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ede8e"></wbr><bdo id="ede8e"><var id="ede8e"><optgroup id="ede8e"></optgroup></var></bdo>
    1. <sub id="ede8e"></sub>
    2. <sub id="ede8e"></sub>
    3.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2018年亚洲欧美在线v,国产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首頁 > 文章中心 > 婦科腫瘤論文

      婦科腫瘤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婦科腫瘤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婦科腫瘤論文

      婦科腫瘤論文范文第1篇

      1.1損傷原因

      婦科惡性腫瘤手術中膀胱損傷常與以下因素有關:①盆腔粘連:子宮下段剖宮產或其他盆腹腔手術后患者,由于瘢痕粘連、在切開腹膜或下推膀胱,分離膀胱陰道間隙時,導致膀胱損傷。②子宮切除術后患者:全子宮、次全子宮切除術后的患者,膀胱位置、膀胱陰道間隙結構發生改變,加之前次手術后瘢痕增生,導致術中不易找準膀胱與陰道間的間隙,容易發生膀胱損傷。③放療:放療導致盆腔結締組織增生,致密粘連,處理時易出血,進而容易導致膀胱損傷。④晚期婦科惡性腫瘤:如侵犯膀胱區域腹膜的卵巢癌,因腫瘤浸潤,在切除病灶或分離子宮膀胱間隙時易損傷膀胱頂部及底部。⑤電損傷:行腹腔鏡手術單極電刀使用不當,也可以導致膀胱灼傷。⑥其他高危因素:導尿管引流不暢;大出血時慌亂鉗夾和縫合止血;縫合陰道殘端,針邊距太寬與膀胱接近時,縫針刺破膀胱或縫扎膀胱壁。

      1.2處理方法及策略

      膀胱損傷后應盡一切可能修補瘺孔,達到解剖和功能上的修復。手術修復成功的關鍵是:充分的術前準備,恰當的術式選擇,足夠的瘺孔周圍分離,適當的創緣瘢痕修剪,良好的血液供應,準確無張力縫合,通暢的尿液引流,牢固的創口覆蓋。

      1.2.1術中膀胱損傷的處理

      對于手術中發現的膀胱損傷,可以立即行膀胱修補術,采用3-0可吸收縫線分兩層縫合。如損傷位于輸尿管周圍,應仔細辨認清楚輸尿管開口,再行膀胱修補。如修補縫線位置距離輸尿管開口太近,為預防輸尿管狹窄,必要時行輸尿管膀胱植入術,并放置輸尿管支架。而術中發現腫瘤侵犯輸尿管開口,為了徹底切除腫瘤組織,則宜行膀胱及輸尿管切除,并行輸尿管膀胱植入術,同時放置輸尿管支架,植入輸尿管根據情況行防返流操作。

      1.2.2術后早期膀胱陰道瘺的處理

      對于手術后發現的膀胱損傷,應詳細了解瘺口的大小、數目、位置、周圍組織瘢痕增生情況。對于一些癥狀較輕者,瘺口較小患者可采用非手術治療。留置導尿管持續引流,有可能瘺口自行愈合。如患者癥狀較重,尿外滲嚴重,應盡早施行手術,手術中應準確分離出瘺口,修剪水腫壞死的瘺口周邊組織,再分層縫合黏膜層和漿肌層。如瘺口距離輸尿管開口較近時,處理方式同術中發現膀胱損傷。損傷部位難以查找時,可以進行膀胱鏡檢查,必要時經尿管注入美藍,查找瘺口部位。如果瘺口周圍嚴重粘連,修補過程中有損傷周圍器官可能時,可采用經膀胱路徑修補術。術中根據損傷部位及修補情況,酌情采用恥骨上膀胱造瘺術。術后應使用足量抗生素預防并控制感染,充分引流膀胱周圍、腹腔尿液。

      1.2.3術后晚期及復雜性膀胱陰道瘺的處理

      術后晚期及復雜性膀胱陰道瘺應根據瘺孔大小、位置、瘺口周圍組織瘢痕增生情況、術者經驗選擇處理方式。若瘺孔位置低、組織彈性好、瘢痕不致密時宜行經陰道膀胱陰道瘺修補術;若瘺孔位置高、瘺口直徑較大,宜行經腹腔鏡或經腹膀胱修補術;若損傷部位瘢痕粘連致密,周圍組織關系復雜,常規經膀胱外路徑不能暴露膀胱瘺口或瘺口與陰道壁的瘢痕分離困難時,宜行經膀胱的修補術。經膀胱路徑行修補的主要步驟如下:①分離與膀胱頂部的粘連,暴露膀胱頂部,并切開膀胱壁全層,切開膀胱后,顯露并辨認清楚瘺口位置,及其與雙側輸尿管開口的距離和關系,再辨認瘺口與尿道內口的比鄰關系。②找準瘺口位置,在瘺口邊緣,沿瘺口周圍約5mm的距離環形切開膀胱黏膜層和肌層,而瘺口周圍瘢痕盡量切除,如切割困難則將其曠置。③將切割分離出的正常膀胱黏膜和肌層行全層連續或間斷縫合,必要時再加固縫合一層;再全層關閉切開的膀胱壁,并將膀胱頂部漿膜層固定于壁層腹膜,從腹壁穿刺植入膀胱引流管,行膀胱造瘺術。修補時應分離出正常膀胱黏膜、肌層,剪除瘺孔周圍炎性增生組織,再用可吸收線逐層縫合。修補膀胱內注美藍觀察有無尿液外漏。術后注意留置導尿管通暢,避免進行使腹壓增加的活動。有時瘺孔雖小,但周圍炎癥反應重,局部組織壞死、瘢痕形成,導致正常膀胱黏膜、肌層難以分離是修補失敗的重要原因。

