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作文指導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思路
(一)教學目標
本課以“深度汲取課本知識精華,深入培養學生寫作方法”為教學目標,通過在教學中借助課文內容中人物描寫的方法,為學生深入地剖析課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旨在培養學生學會刻畫人物,避免寫作中出現形式化、統一化的情況。
(二)教學思路
在課本內容研究深化的同時,充分汲取相應的課外知識內容補充進課堂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相關的名家作品及優秀的學生習作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以閱讀引導寫作,以閱讀促進寫作,使學生在閱讀之中學會鑒賞,在鑒賞之中學會品味,達到學以致用,切實掌握人物寫作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對學生來說,即使能夠熟練掌握寫作方法,但在實際應用中仍舊可能出現諸多的困難。例如,學生作文中的人物性格單一,過于套路化等等。基于這類問題,教師首先應多指導學生進行生活觀察,在生活中學會觀摩人物,勤于練習,提升寫作的水平。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最大化地借助多媒體技術,準備電教課件,為學生營造具象的視聽環境,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高中作文案例教學的策略
(一)課堂導入
一個良好的課堂開端是取得優異課堂成效的根本所在,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的設置。可以采取提問的形式,繪聲繪色地向學生發問:
猜猜他是誰?蒲扇大耳,長嘴貪吃,手持一柄九齒釘耙,身著一套黑藍布衣?
學生在此描述下,很快就猜到答案――豬八戒。學生為何能夠猜出答案與筆者的描述息息相關,因為筆者通過寥寥數語,形象地將人物主要的特征講了出來。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的正是學生的此類語言描述能力。通過此類課件的導入,能良性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繼而進入課堂實訓階段。
(二)教學過程及步驟
在作文案例教學中,教師對人物描寫作指導,應從四個方面進行,即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
1.人物肖像描寫。肖像描寫又稱外貌描寫,是通過對人物的面貌、服飾及神態進行描繪,進而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寫作手法。在指導學生進行肖像描寫的時候,教師要詳細為學生闡明重點,一定要善于把握人物所具有的外貌特征,刻畫出獨具一格的人物形象,切忌從眾。筆者在《金岳霖先生》教學中,同學生一起鑒賞閱讀并闡述分析了以下語段:
金先生的樣子有點怪。他常年戴著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他后來配了一副眼鏡,這副眼鏡一只的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他身材相當高大,經常穿一件煙草黃色的麂皮夾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圍一條很長的駝色的羊絨圍巾。
教師在鑒賞完畢后向學生提問:此章節的肖像描寫具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思考之后發言:這段描寫很細致,且很幽默。
教師在學生討論完畢后即可總結:此段人物描寫并未從其面部特寫出發,而是從其穿著打扮及肢體形態出發,通過另一切入點,準確地對人物進行了描寫,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從眾的情況,又將人物的外貌做了很好的刻畫,且突出了性格特點,對讀者而言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在總結完畢后,鼓勵學生在之后的寫作中,多運用此類肖像描法。
2.語言描寫。對于語言描寫,教師應當注意培養學生關注人物講話的背景及人物身份、年齡、個性等特征,以此提升對語言描寫的駕馭能力。以魯迅先生《紀念劉和珍君》一文為例: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學生在讀到這一段的時候,肯定會發現自己對最后一句極為熟悉,因為這一句話為重點名句,流傳較廣。因此,教師立刻在課堂中呼吁學生,認真從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作者說出該段話的背景,以及語言的表達特點,這段文字屬于何種句式,標點表示何種語氣,以此使得學生學會借鑒運用。
3.人物動作描寫。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自身動作進行描述,凸顯人物性格的寫人手法。對于動作描寫,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富有表現張力的動詞彰顯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劉鴻伏的《父親》一文:
父親忽然站住,用顫抖的手解開外衣鈕扣,從貼肉的襯衣里撕開密密縫住的小口袋,那里藏著五十元錢,父親抽出三十元,說:“崽,家里窮,這點錢你拿著莫餓壞肚子。”……父親眼紅紅的,卻一副要發脾氣的樣子。我愛父親,也怕父親,只好從那布滿老繭的大手里接過二張薄薄的紙幣,那是二十元,卻仿佛接過一座山,沉甸甸的。
教師在學生討論完畢后,可為學生進行課文分析:對父親給兒子遞錢這一細節的描寫,形象地彰顯了父愛如山的沉重感,通過對父親動作的描寫,給讀者留下了作者動作的想象。雖然文中沒有提及作者的動作,但教師可以大膽創新,安排學生試著描寫作者的動作,以此使得學生拓展思維想象空間,打破墨守陳規的寫作局限。
4.心理描寫。對于人物心理方面的寫作,教師應當專注于引導學生在寫作時充分就人物的內心感情做出細膩刻畫。教師應為學生講解人在不同情況下所產生的不同情緒,同時為學生列舉:喜、怒、哀、樂及怨恨、苦悶與嫉妒等不同情緒的寫作案例,使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感悟到心理描寫的原則。例:
她心里總想讓他明白,她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一個毫無用處的廢物,但這里真的沒有什么可分配給她做的。于是,她從內心祈求造物主賜予她非凡的力量,她借此一念咒語,就會出現奇跡,讓帕勒達帕一看就會驚呼起來:“哎喲!我們的素有這么大的本領!我真的沒有想到,小看了你!”
