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繁殖和繁衍的區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以青為模式生物的緣起
在生物學領域,生物學家習慣通過對選定的生物物種進行科學研究,用以揭示某種具有普遍規律的生命現象,這種被選定的生物物種就被稱為模式生物。對生物學家而言,選取合適的模式生物作為研究對象尤為重要。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發現,如果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相對簡單的生物上,發育現象的難題便可以得到部分解答。李名友從2000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遺傳學伊始,就與生物的生殖繁衍結下不解之緣,選擇便于研究的模式生物也成為一切研究的基礎。
提到模式生物,人們首先會想到小鼠。小鼠和人類親緣關系近,與人類共享著80%的遺傳物質和99%的基因,在生物學領域應用廣泛,是當今世界上研究最詳盡的哺乳類實驗動物,然而,其胚胎深埋于母體子宮中而無法進行胚胎學觀察。魚類體外產卵,胚胎透明,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缺陷,而且魚類的胚胎發育在體外進行,因此魚類成為研究發育生物學的優良品種。從魚類生殖細胞研究中獲得的信息,可以為了解其他動物、包括人類的繁衍或不育提供重要線索和新的見解,魚類生殖細胞的研究將為生物生殖細胞學和生殖工程學提供大量有用信息。
魚類模式生物中,以斑馬魚應用最為廣泛。除斑馬魚外,青也因其獨特的優勢占有一席之地。青是一種原產東亞的小型卵生淡水硬骨魚,胚胎透明,在28℃下培養,其胚胎10天后便可孵化,兩三個月內達到性成熟;成魚體型較小,大約3~4厘米長;青魚適應性強,能夠在4℃~40℃的范圍內生存。和斑馬魚相比,它的基因組較小,只有斑馬魚的一半,具有成熟的細胞培養技術、有性染色體、性別決定的性別分化基因等;青魚的發育在體內進行,早期階段便于觀察。
所有的這些優勢,讓青魚成為研究生殖生物學、干細胞學和發育生物學等方向的良好模式物種,李名友以青為模型,建立起方法學,然后運用于應用研究。
建立性控育種基礎平臺
物種的延續和繁衍主要依靠生殖細胞,在魚類及許多其他的生物中,生殖細胞在胚胎發育早期就已形成,且由原始生殖細胞發育而來,任何一個發育過程的缺陷都會導致不育,要想保證生殖的萬無一失,就要對整個發育過程進行全程監督。
“青不僅胚胎透明,而且還有成體透明的品系,利用生殖細胞被特異標記過的轉基因青魚,從胚胎發育到成體階段,可以很清晰地觀察到生殖細胞發育的全過程。”李名友說,“這樣就可以發現生殖基因在生殖細胞發育的哪個階段起作用”,為了解魚類的繁殖育種建立了理論基礎,為闡釋人類的不育機制做出必要補充,利用這一原理,可以開發輔助生殖技術,協助缺少任何階段生殖細胞的不育病人完成生殖活動。
此外,性別決定和性別分化在魚類進化、生殖和生產過程中有特殊的意義。魚類的性別分化有著驚人的多樣性:很多重要的經濟魚類,特別是海水鱸形目種類如石斑魚類,常常會發生性逆轉――既有先雌后雄型,也有先雄后雌型。在很多魚中,性別不同,生長速度的差異也很大,有的是雄性長得快,如鯉魚、羅非魚和黃顙魚等;有的是雌性長得快,如牙鲆、半滑舌鰨和虹鱒等。李名友介紹說,青有性別染色體,有雄性和雌性決定基因,其性別決定機制研究較為透徹,用它做模式物種,便于研究性別決定機制,為性控育種建立基礎平臺。
這種通過人為干預,使動物繁育按照人們所希望的性別繁殖后代的性控技術,在我國魚類水產業已有應用,如全雄黃顙魚,全雌鯉魚和雌性比例占優勢的牙鲆等,大大提高了漁業的經濟效益。在這其中,了解生殖細胞的發育全過程以及性別決定和分化的機制,就可以為正確使用性控技術提供理論支持。
“借腹懷胎”技術
2009年,世界上首例半克隆青魚“霍莉”誕生。霍莉是由單倍體細胞的嵌合卵發育而來,單倍體細胞只有一套染色體,進行細胞核移植時,只需把單倍體細胞移植到未去核的卵母細胞,就能保證父母雙方對后代遺傳信息的貢獻,而且能像正常受精發育一樣,產生一個新的、不可預知的父母雙方遺傳特性的結合體,為單倍體胚胎干細胞核能夠模擬授精并產生后代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依據和實驗證據,這是半克隆技術區別于克隆技術的關鍵。