      2輸尿管損傷

      輸尿管損傷是婦科惡性腫瘤術后較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多見于宮頸癌手術或全子宮切除術。如術中發現輸尿管損傷,即行輸尿管吻合,術后多愈合良好,不會發生輸尿管瘺。如未及時發現處理,術后即可能發生輸尿管瘺。術后1~2天即出現者,多為手術直接誤傷輸尿管下段,術中未及時發現和處理;術后8~14天出現者,則多因手術中電損傷輸尿管或手術過度游離輸尿管下段,損傷其血供或術后嚴重盆腔感染,引起輸尿管下段缺血壞死所致。主要表現為術后持續性陰道流液,尿液明顯減少或無尿。如患者術后出現陰道流液,應考慮有尿漏。發生尿漏后應區分是膀胱陰道瘺還是輸尿管陰道瘺。進行膀胱鏡檢查、靜脈腎盂造影、輸尿管檢查后可明確漏尿部位。

      2.1損傷原因

      婦科惡性腫瘤手術中輸尿管損傷常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放療:宮頸癌患者術前放療后致局部組織纖維化,分離處理膀胱宮頸韌帶、輸尿管隧道時致輸尿管損傷。②手術瘢痕:宮頸殘端癌和陰道殘端癌患者前次手術瘢痕導致輸尿管移位,分離過程中更易造成損傷。③腫瘤占位或侵犯:盆腔腫瘤占位、推移導致輸尿管變位、腫瘤侵犯或炎癥導致解剖關系不清,易造成損傷。④血供減少:婦科惡性腫瘤手術,術中需大段裸化輸尿管,引起輸尿管缺血,而形成尿瘺。⑤熱損傷:腹腔鏡手術采用能量設備電凝、電切割,熱能傳導可引起輸尿管局部組織缺血、壞死,導致輸尿管損傷。⑥輸尿管重復畸形:病理上是由于胚胎早期有兩個輸尿管芽進入一個后腎胚基所造成。術者經驗不足或術中疏忽,常導致其中一條輸尿管的損傷,而引起尿漏。輸尿管損傷包括直接損傷和間接損傷兩類,其臨床表現各有特點。①直接損傷:由術中直接損傷引起,常見于處理骨盆漏斗韌帶及分離宮頸段輸尿管時,誤剪、誤扎、電切割而誤傷輸尿管。②間接性損傷:多為腹腔鏡使用能量設備誤傷輸尿管所致,輸尿管完整性良好,但管壁組織缺血壞死,所以尿瘺出現時間多在術后3~20天,雖然小的瘺孔可自行愈合,但大多數仍需要再次手術。

      2.2處理方法及策略

      輸尿管損傷的處理原則①明確損傷部位,可以采用靜脈腎盂造影、CT輸尿管三維成像、磁共振水成像和輸尿管鏡檢查。②抗感染治療,改善全身情況,首選保守性治療———輸尿管支架植入。③保護腎臟功能,必要時行腎盂造瘺術。④選擇適當的時機和處理方式,提高一次性手術成功率。

      2.3輸尿管損傷的手術時機

      術中發生的輸尿管損傷立即處理,因為此時組織尚無水腫或粘連,手術修復簡單易行,術后多恢復良好,并發癥亦少。如果術中未能及時發現,術后早期(48~72小時)能及時發現的輸尿管損傷,也應立即處理。對延遲發現或發生的輸尿管損傷,若超過3天,原則上不宜立即修復,因為尿外滲引起局部組織充血、水腫及炎癥反應,輸尿管及周圍組織的修復能力差,手術成功的機會小。但有學者認為,早期手術治療和延遲修復的成功率無明顯的差異性,對于術中或術后72小時內確診者,均可按原手術路徑重建輸尿管和膀胱。對損傷2~3周內確診者,也應盡快手術,發現一期修復并不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與分期手術的并發癥發生率并無明顯差異,并主張患者一般情況好時,無論確診時間早晚,均可考慮一期修復。盡早手術的優點有:①解決了漏尿及并發的腹部癥狀,甚至感染和尿性腹膜炎,解除了泌尿系統梗阻,改善了腎臟功能,有利于內環境的穩定和患者的恢復。②解除了患者心理上和經濟上的負擔。