教師可以進行分析:這段心理描寫,十分形象恰當地把主人公素芭幻想自己有非凡的力量可以幫到朋友,讓身邊人感到驚奇的心理活動展示了出來。在寫作中要培養學生學會依靠這類人物心理活動摻雜情景的形式,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提升寫作的整體水平。
高斯尼教授:進入畢業班,一切都變得緊張起來。我的考場作文指導課也不會像在四年級和五年級時那樣,想到哪兒講到哪兒了。我專門做了一個詳細、系統的教案,讓大家在這一年的學習中充分把握考場作文的寫作技巧。在這一堂課中,我們來講講……先等等啊,我找找教案,咦?我的教案呢?好像又弄丟了……
見風:唉,訂過《開心學堂》五年級的讀者們應該還記得,去年高斯尼教授也是弄丟了新學期第一堂課的教案……
高斯尼教授:哈哈哈,見風同學不要揭老師短嘛,那我還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吧。就先從作文的最開始―開頭講起吧!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文更是這樣。記得我做學生的時候,經常對著作文題目愁上半天,就是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不過一旦我寫好了開頭,剩下的文字就會綿綿不絕地從我的筆下流出了……所以說,作文的開頭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考場作文,如果你有一個精彩的開頭,絕對會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引起他(她)的好感,從而提高你的作文得分!
見風:教授,你說了這么多,全是沒有用的!整點實惠的吧,究竟該如何寫開頭?
高斯尼教授:好的開頭有很多種,概括起來就是以下幾種:
開門見山
例子:去年五一小長假,我們全家人參考旅游指南游覽了美麗的九寨溝。
點評:這種開頭一般用于游記、活動、參觀記等文體,簡明扼要地直指主題,交代時間、人物、地點,能使閱卷老師對你的作文有一個最直觀的了解。
使用范圍:
上手程度:
先聲奪人
例子1:“五(1)班加油,五(1)班加油!”“五(4)班必勝,五(4)班必勝!”操場上傳來同學們的加油聲和助威聲,原來是五(1)班和五(4)班在進行一場激烈的籃球比賽。
點評:以高亢的吶喊作開頭,先聲奪人、奪人耳目、引人入勝。
例子2:淅淅瀝瀝,淅淅瀝瀝,三月的小雨像小姑娘溫柔的手。在她溫柔的撫摸下,大地上的萬事萬物都醒了,春天來啦!
點評:以聲音來描寫景物,使景色有聲有色,自然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使用范圍:
上手程度:
概括總結
例子:我們一家三口都是“蟲”,媽媽是網蟲,我是小書蟲,而爸爸啊,他是一個大懶蟲!
點評:這篇名為《一家“蟲”》的作文,在開頭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接下來依次介紹三個人的特點。開頭緊扣主題,統領全文。
適用范圍:
上手程度:
想象修辭
例子:友誼,是沙漠里的綠洲,是人生的花朵,是最純真的感情。
點評:修辭會使你的文章文采飛揚,亮麗多彩。如果你是一個慣用修辭的作者,不要吝嗇把各種修辭放在開頭上!