在半克隆技術基礎之上,李名友正在研究“生殖細胞移植――借腹懷胎技術”這一項目。生殖細胞移植是調節魚類生殖的重要細胞工程技術,譬如使用轉基因的生殖細胞獲得魚類新品種,從親緣關系較近的小型魚類代替親本獲得重要大型經濟魚類的配子,利用冷凍生殖細胞技術可保存瀕危物種的基因資源等。“借腹懷胎”技術將在發展可持續漁業及保護生物學領域發揮其巨大的潛能。
生殖干細胞和生殖細胞移植發展雖已有10多年歷史,并在多種經濟魚類中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但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性成熟周期過長、不育受體難以獲得……生殖細胞移植技術從實驗室走上生產應用還有一定距離,而模式魚類如斑馬魚和青,技術成熟、性周期短,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些缺陷;用模式魚代孕經濟魚類,可以大大縮短育種周期,提高育種效率。青很容易因為生殖細胞缺失而得到不育的受體,將標記的生殖細胞作為供體移植到青囊胚、小魚或成魚中,得到的全是供體的后代。
利用青的這一優勢,李名友致力于研究生殖干細胞和受體體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這些研究為利用模式魚“借腹懷胎”生產經濟魚類積累技術和建立技術平臺,為遺傳育種和瀕危種質資源的保護和恢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最終建立模式生物代孕經濟魚類――借腹懷胎技術平臺。
但是,生命之初,本來是沒有性的。那些極其渺小的原始生物,只是靠細胞分裂來復制,一分二,二分四,雖然繁殖得很快,但所有個體的基因卻一模一樣;是從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只有基因突變(即怪胎),才有可能出現新的物種,所以進化起來非常緩慢,足足經過了幾十億年,地球上還是一些非常低級的生物,只能生活在海洋里。后來,大自然這個造物主等得不耐煩了,照這樣的速度進化下去,地球上將永遠為一些低等生物所把持,于是想出了一個高招,把同一物種分成了雄雌,樹立了一個對立面,形成了性細胞。當兩個性細胞碰在一起時,便產生了一個新的個體,這就是有性繁殖。這一招果然奏效,把原本平平靜靜的生命世界,鬧了一個天翻地覆。到大約5億年以前,地球上的生命終于來了一次大爆炸,演化出了形形、各種各樣的生命形式。
與生物進化一樣,性的演化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總的來說,低等生物的比較弱,高等生物的比較強;植物的比較弱,動物的比較強。例如,水螅既可以有性繁殖,通過受精而生出小水螅,也可以無性繁殖,從身上長出一個芽孢來,先是靠母體的養料生長,然后則依靠自己捕獲食物漸漸長大,最后脫離母體,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蚜蟲更有意思,春天,當它俯從卵里孵化出來時,全部都是雌性的,卻能身兼雙職,照樣繁殖,而且生出來的也都是雌性的。但是,到了秋天,當天氣開始變冷,覓食愈來愈困難時,它們會搖身一變,變成了雄性的蚜蟲,并與雌性蚜蟲,但是生出來的不再是小蚜蟲,而是卵。冬天來了,所有的蚜蟲都被凍死了,卵卻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度過嚴寒,到春暖花開時,又孵出了清一色的雌蚜蟲。就這樣周而復始,隨心所欲,一代代地繁衍下去。許多植物也是如此,既可以開花結果,靠種子繁殖;也可以依靠根、莖或者葉子,只要環境適宜,就可以長出一棵新的植株來。
說到植物,也許人們會問,植物還有什么?有誰看到兩棵樹抱著親嘴或呢?這當然沒有。但是,植物不僅有很強烈的,而且它們的性器官的結構,與動物可以一一相對,非常相似。17世紀末期時,西方的植物學家,便把植物的雌性器官同樣用陰道、子宮和卵巢等,雄性器官則用、和來描述。實際上,植物的過程與動物也是極為相似的。就拿玉米來說吧,其雄性器官高高在上,一旦成熟,則會像動物一樣把數十億的花粉像一樣散射出來。處在下面的玉米棒子,就是雌性器官上面的每一根細絲,就是一個陰道,一旦接收到花粉,就會通過它傳送到下面的胚珠,受精以后,就會結出一粒玉米來。當然,它們時是否也有動物那樣的沖動和,就不得而知了,因為植物既無動作,也無表情,研究起來是很困難的。后來,到了18世紀,也許是出于教會的壓力,對植物性器官的描述,不再那樣擬人化了,改成了一套比較文雅的字眼,例如把相當于陰道的部位改成“花柱”,改成“花絲”,改成了“花粉”.等。這樣的改動也是必要的,否則的話,當談論植物的鮮花時,聽上去倒像是在談論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器,豈不有損大雅?總是不大方便的。