      2.4手術方式

      2.4.1輸尿管支架引流術

      對于術中發現輸尿管挫傷、術后早期發現的輸尿管損傷,如果輸尿管的完整性未被破壞或瘺口較小,可選經輸尿管鏡逆行插管,留置雙J管引流;對于單側輸尿管結扎者,可解除結扎線,行輸尿管雙J管插管引流術。

      2.4.2輸尿管修補或吻合術

      適用于術中及時發現的輸尿管損傷;損傷12~48小時內發現、明確診斷者;輸尿管損傷后經相應治療處理,局部充血、水腫及炎癥反應消退者。要求吻合口寬大通暢,吻合時必須做到吻合口無張力、斷端血運良好,斜口吻合無扭曲,黏膜無內翻、外翻、吻合口內置支架管,吻合口附近置管充分引流。

      2.4.3輸尿管膀胱植入術

      適用于低位輸尿管損傷,尤其近膀胱處節段性毀損患者。膀胱輸尿管的吻合口取位于膀胱后壁,因為如果輸尿管行于膀胱側壁,膀胱充盈時會使輸尿管成角,影響尿液引流。腹腔鏡下操作時,要充分利用腹腔的空間和腹腔鏡近距離的放大作用,顯露好膀胱切口和輸尿管遠端管壁的黏膜,分4~6針間斷、對稱、無張力縫合輸尿管和膀膚黏膜。必要時可游離膀胱側后壁作腹腔鏡膀胱腰大肌固定術或腹腔鏡膀胱瓣修復術縮短膀胱與輸尿管斷端的距離。

      2.5手術注意事項

      2.5.1輸尿管陰道瘺往往粘連嚴重,游離輸尿管周圍組織時,應盡量遠離輸尿管,以保留盡可能多的輸尿管旁組織內的血管側支。游離輸尿管時盡量采用銳性分離,以免加重輸尿管和膀胱的損傷。

      2.5.2輸尿管損傷的手術中,有時無須解剖出損傷部位及瘺口,因為再次手術時術野粘連嚴重,銳性分離會造成副損傷,可以曠置損傷部位。輸尿管周圍組織對輸尿管的蠕動十分重要,正常的輸尿管蠕動時滑行在腹膜后疏松結締組織中,部分病例在充分去除周圍瘢痕組織后,將吻合口包裹在游離的大網膜組織內,不但保證輸尿管的正常蠕動,還可以提供血供和吸收滲出液。

      2.5.3雙J管的放置雙J管柔軟易彎的頭端容易在擴張的輸尿管腔內彎曲而不進入腎盂。我們的經驗是在雙J管內放置一輸尿管導管,同時盡量拉伸拉直輸尿管,將雙J管和導管沿著輸尿管壁一同放入腎盂后抽出導管。必要時可在輸尿管鏡下植入。

      2.5.4對于輸尿管損傷近膀胱病例,或同時合并有膀胱損傷者,吻合修補手術完成后,應進行膀胱鏡檢查,觀察輸尿管口的位置有無移位、開口處有無被誤縫,噴尿及輸尿管支架位置情況。

      3結語

      婦科腫瘤論文范文第2篇

      今年的年會亮點之一是“大會里面套小會”,除了開幕式以外,全部是各系統腫瘤的分會場,各個專題論壇同時進行。今年大會繼續與我國臺灣地區的學者聯合舉辦了“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惡性淋巴瘤專場”,又特別舉辦了抗癌新藥臨床研究、轉化性研究和CSCO青年醫師論壇,還有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腸癌、肝膽胰癌、食管癌、血液腫瘤、惡性淋巴瘤、黑色素瘤、腎癌/泌尿系腫瘤、婦科腫瘤、頭頸部/鼻咽癌、腦轉移癌、小細胞肺癌、胃腸間質瘤、骨與軟組織肉瘤、腫瘤分子標記物、腫瘤血管靶向治療、癌痛和姑息治療、腫瘤營養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以及腫瘤與血栓等一系列熱門的專題論壇會。

      會上還宣布了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優秀論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臨床藥理基地和國家新藥(抗腫瘤藥)臨床研究中心孫燕院士的論文《隨機、雙盲雙模擬、平行對照、多中心評價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療一個或兩個化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Ⅲ期臨床研究》名列榜首;北京腫瘤醫院斯璐等的論文《501例和色素瘤患者基因變異與病理特點及臨床預后的關系》,以及北京腫瘤醫院林寧晶的論文《CHOP-L方案治療初治結外NK/T細胞淋巴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列第二、三名。本次大會的論文審稿以專家會議審稿和背靠背審稿相結合,確保科學公正。對于空洞無物、質量差和炒冷飯的稿件一律不用。評選出的優秀論文以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進行獎勵。今年錄用的稿件強調突出原創、新穎,重視自主研究成果,降低了繼續報告的分量。并將少量的教育報告分為兩類,一類是進展性教育報告,高瞻遠矚、指導未來;另一類是普及型教育報告,主要針對基層年輕醫師。

