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意識作用于客觀事物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復習提問
(l)什么是意識?意識為什么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其主觀原因是什么?
(2)意識怎樣才能正確反映事物?
導入新課
通過第一、二框題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這個反映有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因而意識有正確反映和錯誤反映之分。
只要我們端正立場,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來觀察事物,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不斷充實我們的科學知識,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就一定能夠在正確認識世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現象、本質和規律,但意識的能動作用更重要的還是指導人們改造客觀事物,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反要學習的內容,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三、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板書)
請大家看書P21第三段小字部分并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已經學習了物質和意識現象。書上指的藍圖屬于什么現象?(意識)
2、新型建筑物屬于什么現象?(物質)
3、新型的建筑物為什么和藍圖一樣呢?藍圖起了什么作用?(指導什用)
4、藍圖又是怎樣變成新建筑物的呢?(指導并通過工人的勞動)
5、意識能不能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呢?比如我們能不能通過“想”這種意識活動,在黑板上寫個“一”字呢?(不能)
那么意識是怎樣反作用于客觀事物呢?
1.意識對客觀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義(板書)
問:意識能否直接使客觀事物發生變化?
教師講解:我們一想要蓋大樓就能把大樓建成嗎?一畫出藍圖,就能把大樓建成嗎?你一想讓企業發達,企業就真能發達嗎?李洪志一念咒(發功)地球就會爆炸或不爆炸嗎?這說明,意識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單靠意識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任何,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只想、只說,還必須去做,去行動,去實踐。這點正如不能把“一”字“想”到黑板上去一樣,藍圖也不能直接變成新型建筑物。
但是,意識卻有一種本領,那就是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不停地告訴人們,應該去做什么,怎樣去做。無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界或者人類社會,人們都有著自己的目的、意圖,然后在這種意圖的支配下采取適當的行動。這些都體現了意識的反作用,因此意識反作用的含義是:
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于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這就是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議一議”,藍圖為什么不能直接變成建筑物?藍圖在建筑活動中起什么作用?
①意識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即意識本身并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它只能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于另一種物質的東西。而藍圖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映象,是意識,不是物質性的力量,因而不能直接變成建筑物。
②藍圖是意識,在建筑活動中起指導作用,這表明意識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
通過前一節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人們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不同的。因此,人們的意識必然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而不同性質的意識對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2、不同性質的意識對事物的反作用不同。
(l)對自然界反作用的積極表現和消極表現。(板書)
意識對自然界的反作用,人類世代都在發揮著、并不斷積累下來。其中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它們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學生回答略)
事實表明,正確的意識在人們改造自然界中起著積極作用。錯誤的意識在人們改造自然界中起著消極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有意識能思維。意識的能動性的一個重要表現是,意識可以根據客觀實際形成“超前反映”,在觀念中構筑客觀上尚未出現的事物,并經這一觀念為指導進行實踐活動,使意識反作用于客觀目物,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制造成新的東西。動物雖然也會經自己的活動作用于它周圍的毫物,引起周圍事物的變化,但都是無意識的,是一種本能活動。以建筑活動來說,先有藍圖,后有實際建筑物,因為頭腦中的藍圖是根據客觀實際設計的,仍然是先有物質,后有意識。先在“頭腦中建成”藍圖,然后才有建筑活動,這就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請同學們舉例說明,意識對自然界反作用的積極表現和消極表現)
既然意識對自然界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意識對自然界有不同的反作用。那么,意識對類社會有沒有反作用呢?如果有反作用,其結果是不是一樣的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2)意識對社會發展的有利作用和阻礙作用。(板書)
人們改造社會的活動曾長期處于盲目狀態中,但意識的指導作用仍然是存在的,改造社會就是改變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但由于人們基于不同的利益關系有著不同的思想,因而社會關系的改變就表現為不同意識的沖突。在階級社會中,不同的階級都以各自的思想意識指導自己的行動,并試圖來影響社會的發展。進步階級的意識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反動階級的意識則阻礙社會的發展。
根據所學歷史知識“議一議”某一社會歷史時期兩種不同性質的意識是怎樣沖突的?正確反映和歪曲反映各起了怎樣的作用?(正確--促進;錯誤--阻礙)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兩種性質的意識為什么是相反的?產生兩種不同性質意識的原因是什么?
(階級利益對抗--兩種不同性質的意識所起的作用不同)
科學理論對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無可辯駁的事實告訴我們,正確的思想意識,科學的理論學說,對客觀世界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起著不同的反作用,總之,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板書)
(l)要重視和調動人的精神能量。(板書)
(教師講解)語錄:“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調動人的精神能量就會有力地推動社會和人自身進步。
P24語錄“人們的社會存在......物質力量”說明了正確反映客觀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可以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這句話側重強調了正確的思想對改造社會的巨大作用。
這兩條語錄都充分強調了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只有調動人的精神能量,讓人們主動而積極地去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才能夠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板書)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①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則提供智力支持。
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應該包括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部分。而我們往往只重視物質文明建設卻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力量,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兩個文明一起抓,因為:
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又是萬萬不行的。人類進行活動,不但需要物質資源,而且需要精神資源。杜會主義既是物質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既包括物質文明的進步,也包括精神文明的進步。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物質文明是基礎,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甚至社會也會變質。
P24鄧小平語錄,說明了什么?
(請同學們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互影響。物質文明是基礎,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甚至社會也會變質。所以,我們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強社會風氣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經濟搞上去了,要不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如果不抓思想政治工作,社會風氣壞下去,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社會也會變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難以實現。經濟上去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又能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第24頁最后一段小字部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意義是什么呢?怎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③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們要正確處理競爭和協作、自主和監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關系,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形成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的義利觀,形成健康有序的經濟和社會生活規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發達,越需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否則,欺詐一旦橫行無阻,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會遭殃。
(3)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板書)
青年學生應該自覺地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抵御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既是我國公民的權利,也是不可推卸的義務:我們應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以利于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議一議”。(請同學們聯系本校實際,分組討論,回答時應運用理論說明問題,教師歸納。)
總之,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又可以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二者之間的辨證關系。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探究活動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它受到種主觀因素的影響。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事件往往有著不同的看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當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調查,以次來明白人們的思想意識的不同。如:對污染問題、沙漠化問題、污水排放問題、下崗問題等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