最使生物學家們感到困惑與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動物對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無限執著的追求和無與倫比的勇氣。按理說,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也無論是低等生物還是高等生物,的過程都是一種既費神又費力的艱苦勞動。例如,北極的雄海象,從秋天開始,一直到整個冬天,它們都在忙忙碌碌地尋找吃的,以便積蓄能量,等待時機。春天一來,冰雪消融,它們就會爬上岸來,占領一塊地盤,開始招收妻妾,多多益善,來者不拒,不吃不喝,輪流作戰,還要隨時提防第三者插足,辛苦之狀可想而知。在這段時間里,每頭公象的體重平均下降1噸多。到期結束時,一個個都精疲力竭,垂頭喪氣,行動遲緩,無精打采,步履艱難地回到大海里。同樣的,對于雌海象來說,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雖然在生理上,的當時也許會有某種或者刺激,卻是非常短暫的,過后卻要承擔懷孕、生子和哺育后代等長期而艱苦的繁重任務。如果按照生物的本能來說,看上去笨頭笨腦的海象們,大概不大可能懂得傳宗接代的重要性。所以,它們完全可以采取獨身主義,逍遙自在地過一生,為什么還要費心費力,爭奪配偶,對表現出如此大的興趣呢?
至于那些更小的生物,例如昆蟲,對所表現出來的極大熱情更是不可思議。例如蒼蠅,的時間最多只有幾秒鐘,但卻窮追不舍,全神貫注,置生命安危于不顧;許多魚類和珊瑚等,的時候,兩性的身體根本就不接觸,能有多大的呢?它們卻同樣全力以赴,樂此不疲,甚至豁出生命都在所不惜。動物們在繁殖后代上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崇高的責任感和無私的忘我精神,真是令人嘆為觀止,連那些嚴肅有余的科學家們,對此類事情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認為,這可能是大自然這個造物主,對動物們施行了魔法的緣故。
“非常時期”容易惹病上身
統計顯示,使用衛生巾不當,38%的人患嚴重婦科疾病,73%女性會在經期感到局部皮膚瘙癢、燒灼、灼痛,80%左右的女性用不潔衛生巾后,經期出現高燒、頭痛、腹痛等癥狀。喬寵說:經期用品的衛生特別重要。盆腔、子宮、宮頸、陰道、體外環境都是相通的,這樣的結構使女性的生殖系統特別容易遭受外界致病物的侵襲,尤其月經期間,生殖器官的抵抗力下降,比平時更脆弱,特別容易發生感染。
衛生巾最好兩小時換一次
經血中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易成為細菌大肆滋生的“培養基”。普通衛生巾連續使用2小時后,表層細菌總數可達每平方厘米107個。最好每2-4小時更換一次衛生巾。量多時,晚上要起夜更換。即使量少,也要做到早晨起來后立即更換。
不要在衛生間存放
衛生巾多為非織造布制作,受潮后材料變質,細菌易侵入繁殖。大多數衛生間終日不見陽光,很容易繁衍霉菌。應放在干燥、潔凈環境里,受潮后不應再使用。另外,衛生巾貯藏過久,即使不拆封也會受到污染。且衛生巾是高溫消毒達到無菌,一次性消毒滅菌有效期有限,超過期限就沒有保障了。一次別買太多,盡量隨用隨買。
盡量不用衛生護墊
嬌嫩的皮膚需透氣環境,封閉太嚴實,濕氣聚集,易滋生病菌。月經前后兩天,如遇洗浴不便情況,衛生護墊可“救急”,但千萬不能時時使用。可用棉質內褲,天天換洗,來代替護墊;使用衛生巾前一定要洗手;經期清潔也很重要,洗時,不要用手深入揉洗。喬主任強調,經期不要穿緊身褲子,避免不透氣,最好穿裙子或寬松的褲子。如擔心側漏等尷尬問題,可選擇衛生棉條。衛生棉條由于是內置使用,會在強力吸收經血的同時,減少經血流出后的異味,較方便。使用時,也必須洗手,大約4-8小時更換一次。
Q&A
讀者提問:貨架上的“干爽”和“棉柔”衛生巾有什么區別嗎?