      今年的CSCO新設立的“青年專家論壇”以CSCO青年沙龍成員為主,偏重原創研究報告和熱點病例的深入討論,并由各領域資深專家進行解讀和點評。

      婦科腫瘤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農村婦女 兩癌檢查 干預措施

      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發病例13.15萬,在我國它占女性生殖道惡性瘤病第1位。而乳腺癌也是威脅婦女健康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為提高婦女健康水平,國家把在農村婦女中開展婦科疾病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從而使體檢有了制度保證。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政府部門統一安排,2011年4~5月對5508名35~59歲的農村婦女進行了免費的兩癌篩查。

      資料與方法

      篩選對象:義烏市稠江街道農村籍35~59歲的已婚婦女。

      篩查流程:根據《稠江街道兩癌篩查項目實施方案》首先進行宣傳發動,包括每個村居懸掛宣傳橫幅,對每個村居婦女干部進行兩癌知識大講座,對每1個參加篩查人員發放《告農村婦女1封信》。再對服務中心內參與篩查工作的人員進行工作培訓。統一使用衛生部制定的兩癌檢查表格,檢查前每位婦女填寫知情同意書和宮頸癌防治知識問卷。檢查醫師填寫個案登記表,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月收入、月經史、生育史、計劃生育史、即往史等。

      篩查項目: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鏡檢、宮頸脫落細胞巴氏涂片(或選擇自費的TCT)、乳腺觸診、乳腺B超。對宮頸篩查出可疑或陽性的患者行陰道鏡檢,對鏡下可疑或陽性患者行宮頸活檢進行組織病理學確診。對乳腺篩查出可疑或陽性患者行鉬靶檢查,鉬靶下可疑或陽性患者行組織活檢進行病理學確診。

      診斷標準:婦科疾病診斷標準根據第7版《婦產科學》及生殖道感染防治技術指南,兩癌根據活檢結果確定。

      結 果

      篩查率:本次篩查任務因查人數9120人,實查人數5508人,篩查率60.39%。

      常見婦科病檢情況:陰道炎611例,宮頸炎1028例。患病率29.75%。

      宮頸刮片及TCT檢查:巴氏2級111人,巴氏3級8人,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不排外上皮內高度病變(ASL-H)6人,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不能明確意義(ASL-US)43人,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10人,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13人。經進一步檢查,最終確定宮頸癌前病變58人,患病率105.30/萬。

      乳腺觸診及乳腺B超:乳腺增生1699例,纖維瘤56例,結節32例。經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診乳腺癌6例,患病率10.89/萬。

      討 論

      宮頸癌是目前全球婦女惡性腫瘤中僅次于乳腺癌的第2位常見腫瘤,我國每年新增患者13萬,死亡5萬,而宮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它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癌前病變到浸潤癌一般需10年,盡管病程有時會縮短,但也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時間。因此對癌前病變的治療是重要的,可將不可逆轉的侵潤癌有效遏制在癌前階段,以達到治愈的目的。因此普查是發現早期宮頸癌的重要手段,對高危人群及時進行液基細胞學和HPV檢查,從而達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治愈的目標,以降低死亡率。

      乳腺癌是威脅婦女健康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普及落實免費的婦女病篩查,同時加強健康教育及宣傳力度,重視防癌知識的普及,提倡合理膳食,教會婦女自查方法,一旦發現良性病變盡早治療,以起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的效果,切實降低乳腺癌的發生。

      通過對兩癌篩查的結果的分析,發現對農村婦女進行兩癌篩查非常重要。它能了解一個地區農村婦女的健康水平,對查出的疾病進行治療,制定防治措施,降低發病率。也可探索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依靠政策的優惠、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來達到每2年落實1次婦科普查的模式,并要對農村婦女的兩癌防治知識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她們的自我保健意識,主動參與到體檢中來,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來提高婦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61-268.

