認同感是指個體對于所從事職業活動的性質、內容、職業社會價值和個人意義等因素所形成的看法,與社會對該職業的評價及期望達到一致或認可的狀態。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是指護理專業學生對將要從事的護理職業在內心里認為它有價值、有意義,并能夠從中找到學習樂趣的一種認知與體驗。鞏固專業思想: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有利于確定職業方向,集中精力,實現成才目標。如果沒有正確的專業思想,這個想學,那個也想學,這山望著那山高,搖擺不定,就會浪費時間和精力,以致難以成才。因此,既要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有多學科知識,更要掌握所學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以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標準,實現自己所確立的既定目標。就業前景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基本職業素質:護理專業畢業證、護士資格證、護理基本技能、道德素質、職業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基本職業能力:護士被稱作天使的職業,它需要有愛心、細心、責任心以及耐心,而且要有很強的親和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NO1.文秘專業就業前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文秘正成為師大緊俏的職業,特別是在幫助企業處理信息、整理材料、辦公等,作為協調各個部門的職位,當然會有比較高的要求。秘書在企業中屬于基礎,也是重要的崗位之一,其崗位職責描述也是模糊和廣泛的。目前,一般把秘書、行政、助理這幾種相關職業都劃分在秘書的崗位范疇中。
在每年的外企人才招聘過程中,外企秘書總是處于重要和醒目的招聘地位。秘書崗位的重要在于其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職位;秘書崗位的醒目還在于其招聘數量的規模體現。在FESCO每年推薦的幾千名外聘員工中,秘書職位需求占總需求量的45%以上。
行業型秘書取代通用型。現在企業對秘書知識結構的要求,更趨向于專業化、職業化文秘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前景與方向文秘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前景與方向。而且根據公司所處行業的不同,也對秘書提出了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例如,IT、通訊、機械、電子、微電子等行業,就越來越多地要求秘書在工作中可利用自身所學的行業相關專業知識,解決一些遇到的具體問題,并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產品和商務解決方案。
另外,在IT、通訊、快速消費品等高速發展的行業,更注重秘書的學習能力和快速靈活的反應能力。在法律、咨詢等行業,則對秘書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穩重的性格及親和力是一種考驗。由此看出,專業秘書是秘書領域的又一組成部分和發展趨勢文秘專業。
NO2.文秘專業就業方向
(1)客戶服務與管理方向
本就業方向需要具有較強客戶服務理念,較強客戶管理與開發能力,較強營銷活動組織策劃、人際溝通與現代信息管理能力,能為所在組織系統創造服務附加值的高等技能型專門人才。
(2)商務行政助理方向
本就業方向需要具有嚴謹踏實、謙遜誠懇、耐心細致,掌握組織系統日常辦公事務處理技能的行政助理類高等技能型專門人才。
(3)公關秘書方向
本就業方向需要具有較強的商務活動策劃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公關與商務談判能力,熟悉公關工作事務,能為組織創造良好的公眾形象的高等技能型專門人才。
NO3.文秘專業簡介
文秘專業是培養掌握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文秘專業實際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適應第一線工作需要,主要面向外經外貿行業,從事涉外秘書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目標:
培養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修養,又有較強的動手與實際操作能力,具備較強的文書撰寫與溝通能力,掌握行政與商務活動的基本運作,熟悉各種現代辦公設備的使用,能勝任企事業單位辦公室工作,協助領導處理日常事務,為領導決策及實施提供服務,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具備辦文、辦事、辦會能力,能夠從事辦公室文員、行政助理、檔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的中高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秘書學概論、公共關系與實務、秘書寫作、文書檔案管理、辦公室事務管理、會務管理、秘書禮儀、秘書英語、秘書交際與語言、企業行政管理實務、人力資源管理、秘書信息工作實務、中文速錄、辦公自動化、電子商務、秘書崗位綜合技能實訓等。
畢業生就業方向:
秘書是各行各業都需要的應用研究型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商務會晤、公務往來等活動不斷增加,各行業在進行綜合管理、樹立企業形象、溝通內外關系、處理信息交流等方面都需要秘書,本專業的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文秘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前景與方向辦公文秘
。學生畢業后,可以參加公務員考試,充實到各級政府機關;也可以加入到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文秘寫作、辦公室管理和公關策劃、設計、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業崗位(群)有:
1.行政管理方向:總裁秘書、行政助理、總經理秘書助理、部門經理秘書、經理助理、辦公室主管等。
2.商務文員方向:商務秘書、跟單文員、業務員、談判助理等。
3.普通文員方向:辦公室文員、前臺文員、行政文員等。
4.檔案管理方向:檔案管理員、資料員、信息收集員等。
1.商務英語就業前景好不好
2.高考熱門專業就業前景:小語種專業
3.新西蘭留學熱門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4.營養配餐員如何理解,就業前景