喬寵指出:皮膚敏感的人最好少用干爽網面而多用棉質網面衛生巾,雖然干爽網面吸收快,但纖維質材質易過敏。相比之下,棉質衛生巾更柔軟舒服,對皮膚刺激小。阻止過敏的辦法就是回避過敏原,一旦感覺癢、不舒服,馬上停用。
讀者提問:有衛生巾說里面含負離子,另外,還有含藥物等成分的,是不是該選擇這樣的衛生巾呢?經期有味道,是否可以選擇帶香味的?
喬寵說:負離子釋放在空氣中對人身體健康有很大好處,但衛生巾基本接觸不到空氣,因此衛生巾中含有負離子基本沒什么保健作用。
耽美一詞最早是出現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為反對自然主義文學而呈現的另一種文學寫作風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發暴露人性的丑惡面為主的自然主義,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學的意義”。耽美一詞即是由此而來的。耽美在日文中的發音為TANBI,本義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義就是浪漫主義。耽美,沉溺于美,這個解釋可以使圈外人很快把握住耽美的要義。后來這個詞不知怎么被日本的漫畫界用于BL(boy‘slove)漫畫上、結果引伸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與男性之間不涉及繁殖的戀愛感情,最后更發展為男同性戀漫畫的代稱之一。
耽美,日文發音為[tanbi],中文翻譯為「唯美,詳細解釋則是「包含一切美麗事物,能讓人觸動的,最無暇的美。作為一種派系而言,早在上世紀3、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學界盛行,算是浪漫主義的一個分支,包括日本文學巨匠三島由紀夫在內的大批小說家都曾受過此影響。但是,60年代以后,這個詞逐漸從原意中脫離,變成了漫畫中一類派生產物的統稱,那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BL,描寫男男愛戀的動漫(小說)作品。
時至今日,耽美、同人、YAOI、BL等稱呼逐漸風行,這些對于大部分喜好此道的人而言可能沒什么太大區別,但其實每個詞都代表一個完整的時代,支持著此類作品的繁衍,又嚴格的把其與現實生活中的同志文學予以區分。沒錯,BL從本質上來說,還是純粹出自女性之手,只為女的一種少女漫畫分支。而這樣一個完備且龐大的分支究竟是如何發展然后壯大的呢?縱觀整個BL漫畫發展史,所得到也許只能是一段稱不上浪漫的女性意識發展史吧……
耽美——殘酷的美,無法到達的終點
20世紀中葉,準確地說,就是1963年前后,已經在日本發展了10幾年的新漫畫中終于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少女漫畫分支。
不同于以前由男性作家繪畫的類少女作品和極少量女性創作的作品,一直附著在男性向漫畫基礎上的為女的漫畫開始邁出真正意義上的步伐,小學館、講談社、集英社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少女漫畫專刊或者別冊。然后在昭和41年(1966年)后的幾年中,日后被稱作「昭和二十四年組的少女漫畫家們陸續出現了。
所謂昭和24年組,就是出生在昭和24年(1949年)前后的知名少女漫畫家們的統稱。在經過近20年新漫畫的熏陶和歷練后,這批熱愛漫畫并且有極高天賦的女性終于來到了世人面前。在這其中即包括池田理代子、美內鈴惠、五十嵐優美子等正統少女漫畫家,也出現了萩尾望都、竹宮惠子、山岸涼子等第一批跨足「BL領域的先輩。當然,在那個時代,此類作品被稱為耽美,或者——「少年愛。