      婦科腫瘤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婦科腫瘤學;研究生教育;生物信息學;交叉學科;現代醫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210(2020)09(a)-0069-04

      傳統的婦科腫瘤學研究生教育重視的是單一學科的知識傳授,忽略了學科之間的交叉影響,教育理念陳舊,教學內容繁雜,傳授方法老套,學生們在接收和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往往處于被動的位置,難以突破傳統思維的桎梏,這點顯然不符合現代醫學復合型人才的教育要求。婦科腫瘤學是大數據背景下知識更新迅速的學科之一,迫切需要全新的研究生教育理念進行知識的傳授。生物信息學理念剛好為這一過程搭建橋梁。

      生物信息學是20世紀90年代逐漸興起的一門交叉學科,它以生物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借助計算機技術、信息科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和應用數學等手段,對大量復雜的生物數據進行處理、存儲、分析和闡述,旨在深入挖掘和揭示潛在的生物學意義。隨著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生物信息學的作用日益凸顯,它已經滲透到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各個方面,并成為了最有活力的前沿領域之一[1]。當前,國內不少高等醫學院校陸續開設生物信息學這門課程。對于醫學研究生而言,生物信息學不僅僅是一門課程,它還教會了學生從海量生物數據中挖掘有意義的生物信息,因此,從某種意義而言,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體現。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婦科從1985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在學校開設生物信息學課程之初,即重視研究生生物信息學思維的培養,并且使他們學會將這種思維方式更好地應用于婦科腫瘤學研究領域,為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具有生物信息學理念的現代醫師。

      1將生物信息學核心理念應用于婦科腫瘤學研究生的教學實踐

      生物信息學的核心理念是海量數據的管理和挖掘,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自主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同時也是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2]。生物信息學除了能教會學生使用大量的相關數據庫和在線分析工具進行科學研究以外,還能教會他們掌握主動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學會利用現有的數據庫和在線分析工具進行深度挖掘,旨在幫助他們解決臨床實踐過程針對疑難病癥的診療問題,最終服務患者[3]。在婦科腫瘤學研究生教學實踐中引入生物信息學理念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具體表現:

      1.1建立生物信息學的概念和意識

      在婦科腫瘤學領域培養出具有生物信息學知識背景的研究生,這種跨學科創新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突破了傳統的單一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桎梏,順應了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潮流。在日常研究生培養中,我院著重幫助學生建立起生物信息學的意識和思維方式。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我院動員婦科腫瘤學研究生自覺將生物信息學這門課程列為其研究生生涯的必修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意識到,生物信息學是一門由生命科學和計算機科學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先后經歷了前基因組時代、基因組時代和后基因組時代三個階段,涵蓋了生物信息的獲取、處理、存儲、傳播、分析和闡述等方面[4]。其次,我院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對生物信息學的深度學習。同時,我院也重視婦科腫瘤學教師自身的生物信息學通識教育,不定期邀請生物信息學教研室教師答疑解惑。最后,我院引導學生將生物信息學知識應用到研究生課題研究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物信息學和婦科腫瘤學知識的理解。

      1.2學會使用生物醫學數據庫和在線分析工具

      生物信息學發展至今,產生許多生物醫學數據庫和在線分析工具,如基因表達(geneexpressionomnibus,GEO)數據庫、蛋白質相互作用數據庫、微小RNA(microRNAs,miRNA)靶標數據庫、癌癥基因組圖譜(thecancergenomeatlas,TCGA)數據庫和用于注釋、可視化和集成發現(thedatabaseforannotation,visualizationandintegrateddiscovery,DAVID)的數據庫等常用數據庫和GEO2R在線工具、GeneMANIA在線工具和醫學本體信息檢索(CoremineMedical)平臺等常用在線分析平臺[5]。對于婦科腫瘤學研究生而言,無論是專業型研究生還是學術型研究生,掌握生物信息學知識并不在于如何進行復雜算法的開發、原始數據的處理或數據庫的構建,而是如何使用這些數據庫和在線工具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并用于指導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在婦科腫瘤學研究生教學實踐中,我院著重強調“以實踐為中心”。比如,Wei等[6]在其研究生課題中巧妙應用了GEO數據庫中的3個獨立基因芯片數據(GSE25191、GSE28799和GSE33874),進行基因差異表達分析和基因通路富集分析,并通過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和TCGA數據庫驗證,發現整合素α6亞單位(integrinα6subunit,ITGA6)是卵巢癌腫瘤干細胞核心基因,該基因的高表達與卵巢癌化療的耐藥和預后差密切相關。研究生唯有親身實踐,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中,才有可能熟練掌握這些生物醫學數據庫和在線分析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數理基礎。