5.速錄行業的就業前景如何
6.巖土工程的就業前景
7.企法顧問就業前景分析
8.護理專業的就業前景
關鍵詞:護生;專業動機;擇業傾向;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2-0213-01
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護比是1∶2。但2009年據國家衛生部統計顯示,我國護理人員仍極其短缺,醫護比僅1∶0.87,與1∶2.7的國際標準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1]。受過高等教育的護理人才將是未來醫院所需護士的主體,但是有相當一部分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并沒有從事護理工作。因此,護理人才短缺和浪費并存。本文將從在校護理大學生自身的角度出發,開展護理學生的專業動機、擇業傾向以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并進行相關性分析,為提高護理學生專業動機與擇業傾向的一致性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學校有關部門提高護理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參考。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采取整群抽樣的方式,將湖州師范學院醫學院2008-2010級護理專業的學生納入研究對象,共356人。
1.2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無記名調查。由調查者分班級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356份,收回有效問卷355份,有效回收率99.7%。所有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錄入,進行統計描述、χ2檢驗、相關性分析。
2結果
2.1護理學生專業動機及其影響因素:在填報護理專業時,只有15.4%的學生是自己喜歡護理專業;而84.6%是受其他因素影響填報護理專業,其中 55.1%是受外界影響、21.0%是服從調劑、8.5%存在隨意性。在影響學生填報護理專業的因素中:有22.5%的學生認為學了護理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和家人,11.7%是受他人感染,44.2%認為護士的就業前景好,11.7%是考慮其他因素才選擇填報護理專業,還有9.9%沒有任何影響因素。
2.2護理學生擇業傾向及其影響因素:在填報志愿時,想從事護理工作的學生占17.8%,而未考慮或想從事其他工作的學生占82.2%。經過護理專業學習,畢業打算情況:有13.8%喜歡護理專業,以后一直從事護理工作;53.1%喜歡護理專業,先從事護理工作一段時間,再視情況而定;有33.1%不喜歡護理專業,仍從事護理工作或先從事護理工作一段時間再換其他工作或直接從事其他工作。對護理專業了解較少或幾乎不了解的學生從61.5%減到了11.1%,非常了解的從7.9%增加到了24.5%,認為護理工作價值小地位低的同學也從17.8%減到了9.3%,有15.7%的學生比以前更喜歡護理專業。
2.3護理學生專業動機與擇業傾向相關性:護理學生的專業動機與擇業傾向,經χ2檢驗,χ2=46.588,P=0.000,有顯著性差異;護理學生專業動機與擇業傾向的相關性分析:r=0.342,相關性較低。見表1。
3結論
3.1護理學生專業動機和擇業傾向均存在多樣性:有84.6%的護理學生填護理專業是受父母、親戚、老師、同學等外界影響,或服從調劑,或無明確想法。進入大學前,擇業傾向有護理類、教育類、金融類、其他工作和未考慮的;進入大學后,擇業傾向有“喜歡護理,一直從事護理”、“喜歡護理,先從事護理再視情況”、“不喜歡護理,先從事護理再換工作”、“不喜歡護理,一直從事護理”、“不喜歡護理,不從事護理”等情況。這可能與學生興趣不一、考慮各異、個人職業規劃不同、受外界影響等有關。
3.2良好的專業動機有助于提高擇業傾向的穩定性:填報專業時,自己喜歡護理專業、受外界影響、服從調劑、無明確想法的學生中,畢業打算是“喜歡護理,打算從事護理工作(包括一直從事護理和先從事護理再視情況)” 的學生分別有94.5%、68.4%、44.6%、63.3%。可見,當初喜歡護理專業而選擇護理專業學習的學生,畢業時從事護理工作比例更高,說明良好的專業動機可穩定其擇業傾向。
3.3學校教育可影響護理學生的擇業傾向:雖然填報志愿時,只有15.4%的學生是自己喜歡護理專業而填報的,84.6%的學生是其他原因而填報護理專業的,但畢業時仍有很多學生打算從事護理工作。護理學生專業動機與擇業傾向的相關性較低:r=0.342。可見,擇業傾向可以受外界因素影響而改變。調查顯示,學校的專業思想教育、護理專業教學等,可加深護理學生對護理專業及護理工作全面、正確的認識。
4建議
4.1加強招生宣傳,提高學生填報志愿時對護理專業的認知度:學校可以通過網站、報紙等途徑,在招生時對填報志愿的學生宣傳護理專業的相關內容、就業情況等,讓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對護理專業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使更多的學生自愿填報護理專業。
4.2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為護理事業發展做貢獻的使命感:為提高護理學生對護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培養學生為護理事業發展做貢獻的使命感,學校可通過開設有關護理專業思想教育專題講座、舉行護士加冕儀式、組織學生社區實踐活動等,加強對護理學生專業意識和專業價值觀的培養,使他們對自我、對護理專業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2]。
4.3加強護理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對護理專業學習的興趣:根據調查得知的影響護理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老師的教學方法很重要。在護理教學中,教師應優化教學過程,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增強護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激發其對護理專業的熱忱。
4.4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提高學生一次性就業的成功率:學校可以通過收集公布就業信息、舉辦講座(如關于應聘技巧、撰寫個人簡歷)、模擬招聘面試會等途徑,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增強護理學生就業信心和熱忱,增加一次性就業簽約率。
(本研究的統計工作得到湖州師范學院醫學院王春生老師的幫助,謹致謝意!)