那個年代,日本還沒有任何一本專門的BL刊物,所有此類作品都在普通少女漫畫雜志上連載,故事的題材全部是「非本土非當代的設定,而主角則都是15-18歲的少年,并且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是悲劇。可能是因為出生年代的原因,在大戰結束后,戰敗的日本一直致力于經濟復蘇,但是戰爭的陰云還是在頭頂揮之不去。那時的女性也依舊處于延續了百余年的低下地位,不論是經濟還是能力都附屬在男性身上。于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窒息感籠罩在所有女性身上。如果是普通少女漫畫,這種感情會變成奮起的動力,讓作品變得充滿男性感的強硬。而在耽美領域內,這些則原原本本的展現了它本來的面目,殘酷、充滿矛盾、以及對現實的絕望。
用異常美貌的少年取代了本應該出現的「女性,使故事的矛盾大大激化,感情沖突變得無以復加。而對角色本身,也往往加之殘酷非理性的對待。但是少年那未出現明顯第二性征的軀體出乎想象的增加了美感,還有因為各種因素強化和增幅,能夠跨越性別的「愛。種種疊加,就產生了無法抗拒的悲劇美。
關鍵詞 安息香科;觀賞樹木;引種保育;評價;開發利用;江蘇
中圖分類號 S68.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4-0197-03
安息香科(Styracaceae)又名野茉莉科,是柿目中與山礬科、山欖科、柿科關系較為接近的一個科,該科以模式屬——安息香屬植物富含安息香樹脂而聞名。該科植物是重要的藥用、觀賞植物資源,其中安息香屬Styrax Linn.部分種類的種子油或樹脂中可以提煉“白花油”或“安息香”,是珍貴的藥用成分和制造高級芳香油的原科[1];安息香屬(Styrax Linn.)、秤錘樹屬(Sinojackia Hu)、白辛樹屬(Pterostyrax Sieb. et Zucc.)、陀螺果屬(Melliodendron Hand.-Mazz.)、銀鐘花屬(Halesia J. Ellis ex Linn)等屬大部分種類,具有潔白、芬芳的花朵或色艷、形奇的果實,是珍稀的觀賞植物。安息香科物種分布于美洲、東南亞、非洲西部,少數至歐洲南部溫暖地區,總計有12屬180余種。我國有11屬50種9變種,我國的秦嶺、長江以南至南嶺以北以及西南地區為該科的主要分布中心[2]。據對江蘇省宜、溧山地,寧、鎮丘陵以及蘇北北部山東丘陵向南延續的丘陵等進行實地調查,江蘇省從南到北的低山丘陵地區均有安息香科植物種類分布。江蘇鄉土安息香科植物有4屬9種,均具有良好的觀賞特性,其中部分種類為特有種,目前除秤錘樹已被廣泛引種繁育以外,其他種類尚處于野生狀態,由于該科植物大部分種類種子外皮堅硬,透氣、透水性差,或是由于種子發育不良,或是自然存在種子發芽的抑制物質,其種群自然更新困難,野生分布的自然種群數量及規模日趨縮減,亟待研究和開發利用。
1 江蘇鄉土安息香科植物的資源價值
江蘇鄉土安息香科植物有4屬9種植物,分別是:赤楊葉屬(Alniphyllum Mats.)赤楊葉[Alniphyllum fortunei(Hemsl.)Makino],安息香屬(Styrax Linn.)野茉莉(Styrax japonica Sieb.et Zucc)、垂珠花(Styrax dasyanthus Perk.)、賽山梅(Styrax confusus Hemsl.)、郁香野茉莉(Styrax odoratissima Champ.)、白花龍(Styrax faberi Perk.)、玉鈴花(Styrax obassia Sieb. et Zucc.),白辛樹屬(Pterostyrax Sieb. et Zucc.)小葉白辛樹(Pte-rostyrax corymbosus Sieb. et Zucc.),秤錘樹屬(Sinojackia Hu)秤錘樹(Sinojackia xylocarpa Hu)。
1.1 資源生物學特性及分布
1.1.1 赤楊葉。落葉喬木,高15~20 m,胸徑達60 cm,樹干通直,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縱皺紋。花期4—7月,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有花10~20朵,頂生或腋生,花白色或粉紅色。廣泛分布于華東、華南以及西南各省份,常生于向陽山坡雜木林中,江蘇省長江以南地區多見。