      1.3將數據挖掘理念融入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

      在生物醫學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生物醫學研究正發生著重大變革,從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轉錄組學和表觀遺傳學等多學科研究到基于海量臨床信息數據的真實世界研究,它們所產生的大量高維復雜的研究數據互相交匯,共同構成生物醫學大數據[7]。對研究生而言,如何將多層次臨床和研究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有機整合,從而轉化為新知識,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婦科腫瘤學研究生教育中,我院將數據挖掘理念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旨在讓研究生掌握主動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其創新思維,為今后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打下扎實的基礎。在科學研究方面,尤其是在課題選題和設計階段,組織學生利用互聯網查找學科領域的前沿問題或熱點問題,對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各自提出一個具體的科學假設。然后通過查找文獻和充分利用數據庫進行深入的數據挖掘,構建生物信息學分析網絡來回答具體科學問題。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分子實驗或利用臨床資料來驗證科學假設。在臨床實踐方面,引導學生將臨床上遇到的問題轉化成具體的科學問題,然后應用簡單的臨床生物信息學方法對具體的科學問題進行淺層次的數據挖掘,從而充分地為后續臨床研究做好準備。這種將數據挖掘理念融入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教學方法,充分鍛煉了研究生的科研和臨床思維。比如,吳文娟等[8]進行卵巢上皮性癌鉑類耐藥相關差異表達蛋白質篩選時,結合了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篩選出62個鉑類耐藥相關的差異表達蛋白質,然后通過正選擇分析時發現,蛋白C6、CNTN1在亞洲人群中均存在正選擇作用(P<0.05),而蛋白BCHE在歐洲人群中存在正選擇作用(P<0.05),基于CoremineMedical平臺的文獻挖掘及TCGA數據庫中的芯片數據交集分析進一步印證,12個差異蛋白(CRP、FN1、S100A9、TF、ALB、VWF、APOC2、APOE、CD44、F2、GPX3和ACTB)與卵巢癌鉑類耐藥相關。Wei等[9]在探討卵巢癌多藥耐藥的分子研究中,充分利用CoremineMedical平臺進行文獻數據挖掘,并結合分子生物學實驗發現,ITGA6可能在卵巢癌細胞中起到調節基因的作用,參與卵巢癌的多藥耐藥過程。蔣燕明等[10]在回答與宮頸上皮內瘤變進展相關的差異基因和信號通路這一問題上,通過對GEO數據庫中獲得的2套芯片數據(GSE63514和GSE51993)進行深入挖掘和綜合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篩選出與宮頸上皮內瘤變進展相關的14個差異表達基因和3條信號通路。

      2生物信息學理念對婦科腫瘤學研究生教育的影響

      傳統醫學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醫科這一全新的現代醫學形態[11],它借助了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的爆發式發展,實質上也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這種順應時展的產物,顛覆了傳統醫學模式,深深地影響了醫學教育領域。在新醫科背景下,高等醫學教育更應該注重教育理念和培養模式的改革,滿足“健康中國”的戰略需求,培養出能夠運用學科交叉知識來解決醫學領域前沿問題并引領未來醫學發展的高層次醫學領軍人才[11]。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教育,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主要任務和核心內容,建立以教學為基礎、以科研為主導、臨床和科研相結合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這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根本方法[12]。在婦科腫瘤學研究生教育中引入生物信息學理念,恰好符合了新醫科背景下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對婦科腫瘤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2.1對傳統醫學教育模式的沖擊

      傳統醫學教育模式重視學科教育的系統性,強調以學科為中心,忽視了學科間知識的滲透和交流,顯然不符合現代醫學教育的宗旨[13]。在傳統醫學教育模式下,學科的課程體系教學依舊采用灌輸理念,這種填鴨式的知識傳授過程容易磨滅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求知欲。在大數據時代,高等教育改革重點圍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展開,并積極引入現代化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主進行教學內容的更新[14-15]。最近十年,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等文件的引領下,國內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包括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已經進入現代教育系統,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國家相繼出臺《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道路指明了方向[16]。

      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生物信息學知識和理念早已滲透到各個醫學學科領域,并衍生出多個分支學科。臨床生物信息學是其中一個分支學科,也是一座搭建在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之間的橋梁,更是解決臨床腫瘤相關診治因素的新手段。因此,在精準醫學時代,很有必要引入腫瘤生物信息學特異性研究方法或全新高級的研究工具,來回答與腫瘤相關的關鍵問題[17],對于腫瘤學的研究生教育亦是如此。婦科腫瘤學研究生教育不應該局限于講授單一學科的知識、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引入生物信息學理念,不僅對傳統醫學教育模式產生沖擊,還能培養研究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產生獨特的研究方法和形成創新性思維,更能培養研究生從不同的專業角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8]。

      2.2提高教師教學理論素養和教學反思自覺性

      在教學醫院,臨床醫師不但要從事臨床診療工作,還要承擔科研工作和教學任務。他們的日常臨床工作繁重枯燥,科研方法往往單調乏味,教學理念陳舊乏新。醫學教師作為醫學教育的實踐者,只有在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受益,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19]。因此,醫學教師應該以更加開闊的視野主動投入到各類前沿的教學改革與研究中,重視有助于醫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手段開發和應用。臨床醫師學習先進的生物信息學知識和理念,并將之應用于臨床和教學實踐中,有助于他們對實踐中出現的難以解決的醫學問題進行合理解釋,同時滿足現代醫學研究和教育的發展需求,為提高自身教學理論素養和教學反思的自覺性提供了新途徑。