參考文獻
一、高等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的現狀
當前,在高校護理專業中,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入學前對護理專業不甚了解,選擇專業時比較盲目,加之社會上對護士的傳統看法對正確認識護理專業產生了消極影響,使學生缺乏熱愛和從事護理專業的信念。這就給護理專業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執業活動帶來隱患,造成了高等院校中每年都有護理專業的學生不能順利完成學業或畢業后不從事護理工作的情況。英國大約有25%的護理專業的學生中途退出[1],加拿大護理學生的流失率在20%~40%[2]。已經在醫院中工作的護理人員也存在流向其他職業的現象。據報道,我國有的醫院護理人員的流失率達到8.9%[3],而愛爾蘭政府和衛生服務部門雖然采取了各種招收政策,護士的流失率仍高達10%[4]。因此,高校在護理專業學生培養上面臨這樣一個任務:使護理專業的學生正確認識本專業在醫療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了解護理職業光明的就業前景,提高在校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對護理職業的熱愛,穩定護理專業隊伍。本文從專業思想教育、專業技能培養和職業教育三個方面對這個問題加以討論。
二、提高高等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的對策
1.加強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護理專業。專業思想是人們對自己所從事專業的認識及看法。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積極的專業思想會影響其日后的學習和工作。自從護理工作成為一門獨立專業以來,護士經歷了3種不同的社會形象即溫柔、慈祥的母親形象、拯救大眾的宗教形象以及卑賤的仆人形象[5]。如今,雖然人們心目中理想的護士形象是“白衣天使”,但歷史遺留的影響仍然存在,一部分人認為護士只是“伺候人”,是女人的天性,不需要訓練和教育,更無需理論指導。這必然會使學生對護理專業產生誤解,妨礙她們的正確選擇和對待護理專業的積極態度,造成護理人員的流失。有研究顯示,對護理本科生入學前專業態度進行評分,最低23分,最高73分,其中60.6%的學生專業態度評分48~63分,只有9.1%處于64~73分,說明大部分學生入學前專業態度較為一般,態度非常好的學生人數很少[6],所以,要盡早讓學生了解護理職業性質,確立合理的專業態度。首先,可以通過講座、討論會以及在臨床專業課(如內、外、婦、兒、老年護理、社區護理)的教學過程中幫助護理學生了解護理工作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增加專業認同感;同時,通過這些形式使學生體會到護理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壓力,增強他們對臨床工作壓力情景的適應能力,減少專業工作中的阻力與挫折,降低摸索與嘗試錯誤的機會,提高對生活和工作的滿意度與成就感。其次,臨床帶教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對護理職業的興趣,體會護理工作的美感,使其努力成為一名樂于助人、富有責任感和同情心的合格護士。
2.加強專業技能培養,提高學生的執業能力。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醫學知識的積累和沉淀是必要的,具有過硬的醫學知識的護士,在工作中才能圓滿完成任務,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及習慣,為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打好基礎。為此,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指導其正確的學習方法。據文獻報道,學生選擇護理職業的動機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是護理概念,包括有從事護理工作的愿望和以前有照顧別人的經歷。研究人員發現,個人以前的護理經驗是學生選擇護理職業的主要原因[7]。而另一研究顯示,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后,在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適應性等方面均有較大提高[8],故早臨床、多臨床對建立護理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及習慣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主動地獲取知識,并能夠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積極地建構知識體系。另外,可以成立互助小組或針對情況特殊、基礎較差的同學,配備專門的老師進行輔導,從而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共同提高,不斷進步,為成為一名理論扎實、技術過硬的合格護士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