1.1.2 野茉莉。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枝細長斜展,幼時被星狀柔毛,漸脫落。葉寬橢圓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互生,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花期6—7月,花白色、芳香單生或2~6朵成總狀花序,腋生或生側枝頂端;果白色卵形,果熟期9—10月。我國華東、華中及西南均有分布,江蘇省蘇北連云港云臺山有分布。
1.1.3 垂珠花。落葉灌木或喬木,高達8 m;樹皮灰褐色,嫩枝有星狀毛,后變無毛。葉橢圓狀長圓形至倒卵形,上半部邊緣有細齒;花期5—6月,花長2~8 mm,10多朵排列成圓錐花序;花萼宿存,有星狀毛;花冠白色,5裂,裂片披針形;果期10—12月。分布于華東及華中各省。
1.1.4 賽山梅。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8 m;樹皮灰褐色,平滑,嫩枝扁圓柱形,密被黃褐色星狀短柔毛,成長后脫落。葉革質或近革質,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初時兩面均疏被星狀短柔毛,以后脫落,僅葉脈上有毛。花乳白色,單生或4~6朵組成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期5—6月;果實球形,表面密被黃色厚茸毛,分布于華東及湖北、廣東等地,江蘇省南部山地有產。
1.1.5 郁香野茉莉。小喬木,高達10 m;樹皮灰褐色。花乳白色,長1.3~1.5 cm,單生或2~6朵成總狀花序,有時因小枝上部葉片退化而形成狹的圓錐花序;花冠裂片5,長約10 mm,花期5—6月。果實近圓球形,灰白色,頂端凸尖,果期8—9月。分布極廣,北至山西南部,西至貴州,南至廣東以及華東諸省份,江蘇省寧、鎮山地有分布。
1.1.6 白花龍。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8 m;樹皮褐色。葉矩圓狀橢圓形至橢圓形,稀矩圓狀倒卵形。花期4—6月,果期8—10月,花長13~15 mm,單生或2~6朵成總狀花序或因小枝上部葉片退化而似成圓錐花序;果球形至卵形,長8~13 mm;該種是一多類型的種,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西至湖北、貴州。生雜木林或灌叢中。湖北、四川的垂珠花S. da-syantha Perk.和該種的區別僅種子表面具深皺紋。湖北、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的灰葉野茉莉(S. calvescens Perk.)和該種的區別僅葉下面生灰白色星狀絨毛。
1.1.7 玉鈴花。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4~10 m;樹皮灰褐色。葉2型,小枝下部的葉較小而近對生,上部的葉互生,橢圓形至寬形,葉背面生灰白色星狀絨毛。花期4—7月,花白色或略帶粉色,長約2 cm,單生上部葉腋和10余朵成頂生總狀花序,花序長約10 cm;果期8—9月,果卵形至球狀卵形,長14~18 mm,頂具凸尖。該種為溫帶樹種,分布于遼寧(東南部)、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南部)及江西、湖北交界;朝鮮、日本也有。
1.1.8 小葉白辛樹。落葉喬木,高達15 m,胸徑約45 cm;嫩枝密被星狀短柔毛,老枝無毛,灰褐色。葉紙質,倒卵形、寬倒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急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銳尖的鋸齒,嫩葉兩面均被星狀柔毛,尤以背面被毛較密,成長后上面無毛,下面稍被星狀柔毛。圓錐花序傘房狀,花期3—4月,果期5—9月。主產于東南各省,江蘇南部有分布。