      2.3拓寬研究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婦科腫瘤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不同于傳統意義的婦產科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門婦產科學和腫瘤學的交叉學科,因而,更適合采用生物信息學教育理念。婦科腫瘤學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目前積累了大量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數據,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學科前沿問題。研究生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眼界不應僅限于病房的臨床實踐,更應該放眼于學科研究前沿技術的發展,敢于批判反思,大膽假設和小心求證,并且提出臨床新觀念[11]。生物信息學剛好為研究生自主學習搭建了這樣一座橋梁。我院婦科教研室非常重視研究生科研創新思維的培養,并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學服務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將生物信息學與婦科腫瘤學進行知識的深度融合。婦科腫瘤學研究生在進行跨學科生物信息學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同時,有望避免學科知識結構單一的缺點,還能打破學科專業之間的界限,從而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婦科腫瘤論文范文第5篇

      1998年12月—1999年6月,我們采用湖南奧世電氣公司提供的 dnr300數控熱凝治療系統,共治療尖銳濕疣215例、尋常疣59例、外痔65例、良性腫瘤80例、宮頸糜爛51例、宮頸息肉83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我們分別將150例尖銳濕疣、87例外痔、56例尋常疣、62例良性腫瘤、57例宮頸糜爛、93例宮頸息肉用高頻電灼及微波治療方法作對照,并進行臨床對比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將確診為上述疾病的患者按隨機原則分為治療組、對照組;性別分類見表二中的性別欄,年齡15-55歲,其中自然分布情況符合統計學標準。幾組病例均符合專業學科中的診斷標準。

      2 適應癥及禁忌癥

      2.1 適應癥:凡炎癥已呈不可逆性病變時,或局部組織反應性增生肥大、切片檢查確診為良性腫瘤等符合婦科、皮膚性病科專科疾病診斷學的疾病均為適用對象。

      2.2 禁忌癥:炎癥急性發作期間一般不施行,宜在炎癥消退2—3周后才可治療。全身性疾病,如活動性肺結核、風心病、腎炎等,病情尚未穩定時應暫緩治療。

      3 治療方法

      3.1儀器準備:使用湖南奧世電氣公司提供的數控熱凝治療系統,軟件數字能量工作代碼:mrc碼,數字模塊峰值電壓≤ac10v,數字能量合成功率為180w。發射頭選用普通規格型號3mm × 3mm × 3mm,鉑金材料。

      3.2 操作方法:調整計算機自動溫控程序在30℃~300℃;患者取臥位,皮膚周圍常規消毒,(婦科粘膜組織區用1%地卡因粘膜表面麻醉3次,每次間隔5min),其它疾病,取10ml注射器抽取0.5%~1%鹽酸利多卡因溶液5ml,作常規局部浸潤麻醉。5min后,將發射頭緊貼病變組織表面,共治療1-3個點,每點治療2-6s。待病變組織凝固成白色或黃色后,治療完畢。觀察10min,無不良反應即可離開治療室。治療時間視患者合作情況而定。

      3.3 術后處理:(1)局部涂搽濕潤燒傷膏或0.25%紅霉素眼藥膏(多用于粘膜組織)以防治療后局部熱量導致組織水腫。(2)常規給予抗生素肌注或口服用藥,以防感染。(3)7天—3個月后復查。一般只需1次即可治愈,術后隨訪觀察1年。

      4 療效評定標準:以炎癥不再復發及瘤體或痔核萎縮正常作為痊愈標準。顯效:病變區明顯好轉;

      無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

      5 治療結果

      5.1 六組治療一年后遠期療效見表

      表一:六組治療遠期療效觀察結果(%)

      評定標準 評定標準 評定標準 痊愈 顯效 無效 總有效率

      分組 n 痊愈 顯效 無效 n % n % n % n %

      尖銳 疣體全部 疣體大部分 疣體無變化或 203 7 5 210

      濕疣 215 消失 消退 術后一個月復發 94.41% 3.26% 2.33% 97.67%

      尋常 疣體全部 疣體大部分 疣體無變化或 55 3 1 58

      疣 59 消失 消退 術后一個月復發 93.22% 5.08% 1.7% 98.3%

      痔核全部 大部分消失 痔核 59 5 1 64

      外痔 65 消失 無變化 90.77% 7.69% 1.54% 98.46%

      良性 瘤體全部 大部分消失 瘤體 75 3 2 78

      腫瘤 80 消失 無變化 93.75% 3.75% 2.5% 97.5%

      宮頸 病區粘膜 糜爛范圍明顯 無變化 35 14 2 49

      糜爛 51 恢復正常 縮小 68.63% 27.45% 3.92% 96.07%

      宮頸 息肉全部 大部分消失 息肉無變化或 71 6 6 77

      息肉 83 消失 術后一個月復發 85.54% 7.23% 7.23% 92.77%

      表二 :六組治療后臨床指標觀察對比

      出血情況(例) 性 別 術后疼痛平均 術后感染 術后繼發 術后一年瘢痕

      組別 n 10ml >165ml 男(例)女 時間(h) (例) 并發癥(例) 粘連(例)

