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創設學前幼兒園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創設適宜學前教育發展的大環境
大環境主要指影響學前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包括社會的觀念、科學技術的發展、學前教育培養目標、政府決策和相關制度等。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像教育一樣受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決定了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而在一定時期的這些東西會逐漸與民族的傳統文化、觀念融合在一起形成這一時期社會的學前教育理念。這些都將間接作用于學前教育,影響學前教育質量??v觀世界學前教育發達國家的學前教育發展,政府權力機關及職能部門對學前教育的重視與支持是發展學前教育的基礎條件。在我國,《規劃綱要》中提出“明確政府職責”這是改革當下學前教育的管理體制,解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加快學前教育普及和提高學前教育質量,促進學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結合我國國情,創設適宜學前教育發展的大環境至少需要做到兩方面:一方面,加快立法,建立合理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有研究表明,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幼兒園班級教育環境質量總體上明顯優于其他類型幼兒園。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辦園能夠享受到在經費、教師培訓等多方面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因此,要建立各項適宜學前教育發展的法規與制度,盡快完成學前教育立法,出臺有關學前教育的投入、管理監督、質量評價、師資準入等規章制度,讓各級政府依法增加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依法規范各學前教育機構教育環境創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逐漸建立起一套學前教育保障體系,并形成長效運行機制。另有一方面,正確的輿論引導。無形的社會輿論會使學前教育機構做出違背學前教育規律的教育,去追求或達到某種單一的目標。如,在“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輿論影響下,催生了幼兒教育“小學化”。政府應該對學前教育給予高度的關注和支持,這將有利于樹立現代學前教育的地位,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同時,政府要通過多種途徑宣傳科學的學前教育理念,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學前教育的價值,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只有社會這個大環境適合學前教育發展,學前教育質量才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二、創設適宜學前教育發展的中環境
中環境主要指與學前教育機構直接相關聯的環境,包括幼兒的家庭教育環境、社區環境等。以瑞吉歐教育為例,在意大利瑞吉歐這個地方,學前教育機構、家庭、社區共同合作,所創設出良好的學前教育環境,成就了世界最好的學前教育。
1.創設家園一致的教育環境。學前教育是家庭教育、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有機組成的整體,其中家庭和教育機構對幼兒影響最為直接。只有家庭環境與學前教育機構環境緊密相連,兩者協調一致才能更好的保證學前教育質量。在協調教育環境的一致性上,學前教育機構在思想上認識到家庭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教育資源,而且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在實際操作中,充分發揮學前教育機構的專業性,積極主動與家庭建立聯系,取得家庭的配合,并對家庭學前教育環境創設進行指導,讓雙方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環境創設等方面保持一致,為幼兒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形成教育合力,從而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2.創設良好的社區學前教育環境。社區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一直深受重視。良好的社區學前教育環境對于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營造社區學前教育軟環境。社區通過多種形式的組織活動和宣傳,努力提高社區家長素質,讓家長認識到學前教育的價值,讓科學的學前教育理念真正走進家庭,在整個社區形成一種重視學前教育,關心學前教育,關心每一個社區兒童健康成長的風氣。為學前教育機構、家庭、社區相互合作,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營造精神環境。其次,實現學前教育在時間、空間上的融合。在空間上,學前教育走出學前教育機構,拓展到社區這個更大的環境,形成資源共享的環境。社區資源和學前教育機構的資源要綜合利用,尤其要發揮社會機構,如社會福利設施、文化娛樂體育設施、博物館等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在時間上,學前教育從3~6歲的幼兒園教育延展到從胎兒時期直至上小學這一整個學前階段。
三、創設適宜學前教育發展的小環境
小環境主要指學前教育機構的環境,包括學前教育機構創設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物質環境主要指學前教育機構內能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的物化形態的教育條件,精神環境主要指學前教育機構的人際環境和文化環境。學前教育機構的環境創設是整個教育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學前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是學前教育質量的根本保障。
1.創設兒童需要的物質環境。物質環境是保證學前教育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我國當今的學前教育機構的物質環境創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若要避免這些問題,最根本的條件是掌握學前教育機構物質環境創設的基本原則。學前教育機構物質環境創設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安全性原則、目標一致性原則、適宜性原則、平衡性原則、效用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和動態性原則等。在物質環境創設中兒童需要是所有原則的價值導向,因為學前教育機構是為了促進兒童發展的地方。因此,在具體的環境創設中,學前教育機構需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綜合考慮以有效的落實這些原則,創設適宜兒童發展,保證學前教育質量的環境。
2.創設和諧的精神環境。從蒙臺梭利教育、華德福教育到瑞吉歐教育,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到建構主義,學前教育的實踐和理論研究都告訴我們,精神環境創設與物質環境創設同等重要,甚至在物質相對發達的今天,精神環境創設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學前教育機構環境創設中要求創設一個讓兒童感到安全、溫馨、自由的生活學習氛圍,創造一個和諧的、充滿愛的生活環境。學前教育精神環境的創設關鍵在于機構中的領導和教師。一方面,學前教育機構要加強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園風、班風,保持干群、師幼、同事、家園等多方面的人際和諧。另一方面,教師要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積極的情感態度以及良好的專業能力,對幼兒做到多關注、多尊重、多信任、多賞識、多支持,營造出寬松、民主的氛圍。此外,在整個學前教育機構環境創設中還需要考慮能夠影響環境教育質量的結構變量,主要有師資隊伍狀況、師幼比、班級規模和收費標準等。大量研究證實,這些結構變量與托幼機構教育的總體質量和過程質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因此,在學前教育機構環境創設中,要在深入考慮這些結構變量對幼兒園教育物質和精神環境質量的影響基礎之上,思考如何創設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良好物質條件和精神環境。
總之,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不僅僅是學前教育機構自己的事情,因為學前教育是根植于整個生態系統之中的,它的質量與整個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境都息息相關。因此在創設學前教育發展的環境時,不但要考慮學前教育機構自身的環境創設,還需要考慮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生態環境對學前教育質量的影響,要建立“大環境”觀念,創設適宜學前教育發展的生態環境,發揮不同層次環境的綜合優勢,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
作者:史麗君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