1.1.9 秤錘樹。落葉小喬木,高6 m,胸徑5~8 cm,又名秤陀樹、捷克木,為江蘇特有種,原產于南京幕府山、句容寶華山。花期4月下旬,3~5朵花成總狀花序,生于側枝頂端,果期10—11月,果實卵圓形,木質,具白色斑紋。
1.2 資源價值及開發利用
1.2.1 觀賞資源特性。江蘇省安息香科幾個鄉土樹種均具有優良的觀賞特性,在園林綠化應用方面極具開發價值。野茉莉樹形優美,花、果下垂,盛開時繁花似雪,秋果亦美麗美觀,園林中用于水濱湖畔或陰坡谷地,溪流兩旁,在常綠樹叢邊緣群植,白花映于綠葉中,饒有風趣。白花龍、小葉白辛樹于春、夏季開白色花朵,簇生于枝頂,不時逸出香氣,宜地栽點綴庭園或成片栽于山坡。秤錘樹樹枝葉濃密,色澤蒼翠,初夏盛開白色小花,潔白可愛,秋季葉落后宿存的懸掛果實,宛如秤錘一樣,頗具野趣,是一種優良的觀賞樹種,適合于山跛、林緣和窗前栽植,也可盆栽制作成盆景,該種雖為北亞熱帶樹種,卻具有較強的抗寒性,能忍受-16 ℃的短暫極端最低溫,現已被多個省份和地區引種栽培。
1.2.2 經濟用途。該類群樹種具有油脂、藥用、材用等經濟用途,其中大部分種類種子富含油脂,成分主要為亞油酸、油酸。垂珠花種子含油量可達32.6%,且含有13種植物脂肪酸[3];玉鈴花種子含蛋白質17.5%、脂肪油46.6%[3]。在藥用價值方面,該科植物以安息香最為著名,《酉陽雜俎》載安息香出波斯國,作藥材用。《新修本草》曰:“安息香,味辛,香、平、無毒。主心腹惡氣鬼。西戎似松脂,黃黑各為塊,新者亦柔韌”。安息香藥材基源為安息香科植物安息香和越南安息香的樹脂。江蘇本土的安息香科植物也具有較高藥用價值,玉鈴花果實入藥稱之為老開皮,有殺蟲消積的功效,收錄于《中華本草》中;赤楊葉根可入藥,用于治療風濕痹痛;垂珠花葉具藥用,能止咳潤肺;賽山梅全株可入藥,有多種醫療功效。材用價值方面,赤楊葉木材紋理通直,材質輕軟,旋刨性能較佳,不易變形,為一美觀輕工木材,適于雕刻圖章,作輕巧的上等家具及各種板料、模型等用材;小葉白辛樹木材細膩,適于雕刻、制作家具及工藝品;郁香野茉莉木材堅實可作建筑用材。
江蘇鄉土安息香科植物具有油脂、藥用、材用等經濟價值以及觀賞價值,是優良的植物種質資源,但目前僅有秤錘樹等少數種類有研究和應用,其他大部分種類依然處于野生狀態,這可能與該科樹種種子普遍自然萌發力低,植物種群自然更新困難,其繁殖方法缺乏深入的研究有關。
2 種苗繁殖與應用栽培技術
如表1所示,安息香科植物繁殖基本上以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為主。對該科植物的繁殖與栽培研究比較多的主要是赤楊葉[4]、野茉莉[5]、秤錘樹[6-7]、白辛樹[8]等樹種,對秤錘樹、野茉莉、赤楊葉的種子萌發機制研究表明,果實不開裂或果皮、種皮結構密實、透性差,具有一定程度的木質化,另外大部分種類種子具有生理后熟現象,是該類樹種播種育苗發芽率低的主要原因。栽培過程中,通過播種繁殖宜采用機械破殼、濃酸浸蝕以及赤霉素浸種結合沙藏層積的方法提高種子出芽率。
3 引種保育
南京中山植物園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陸續引種栽培了銀鐘花Halesia macgregorii Chun、山銀鐘花、小葉白辛樹、白辛樹、賽山梅、大花野茉莉、野茉莉、郁香野茉莉、秤錘樹等樹種,開展了安息香科樹種的引種保育及相關研究工作。目前園中保存的秤錘樹、賽山梅、野茉莉等鄉土樹種生長表現良好,米徑達12 cm以上,每年開花結實。黃志遠等[9]研究了秤錘樹的生態地理分布、生物學特性及繁殖方法,發現秤錘樹種子繁殖以隨采隨播為宜,出苗率達25%~31%;姚青菊等[10]研究認為秤錘樹種仁和種皮均含有抑制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酯溶性物質。對園區內定植的大樹進行調查發現,盡管每年都有較高的結實量,但多數種類定植區林下自播繁殖的種苗并未多見,除植物系統分類園東南側密林邊緣,緊挨溪流旁的一株秤錘樹樹下見有多株幼齡實生苗,該定植區小氣候常年陰涼高濕為秤錘樹種子自播繁殖創造了條件。對該小氣候類型進行光照、濕度、溫度、土壤等條件的監測,可以提供秤錘樹野生種群自然繁衍所需生態條件的模擬數據。
