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生身心健康體育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研究目的
中學階段是人體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學生年齡處于12-18歲之間,身體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心理波動也較大,身心發(fā)展具有較大的可塑性。但是近年來我國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狀況令人堪憂,青少年學生對體育運動參與較少,導致中學生身心發(fā)展受阻。如2000年全國中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存在體能素質和肺活量下降、肥胖學生明顯增多、學生近視眼犯病率居高不下,心理承受力低下的現象,青少年運動時間普遍減少,每天只有半小時,并且?guī)缀鯖]有學生進行有計劃有規(guī)律的體育訓練,我國3370萬網民中,18歲以下的青少年就占了24%.孩子缺少體育鍛煉,造成許多心理問題?!敝袑W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問題已引起國家教育部門的高度關注,2006年底,教育部等部門決定在全國大中小學中廣泛開展“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了《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文件》(即中央7號文件),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立即對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制,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為了貫徹教育部號召,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本文對體育訓練與競賽對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影響作出分析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對相關內容進行查閱,通過雜志、互聯網等形式,廣泛收集體育學、教育學、社會學中相關方面的資料。
2.2調查法
對某中學進行實地調查,以了解相關內容。
2.3訪談法
對相關問題找本方面的專家,以更詳細的了解情況,解決問題。
3結論與分類
3.1相關概念的釋義
3.1.1學校體育訓練與競賽概述
學校體育訓練是學校利用課余時間對部分有一定體育運動特長的學生進行體育訓練,培養(yǎng)競技能力,使他們的運動才能得以發(fā)展和提高的一個專門組織的教育過程。為培養(yǎng)學生運動員在其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而進行的專門教育。課余體育訓練與其他教育活動同屬學校教育范疇,在具體目標、方法手段、教育內容、科學依據方面具有特殊性。
運動競賽是各種體育運動項目的比賽的總稱。運動競賽是以比賽項目為內容、以運動規(guī)則為尺度,以奪標為目的兩個人以上的競爭活動。其中創(chuàng)造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促進人、競技、社會三者的和諧發(fā)展是當代運動競賽的基本特征。
3.1.2身體發(fā)展與心理發(fā)展
人的成長發(fā)展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身體的發(fā)展,指的是機體的各種組織系統(骨骼、肌肉、心臟、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的發(fā)育及其機體的增長,即技機能的正常發(fā)育和體質的增強;心理的發(fā)展,指的個體有規(guī)律的心理變化,包括認知的發(fā)展(如感覺、知覺、記憶、注意、思維、想象等的發(fā)展)和意向的發(fā)展(如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的發(fā)展)。個體的身體發(fā)展與心理發(fā)展是不可分割的。心理的發(fā)展離不開身體的發(fā)展,因為身體發(fā)展是心理發(fā)展的物質基礎,而心理的發(fā)展也影響身體的發(fā)展。
3.2.運動訓練對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影響
3.2.1有助于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
在校中學生,他們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一定強度的體育訓練,能有效的促進學生身體形態(tài)、機能和素質的正常發(fā)展,增進學生的健康,增強學生的體質,這既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成長,使之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也可以為學生走上社會后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從事終生體育打下堅實的體質基礎。
3.2.2有助于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
體育運動訓練是按照一定的計劃進行的,在身體和心理上具有一定的負荷強度;另外,一些體育項目中有許多不對稱的動作和較復雜的上下肢配合動作,以及對動作的力度、幅度都有一定要求,持續(xù)的時間也較長,尤其是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有氧健身操,需要克服生理極限,磨煉學生克服疲勞的意志力和耐力,形成堅韌的意志品質;并且體育訓練過程既苦又累,運動員要經常不分時節(jié),不分冷暖的訓練。通過這種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質。
3.2.3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
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是中學生成長中重要的方面,體育訓練作為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學生在訓練中對教練的講解,同伴的配合,器械的運用要做到快速的理解,準確的感知,已形成正確的運動表象,保證動作的我完成。通過這種過程,提高學生的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協同功能;另外,通過對某些騰空動作的訓練,提高學生對空間、時間的感知力,使高度覺、觸覺、重力覺、速度覺等更為精確,改善學生大腦皮層系統均衡性與準確性,促進感知能力的提高,讓大腦思維更具有協調性、靈活性,以及反應速度得到改善。其次,體育訓練方法本身具有科學性,對它在知識與技能上的學習與其他學科有許多共同的要素。如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觀察力等,這些東西是構成智力的主要要素,而作為一種訓練活動過程,他在學生的思維邏輯,認知學習,技能形成的過程中,這幾種要素始終發(fā)揮著作用,只不過,體育訓練是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影響著學生的智力發(fā)展。
