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整合審計的推行,對提高事業單位的審計效率、降低事業單位的審計風險、解放事業單位的審計資源都具有顯著作用。在論證了我國整合審計工作推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之后筆者認為,我國事業單位審計整合制度起步較晚,在審計整合中面臨著審計人員了解不足和缺乏思考的問題,本文對此提出了立足國際和分階段制定審計整合流程的具體建議。
我國市場經濟已步入新常態發展時期,具有獨立財務運轉能力的單位個體如何在進一步優化常規的財務報表審計制度的同時,加強更深層次的內部控制審計力度,通過綜合施策不斷推進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共生,已經成為當前財務研究新的課題。回到我國事業單位財務審計的發展現狀來看,相比較于企業等市場經濟個體,我國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制度本身起步較晚,要想迎頭趕上市場經濟中其他單位財務審計的發展狀況,就必須綜合施策、奮起直追。本文詳細分析了在事業單位推廣整合審計工作的基礎理論,事業單位在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當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能為事業單位進行審計整合的實際工作起到指導作用。
一、整合審計的基礎理論
1.整合審計裨益非凡——協同效應理論。協同效應可以理解為綜合增效,表示整體的力量是大于部分力量的簡單加總的。以整體為單位進行某項經濟活動時,各部分之間通過有效整合和資源配置所創造的超額經濟價值就被認為是協同效應。運用到事業單位的審計工作當中,就是希望通過整合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兩種不同的審計方式,加強不同類型審計工作之間的信息互通與資源共享,減少冗雜繁瑣的審計程序,避免進行重復的審計工作,從而提高事業單位審計工作人員的審計效率,使審計效益最大化。事業單位的審計工作主體通常是某個具備完整審計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派遣的審計項目組。審計項目組在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可以視作一個獨立的小型經濟主體,也同樣遵循協同效應的發展規律。具體來說,審計項目組通過整合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兩種不同的審計手段,可以發揮出以下兩種不同的協同效應:一方面,可以發揮出實物資源的協同效應。由于項目組工作人員同時運用兩種不同的審計手段展開工作,工作人員可以僅通過一項審計程序就能滿足兩種審計手段的審計證據需要,避免了相同審計工作的重復展開,大大節約了差旅費、項目調查費等實物資源的耗用。另一方面,可以發揮出無形資源的協同效應。項目組成員可以通過不同審計手段指導下的審計程序獲取不同的審計證據,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用不同的審計證據相互佐證或相互排斥,為審計程序的科學化、合理化提供珍貴的指導意見,以達到降低審計風險,提升審計結果準確度的目的。
2.整合審計充分可行——保險理論。事業單位是國家發揮管理和服務職能的重要媒介,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的工作理想和追求應該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實際生活中,由于事業單位的信息公開不可能做到完全透明,因而與人民群眾之間依然存在著顯著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事業單位處于信息優勢地位。取之于人民,用之于人民,為了避免事業單位中存在不法個體進行權力的濫用,導致單位陷入財務混亂和經濟腐敗當中,就必須引入客觀、公正、公平、獨立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對事業單位的財務運行情況進行合理、完備的監督。這一行為意味著第三方審計機構工作的完成情況對事業單位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因而審計單位必須采取保險措施保障審計工作完成的準確性,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2020年新《證券法》的落地,也對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審計服務提供方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便不考慮審計結果對被審計單位發展實際的影響,僅僅是出于降低自身審計工作風險的需要,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審計服務機構都應該開展多重審計程序以獲取豐富且充足的審計證據來加強審計工作結果對事業單位財務運行實際情況的解釋力。從這一理論出發,不難得出第三方審計服務機構有著充分的審計整合動力,這就為審計整合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可行性基礎。
3.整合審計十分必要——審計風險理論。目前,國內認可度較高的、對于“審計風險”內涵的解釋來源于2007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審計風險定義:“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簡單來說,審計風險表現為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的審核意見與實際不符的特征。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里的不相符并不包括財務報表本身不存在事實錯誤,但注冊會計師本人認為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的情況。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審計工作人員通常會采取增加審計步驟、擴大審計證據覆蓋面的復查措施以保證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通過采取上述舉措審計人員往往能夠對財務報表做出正確判斷。因此,審計風險可以理解為在財務報表與被審計單位財務運行實際存在重大出入的情況下,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做出的不真實的肯定性誤判。具體來說,審計風險主要包括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而第三方審計機構通過整合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兩大審計工作,可以獲得多種層次的審計證據,大大增強了審計工作結果的準確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審計風險增加和審計調查程序增加所導致的審計成本增加。審計風險的存在為審計整合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必要性基礎。
二、未來事業單位發展審計整合的對策建議
1.立足國際,加強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對于事業單位在審計整合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我們不妨借鑒國外審計整合的先進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財務報表審計來說,就是要借鑒國外政府企業(或聯邦公司)在財務信息披露中對尺度的把握,結合我國事業單位的發展實際,在不泄露國家秘密、不影響事業單位工作正常開展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向第三方審計機構提供本單位的財務信息資料。對內部控制審計來說,作為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中最重要的共同點,對內部控制流程的探討不能浮于表面,必須深入到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實際情況。通過學習國外內部控制審計相關的先進理論,對我國內部控制審計的實際工作進行指導和幫助。
2.劃分階段,分別制定各個階段的審計整合流程。審計整合流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具體實施階段以及綜合報告階段。在前期準備階段,第三方審計機構要與被審計事業單位的財務負責人進行深入溝通,著力獲取盡可能多的財務信息資料,并與其簽訂整合審計約定書,開始建立審計工作小組,擬訂詳細的審計工作計劃。在具體實施階段,除嚴格按照審計工作計劃進行工作安排之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在整合審計具體實施過程中,參考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所需時間較長的那部分工作期作為內部控制測試的時間。在綜合報告階段,由于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天然區別,為避免審計混亂,建議審計人員分別出具兩種審計方式的審計意見。
【參考文獻】
[1]皮雨鑫.H公司財務報表及內部控制整合審計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7
[2]胡加娥.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范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0(11)
[3]賴藝玲.淺析中國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問題的成因[J].中國總會計師,2009(08)
作者:張伍水 單位:福建尤溪成功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