作為指導老師,我是盡職盡責的,翻看自己的聽課筆記,學期過半聽課26節,走進秦玲老師的課堂,聽評課13節;同時也是有愧的,因為大部分的聽評課僅限于常規課型,而對其作文指導課聽評還是第一次。
授課畢,評課間,秦玲老師在說課中兩度落淚,多次哽咽。或許為自己近半個月艱辛付出、辛勞熬夜而淚,或許為課堂未達預期效果而淚,或許為突破重重教學瓶頸走向成熟而淚。為此次上好匯報課,她的焦慮不安、秉燭熬夜、精批細改、用心設計,凡此種種,作為對桌的我看在眼里,明在心頭。總之,通過這次匯報課,她正行走于教學漫漫長路上,是有收獲的,更是有成長的。
可以說,秦玲老師的作文講評課告訴我們至少三個方面的思考。
一、秦玲老師的作文講評課告訴我們,學生習作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文本
作文教學有“兩個”文本,一是教材文本,二是學生習作。長期以來,老師們更關注第一個文本,即“作文指導”,而忽視第二個文本,即“學生習作”,只把“批改”作文,看成一項“累死人”的工作,從來沒有認真地想過,要把學生習作當成“教學文本”。唯有從學生的“作文”出發的教學,才是真正的“以生為本”的教學。
秦玲老師的匯報課,這一點做得很實。因為月考是網評,學生只能看到分數,對自己作文的優缺點,心中茫然,一頭霧水,而她做了以下工作:找出紙卷、精批細改、查找問題、分類析因、選點備課、擬定重點、思考難點、多次教案、制作課件、嘗試上課、課后修改、二次備課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足以彰顯一位語文老師“求真務實、潛心研究、扎實備課、以生為本”的良好素養。
她的講評課,不只“研讀”習作,并將“研讀”后的問題,進行了教學上歸納“重整”。如果說,“研讀”學生習作是教學態度使然,那么,“重整” 問題則是秦玲老師一年半教學經驗的再現,她深知,學生在學習中缺的,就是老師要在課堂上強化的,這不但是教學行為的覺醒,更是教學經驗的累積。老師示范,生生互動,師生互評,高度重視“學生寫作”這一文本,秦玲老師功課做得很足,心思用得透。
二、秦玲老師的作文講評課告訴我們,生生間的言語學習是“無障礙”學習
生生間的言語學習,是動態的,更是教師無法預設的。有時候,似乎很隨意地聽,卻很不“隨意”地往心里“鉆”。在秦玲老師的講評課上,或讓學生誦讀病文或評價美文,在讀“我”的習作,在評“你”的病文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生生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姑且不談秦玲老師安排上的用心,這些點評,那些修改,全來自伙伴,――“來自伙伴”的這一特征,使學生的學習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這樣的做法就如我們閱讀一本雜志,陡然見朋友的刊文總會看得特別專著、入神,難道不是嗎?所以,秦玲老師是懂得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無障礙”學習的教學藝術的。
三、秦玲老師的作文講評課告訴我們,作文講評課應該做足兩方面功課
秦玲老師的作文講評課還告訴我們,青年教師要上好一節匯報課,應做足兩方面的功課:一是切勿盲目備課,思考通透了,選點明確了,設計成型了再查找資料去備課;一是充分利用學生和指導教師的資源,取他山之石來攻玉,收效非凡。
也許是無序備課,致使其多次易稿,臨匯報課前,選什么課型,抓什么點還是模糊不清,當她將打印好的教案拿給我時,我手足無措,不知從何說起,如何給她建議,因為她的教案,內容不清,設計不明,重點不突出,難點無法達成。在我倆的交流中,你一言,我一句,慢慢梳理,細細咀嚼,層層點撥,她的匯報課才有了雛形,接下來,可以想象,她又是一個不眠夜……
作文講評課“上什么”遠比“怎么上”更讓人絞盡腦汁。遇到環節上的瓶頸,定要思考通透,不然,動態的課堂會讓人陷入泥淖。本節課的重點是“規范寫好‘時評類材料作文’的開頭”。我認為好的開頭應有兩個點去思考:一是“如何提引材料”,一是“如何準確表述觀點”。只因為秦玲老師認識不夠,思考不透,致使一節課畢,學生練筆或提引材料不準,或表述觀點不清,所以,這節匯報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能否依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與知識水平,制定教學計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教學管理上也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現象,語文作業除了作文外,聽寫,綜合訓練,家庭作業,還有小作文,村小的教師還有其他的科目作業。一周不到十節的空堂,這么多的作業,還要精心批改,如何有充裕的時間備課呢?教師的負擔重哪!