4 討論
4.1 城鄉綠化植物資源的應用和開發應該立足于本土植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外來物種的引進,與外來植物相比,本土植物具有諸多的優勢,是大自然長期選擇的結果,最能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而外來物種的生長適應性、對環境的安全性等需要多年的實踐檢驗,有時需要經過長期的適應性栽培、馴化才能走向廣泛的應用和產業化。另外,在大量引進外來植物的同時,一部分具有入侵性的種類與地方種類之間的生存矛盾也逐漸顯現,地方種質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保護地方種質資源,保持鄉土植物的多樣性也就是保護了生物多樣性。
4.2 建立鄉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發系統
鄉土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絕不是簡單的從野外挖掘回來種植利用,這里涉及到保護生物學、繁殖生物學以及樹木定向培育等學科方面的研究。一方面,要建立和加強鄉土植物的研發系統,對鄉土植物的種類、群落結構、經濟價值等方面進行深入考察,挖掘更多的觀賞性、適應性都很強的鄉土植物,并建立種質資源庫;另一方面,利用先進的育苗手段解決鄉土植物育苗中的瓶頸問題,在對鄉土植物開發利用的同時要做到保護性的開發,對鄉土樹種進行原生地就地保護和回歸引種,以促進當地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育和本土物種種群的擴大延續,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植物景觀。
4.3 安息香科野生資源的利用注重原生地回歸引種與城鄉園林綠化推廣并舉
江蘇省幾個安息香科鄉土樹種均具有良好的經濟、觀賞性狀,極具開發價值,部分種類為特有樹種。該科樹種種群自然更新困難,野生種群的數量及規模日趨縮減,該科植物的繁殖方法、遺傳多樣性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在目前對該科樹種的引種保育的基礎上,還應進行深入的繁殖生物學研究、遺傳特性研究,擴大種苗栽培數量,注重原生地回歸引種與城鄉園林綠化推廣并舉,做到保護性的開發利用。
5 參考文獻
[1] 陳濤,毅.安息香科植物地理分布研究[J].植物研究,1996,16(1):57-66.
[2] 張程.中國安息香科植物種質資源及研究進展[J].江西林業科技,2010(6):42-47.
[3] 蘆建國,梁同江,李舒儀.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野茉莉科植物資源利用前景[J].江西林業科技,2009,36(3):182-185.
[4] 王天祿.擬赤楊育苗試驗簡報[J].江西林業科技,1993(6):52-56.
[5] 王麗,王奎玲,劉慶超,等.赤霉素處理及沉積處理對野茉莉種子萌發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3):77-79.
[6] 盧燕林,趙金萍,李建華,等.秤錘樹播種繁殖探討[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9):969-971.
[7] 王杰青,何曉飛,蔡平,等.秤錘樹嫩枝扦插繁殖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3):243-244.
[8] 陳焦成.白辛樹育苗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199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