3.2.4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自我概念和自信心。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對自己的看法與感覺的總和,自我概念是相對穩(wěn)定的,他在塑造學生品質和社會適應方面起很大作用。在進行體育訓練過程,由于訓練的內容、難度和達到目標以及與其他運動個體的接觸,就不自覺地會對自己的行為、形象、能力等作出自我評價,并做出對比,反饋于以后的行為。研究表明,通過體育訓練后運動者的自我概念清晰度明顯提高,這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養(yǎng)成克服困難、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時參加體育訓練的學生其選擇的內容絕大多數是根據自我興趣和能力進行的,他們一般都能很好地勝任其運動的內容,從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運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實力。
3.2.5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體育訓練是一種挑戰(zhàn)自我,實現自我的活動,所以它能夠培養(yǎng)人的獨立性和社會性。獨立性就是個性,它把依賴性的態(tài)度與行為轉換成自主的態(tài)度與行為,它有遺傳傾向性很強的氣質特征,能在社會條件與教育環(huán)境影響下形成一個人比較固定的心理特征。它具體表現在才能、興趣、性格、氣質等方面。體育訓練同學生個性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塑造人的個性有很大的作用。調查發(fā)現:進行體育訓練的人,性格開朗、興趣廣泛、豁達大方,有良好的個性氣質。另外,體育訓練有很多的人際交往,通過訓練中的合作與配合,使得互相之間達到認同,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無疑發(fā)展了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
3.2.6有助于改善學生的不良情緒
情緒是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學生處于心理的起伏期,會對很多事情產生困惑,導致產生不良心態(tài)變化。而體育訓練會有一定的強度,讓學生壓抑的心情可以得到發(fā)泄,能使不良情緒得到調節(jié),并使學生從體驗到樂趣,達到振奮精神、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通過訓練,使煩惱、寂寞、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緒得到轉移,而使學生產生自信、自尊、自強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改善心理健康。如:“麥格曼等人(1993年)對體育訓練后的人進行心理測量,發(fā)現他們焦慮、抑郁、緊張等心理紊亂水平顯著降低,而在精力與愉快程度上卻顯著提高。拜巴沙也認為,體育訓練具有減輕應激反應以及降低緊張情緒的作用,因為體育運動能夠鍛煉人的意志,增強人的心理韌性?!?/p>
3.3體育競賽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影響
3.3.1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品質
我們知道體育運動是一種學習體驗,它具有教育的價值。首先,對于體育運動的參與者來講,參與不同的體育競賽本身就是一種學習體驗的方式,在體育競賽中身心得到發(fā)展,參與體育競賽等于給中學生一個受公眾關注的機會,在這種競賽環(huán)境中,參賽者的行為得到人們審視,得到公眾對學生認可的評價愿望,成為約束參賽者行為的主導思想。參賽者關注公眾的審視與評價的意識,也說明參賽者重視個體所在公共環(huán)境的各種非自我因素,而他人因素的關注程度能有效促使參賽者公共道德規(guī)范的養(yǎng)成。因此,在這種公共關注環(huán)境中有利于中學生良好行為品質的養(yǎng)成。其次,學生參與體育競賽時,其意識形態(tài)與道德意識通過在體育競賽過程表現出來,它反映了在日常體育運動中獲得的運動道德信息??梢哉f,學生參加體育競賽,在競賽中表現出來的行為,可以反映其日常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與。而這種在公眾審視下的行為表現,促使學生嚴格要求對日常道德、倫理行為的規(guī)范,從總體上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品質。
3.3.2有助于對團隊、集體精神的培養(yǎng)
體育競賽一般都會表現出激烈、緩和雀躍、緊張刺激的場面。在這種場面下,為了贏得比賽,對于團體項目的參賽者之間,或者參賽者與非參賽者之間都會表現出高度的團結精神,即使平常有點小摩擦,在這中比賽的場面下,也會忽略不計,通過體育比賽達到了教育目標所需要的團結感。另外,學校體育競賽一般都是以班級為單位,或者以學校為單位,而在這種在體育比賽中,參賽者會有為團隊爭光,取得優(yōu)異成績強烈集體榮譽感,這是體育比賽所具有的特殊氣氛造成的,因此,通過這種比賽,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感、集體感的目的。
3.3.3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勝心理
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求勝心是一種品質,是上進心的一種表現。體育運動競賽的本質特點就在于“競爭”,就是在于實現個人的卓越性。在體育競賽中,個人與個人、集體與集體的競爭等,都使得體育運動競賽與競爭具有極其親密的關系。體育運動競賽是多人之間靠規(guī)則提供對等條件以進行競爭,在競爭中,每個人都想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為了成績每個人會盡全力去爭取,取得成功時,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讓學生認識到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得到回報,反過來又會刺激學生對求勝的渴望。因此,通過體育競賽,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勝心理。
3.3.4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
參加過運動會的學生都知道,在比賽前一刻,會有很大的緊張感,特別是對于短跑項目,心理素質不好的學生,甚至會有四肢無力,心跳大幅度加速的賽前緊張癥狀。這一般是首次參加體育比賽的人會出現的癥狀,而經過多次體育比賽的磨練后,就會適應這種狀況,使心理素質變強,即使參加別的活動,也會顯得從容不迫。
4結論與建議
素質教育是當今乃至世界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主流,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的訓練與競賽由于其特殊的形式和多種功能為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了培養(yǎng)的途徑和方式。為此,學校教育應該變傳統的學校體育中忽視身心發(fā)展作用的觀念和做法,采取有效措施,重視體育訓練與競賽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作用,開展合理的體育訓練與競賽,為當代中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