      尖銳 215 0 0 110 105 10 15 0 0

      濕疣 微波 150 5 0 80 70 24 26 5 8

      尋常 59 0 0 26 23 5 1 0 0

      疣 高頻 56 15 0 30 26 10 5 2 1

      外 65 0 0 28 37 10 5 1 1

      痔 高頻 87 15 1 39 48 24 10 6 9

      良性 80 5 0 45 35 12 2 1 3

      腫瘤 高頻 62 25 3 32 30 24 15 5 6

      宮頸 51 0 0 26 25 5 1 1 1

      糜爛 微波 57 0 0 28 29 10 5 5 6

      宮頸 83 0 0 43 40 5 0 0 0

      息肉 高頻 93 3 0 59 34 10 3 5 5

      注:表二每欄中上排數據為治療組,下排為對照組。微波:指用微波治療作對照組;高頻:指用高頻電灼治療作對照組。由表一可以說明電腦數控熱凝對于皮膚性病科、婦科的上述疾病療效好、復發率低、

      且具有不易出血等優點[3];由表二可見,治療后治療組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1),由此說明電腦數控熱凝治療上述疾病在術后反應方面明顯優于高頻電灼、微波治療。

      6 討論

      6.1皮膚性病科、婦科的物理治療方法根據檢索資料表明:方法有很多如:激光、冷凍、紅外線、普通電凝、高頻電灼、微波等,目前以微波、高頻電灼治療法較為普及,但這些常規治療均采用開環控制電路(只簡單的調節治療時間、治療電壓及治療電流的大小),局部組織內無熱電信號反饋電路,因此,容易受局部組織大小、水分、痰液及血液的影響,熱量不易控制,對周圍正常組織及神經損傷均勻性差,不是損傷大,就是凝固能量不夠,達不到最佳治療效果,并且容易帶來繼發性疾病及瘢痕粘連等并發癥。根據動物明膠試驗以及治療區組織內溫度的測量,病理檢查證實電腦數控熱凝治療在計算機自動控制作用下,實時反饋溫度電信號并由電腦作出正確的指令,保證熱凝溫度控制在30℃~300℃。組織中溫度過低時,計算機自動加熱,并記錄所加的能量;反之,計算機停止熱量供給。這樣既保證周圍正常組織損傷較小,又達到快速治療目的。

      6.2 運用現代電腦數控熱凝技術其原理在于:數字熱能代碼通過特制的發射器時會產生相應的能量,該能量可使被接觸的組織產生生物熱效應。該儀器的熱能控制和常規儀器不同,它由局部組織中熱傳感器反饋來的電信號所控制,當局部溫度升高到30℃~300℃時,治療儀的電腦接受數控信號并執行命令,保持能量。同時腫大或病變組織的蛋白質則產生凝固變性,變性組織因失活而自然脫落,最終使腫大或病變的組織縮小到正常[4]。

      6.3 對于部分患者,我們使用該系統隨機配置的攝像系統,對病灶區進行彩色圖片儲存,為后期對比治療效果及臨床學術論文討論提供較大幫助。在治療婦科宮頸糜爛及息肉等視野較狹窄的手術部位,使用能量自動控制程序,有效的提高了治療安全性能。通過國際互連interten 網,我們與奧世電氣公司科技部在治療時取得圖片傳輸,視頻對話,這樣給我們在操作該儀器時,對該系統不清楚的地方作出了遠程指揮。比如:有一次在治療時,系統程序出現錯誤的提示,我們無法自行解決,通過他們技術部遠程指揮,我們很快找到了排除故障的辦法,手術得以正常進行。該儀器一機多用,真正體現了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屬性。將學習光盤放進計算機光驅中,能自行播放、演示手術過程;達到電腦教學的目的,是一款具有新穎性、實用性、科學性的新型產品。該機配置了醫學專業手提工控電腦,對 windows98 phtoshop5.0 micosoft word premtime5.0等國外極具盛名的軟件都給予了預裝,因此,在工作之余,對提高醫務人員的計算機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6.4建議盡快廣泛地培養新一代醫療技術與電腦技術相結合的專業人才,以滿足臨床操作及進一步科研的需要;進一步提高網上的圖象傳輸速率。

      7 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粉嫩av蜜臀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色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 福利一区二区1000|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国产精品自产在线观看一| 国产蜜臀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男女羞羞无遮挡久久丫|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91| 精品视频不卡免费观看| 亚洲av色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熟女| 国产精品白浆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福利视频|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成人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国产影片AV级毛片特别刺激| 人妻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福利| 色猫咪av在线观看| 久久热这里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日韩狼人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区一区| 国产99青青成人A在线| 不卡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