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研討人文素質教育與大學語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以增強大學生的意志品質為目標
大學生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就是指大學生應心胸豁達、積極樂觀、堅忍不拔、熱愛生活、具有團隊意識和自我發展需求。
2.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為目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審美教育就不會有其他任何教育。”可見健康的審美情趣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審美情趣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3.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標
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不再以照本宣科、死板的傳播知識為教學主體,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成為了人文素質教育的始終主題。
二、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有效滲透策略
1.確立大學語文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語文素質是人文素質的核心素質之一。語文教育除了基礎教學作用外,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和良好的審美能力,同時兼具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通過潛移默化地文學熏陶和感染,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語文強大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是高校其他課程難以企及的。高校只有明確大學語文課程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將大學語文設為公共課或必修課,重視大學語文的課程建設,加大對其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才能切實有效地將人文素質教育和大學語文課程結合起來。
2.組建高水平的語文教師隊伍
首先,應選擇名師執教。大學語文課程涵蓋知識面很廣博,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學識和博學的才華,才能在進行語文教學時,為學生呈現精彩絕倫的文學作品評說,如果是平淡的說教方式則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名師任教,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語文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其次,高校著力提高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實踐證明,相較于傳授知識,學生更重視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教師的人文素養高低直接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造成影響。一位優秀的大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高尚的人格魅力、豐富的情感因素、良好的職業修養、深厚的知識儲備、生動的語言藝術、靈動的教學機智等人文素養。
3.改善大學語文教學方式
(1)精選教材,按專題組織教學內容。教材是理論知識的載體。目前,大學語文教材品種日益增多的同時,教材內容和質量并沒有同步提高,反而內容良莠不齊、結構混亂。因此,大學語文教材的挑選顯得尤為重要。比如,由夏中義教授主編的《大學新語文》,該教材突破了局限,明確地將大學語文教育定位在人文教育的高度。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精心挑選多篇課文,進行分專題授課,如分別以愛國、愛情、親情為主題授課,還可以打破原教材的編寫順序,靈活機動地安排教學內容。
(2)實現大學語文教學的審美化。首先,教師的授課語言要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能夠根據課文內容,引譬設喻、排比鋪陳,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使學生如臨其境,產生審美的愉悅感。其次,教學場景要美。教師要善于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為教學創設一個良好的審美場景,使之與教學內容和諧統一。
(3)營造開放式教學氛圍。首先,開放教學過程,以課堂討論為中心,營造積極思考、自主探索的課堂氛圍,使大學生在相互聆聽和學習的過程中拓寬思維、加深理解,從而共同進步。其次,開放教學空間,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社會等資源。
4.創建人文化的大學語文考核模式
(1)考核設計以“人文性”為原則。題型上確保學生選做空間,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內容上,壓縮死記硬背的理論部分,增加反映學生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內容。
(2)考核方式多樣化、過程化。貫徹“學在平時,考在平時”的方針,淡化期末考核意識,將考核貫穿在教學過程中。考核可以采取誦讀演講、創作寫作、課堂討論、辯論賽等方式。
(3)淡化標準意識,鼓勵創新精神。傳統的應試教育僅認可標準答案,學生靠死記硬背完成考試,導致大學語文教育所倡導的創新思維逐漸消退。由于大學語文教育相較其他課程,除了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授外,還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傳達、熏染,深入內在,沁人心脾。因此,對于大學語文的考核,應鼓勵教師淡化標準意識,帶著開放的思維評判學生迥異的觀點,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時代要求。
三、結語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已經意識到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為社會培養綜合性人才、順應時展的客觀需要。大學語文的人文素質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從教育的終極目標看,大學語文與人文素質教育的融合,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教學的完善,更是對中華民族數千年寶貴文化遺產的傳承。因此,在大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高校只有改變陳腐觀念,確立新形勢下大學語文的核心地位,通過組建高水平的語文教師隊伍,積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同時使得大學語文考核模式更為人文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觀,才能讓大學生充分投入到語言文字的學習中,在人文理想、人文精神的傳素質教育承以及人生價值和審美理想的宣揚中受到熏陶感染,這正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
作者:楊凌單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