其次,是在教學作文時,教師不能精心備課,設計教案,沒有整體的教學思路,統考是要學生抄范文,背范文,平時習作時抄作文選的現象屢見不鮮,其質量低下,就在情理之中。
再次,農村的環境差,很多家長文化素質不高,對孩子不能正確引導,甚至有的不管孩子,各干一套,還有的家長不在家,在外謀生,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在家,孩子只能在學校聽老師的幾節課,其余時間放任自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小學生作文水平差。
那么,怎樣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呢?
第一,要轉變觀念,適當減輕教師的作業負擔,給教師點時間,以調動教師教學教改的積極性,并進一步教師的教學風格。
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繼續以"關注課堂"為工作主線,并注意整合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特提出以下工作計劃:
二、教學重點工作
(一)提高教師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我們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領導做表率、骨干帶好頭、全員來參與,使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運作,全體教師要團結協作,拼搏進取、視團結為生命,互幫互助講奉獻,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凝聚團隊智慧,使學校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勝利、新發展。
(二)、繼續加強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教師們繼續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學習本學科新《課標》。備課和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切實做到“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施教;加強教學研究,狠抓過程落實。備課、講課、聽課和評課都以新課程為標準,教師們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切磋教學技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繼續以"關注課堂"為工作主線,并注意整合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
術,改革舊的教育教學理念。讓現在新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學工作扎實穩步的向前推進。
(三)、調整教育常規要求,突出實效性。
教師教學常規本學期,我們將本著抓過程管理、突出實效的原則,讓多媒體最大限度地輔助好課堂教學,對教學常規重點做如下要求:
1、備課:備課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編寫教案)。備課至少要做到通讀全冊教材,熟讀單元教材,精讀課時教材。備課的基本要求是:在鉆研課標和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撰寫教案。做到:內容科學、準確、全面,結構完整;形式規范、合理、清楚;詳略得當,切實可用。教案應具有創新意識,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參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現行教案;教案在上課前編寫好。具體要求:
(1)各種課型(包括新授課、復習課、實驗課、講評課、作文課)都要有書面的教案。電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傳統教案應有的環節外,還應根據需要增加具有課件、資料庫、友情鏈接等能夠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的新環節。
(2)要求重教法、學法指導的設計。針對本班學生具體情況,教案要有自己個性化的改進或創新。
(3)備課要有教師學期工作計劃、單元計劃和課時計劃。
(4)每節課要有知識、能力、德育目標、重點、難點、學具等,教學過程(導入、教學方法、學法指導、例題、練習、歸納、板書設計等)、小結、作業分類設計等。
(5)要有單元教學后記或反思。
3、作業:日常作業要求教師本著分類(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分成2—3類)、適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則,批改要規范,要求有等級、鼓勵性評價、日期,堅決制止有布置不批改的做法;教導處將組織教研組成立教學常規評比小組,通過不定期專項檢查、隨堂聽課的同時檢查和學生家長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加大力度檢查教師的教學常規,尤其要加強備課的檢查,堅決杜絕不備課上課的現象。時機成熟時我們將組織優秀教案展。常規檢查結果除及時反饋到教師本人外,還將記入教師崗位責任制考核并予以公示。
4、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工作,進行教學質量跟蹤,及時開好成績分析會。學校對各年級繼續采用“月考”制度,對每次考試都要質量跟蹤到每一個學生、學科、班級、年級。通過跟蹤分析,查原因,促質量提高。學科教師小考每學期不少于4次,用好成績冊,加強對畢業班工作的領導和中考的研究。2009年小考命題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加大新課改理念的滲透力度。今年,六年級全體教師要吃透考綱,認真鉆研近三年的小考考試說明,為我校2009年小學教學質量穩中有升打好基礎。
學生學習常規針對以往學生中出現的學習習慣不良的現象,本學期我們在抓教師教學常規的同時,還將督導全體教師抓好每個學生(尤其低年級)的學習常規,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我們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1、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