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辦學機制下職業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產學合作受到制約
我國現階段的高職院校辦學體制只能使產學合作停留在淺層面,無法觸及產權、經濟管理等深層次內容。譬如,在企業或社會單位出資的場地與設備所有權、管理權如何歸屬,經濟效益如何分配等方面沒有達成共識,制約我國高職院校的科學發展。
2.政府主導力不足
作為主管部門的當地政府,對于高職院校的監管和指導不足。政府部門對高職院校的內部管理大多處于不管不問的狀態,高職院校不能從官方獲得關于地方經濟的準確數據,無法有效指導院校的專業設置、就業指導等。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人才難以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造成了就業率低下、人才流失等社會問題。政府部門沒有將一手的人才需求數據、行業技術發展方向等資料傳送給本地區的高職院校,造成了區域人才需求錯位、區域人力資源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現象。
3.行業組織指導作用較小
在我國,第三部門早已存在,但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行業協會組織最為了解當地行業的最新技術、最新行業標準、最新行業動態等,但由于與高職院校的交流、銜接不足,導致高職課程內容滯后,學生掌握的技能大多不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可見,行業協會的指導作用對于高職教育的社會適應性是十分重要的。
4.企業參與不積極
校企合作辦學已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高職院校內部沒有制定有關校企合作管理的正規章程。企業對于合作辦學的積極性不高,沒有參與人才定向培養的全過程,對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實施以及實踐教學環境建設的關心不夠。我們要認識到,出現這種現象,并非是企業單方面的原因,主要因為高職院校未將企業吸納為辦學主體,導致企業未能真正參與校企合作。
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職辦學機制策略研究
1.構建“四維一體”的高職院校管理機構
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改革高職院校的組織管理架構,建立政府、企業、行業和學校“四維一體”的管理機制,是建設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高職院校的必要途徑。多年的教育實踐證明,以學校為單一主體的管理模式存在明顯的弊端,不利于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組建以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為主體的高職院校董事會或理事會,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也能使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起關鍵性的指導作用。政府部門能夠及時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制度保障,高職院校也能夠從董事會或理事會中獲取解決資產管理與資金籌措問題的有效途徑。這種融合民主與多層面的管理機構,將成為高職院校創建先進辦學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2.完善高職院校管理體制
政府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監督教育主管部門,協調當地的教育相關部門制訂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并在后期的實行過程中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保障高職院校社會效益的穩步提升。行業協會主要由當地各行業協會會長組成,旨在將本行業的最新行業標準、設備或技術標準銜接到專業培養內容中,發揮行業的指導作用。企業是人才的直接使用主體,以當地主要的支柱產業或具有一定規模的知名企業代表為主,在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制訂、校企合作具體操作層面起關鍵性的推動作用,這一主體的意見和建議將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參考對象。最后,校方作為人才培養的直接主體,在專業技能、基礎技能和社會培訓等操作方面都將成為主要的實施者。可見,多元化的管理體制是構建適應經濟社會動態發展的高職院校辦學機制的核心內容。
3.建立健全產學合作機制
高職院校的主要社會責任就是為企事業單位輸送合格的人才。產學合作是高職院校定向培養人才的主要措施之一,以服務社會經濟為宗旨的高職教育將全面施行訂單式培養、實地實習、師生全面實踐鍛煉、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技術革新開發、在職培訓、捐資助學等具體的發展方案。產學合作機制主要體現在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責任共擔等四個方面。校方需要發揮其在師資和科研方面的優勢,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優化工藝流程、承擔部分的關鍵加工工序,并針對兼職教師課時費、頂崗實習耗損補貼等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同時,企業需要完全接納院校師生的實踐實習,承擔實習的工傷保險,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和實習指導老師等,并為此擬定公平、公正的規章制度。學校要與行業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機制,確保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聘請專業的行業協會成員擔任顧問,有助于指導教學過程;邀請當地的專業骨干擔任委員會的指導委員,促使高校的科研水平始終處于行業前沿。根據校方與行業協會的共同探討和研究,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有效性、學歷認證與職業資格認證都將更貼近社會或行業的需求,從而為當地社會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4.構建專業社會動態調整機制
專業的社會動態調整機制主要體現在:以政府為主導,依托區域支柱企業或重點產業,及時針對行業、企業需求的專業動態進行調整。高職院校能夠根據這些主要部門的需求,了解人才培養現狀,預測區域經濟發展的動態和趨勢,進一步對人才培養的方向和專業設置做出調整。高職院校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狀況,科學編制招生計劃,合理引進師資,實現按需培養人才的良性循環。政府部門要根據本地區的人才培養和需求狀況,配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導向,引導全國性的人才流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5.創新高職院校內部管理機制
傳統的用人機制缺乏靈活性與激勵性,制約了高職教育的發展。現階段實行全員崗位聘任,建立能上能下的機制,構建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開發基于崗位職責的績效考核體系,這些都是高職院校內部管理機制的創新性嘗試,能夠將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績效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從而全面提升工作的數量、質量和效率。按崗位相對價值和貢獻率匹配薪酬等級,不僅能夠有效激發教師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也能夠很好地引導教師主動為企業和社會服務,開展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要以產業發展為著力點,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企業共同研究、實施、評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能夠推進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的進步,提高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有效性,最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6.創建高職教育產業集群
職業教育的區域集團化發展,將促使高職院校形成區域教育產業集群,這不僅顯示出我國高職教育強勁的生命力,也將實現區域教育資源集約化和資源共享。隨著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和健全,辦學機制的創新也要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為導向,走教育集團化的道路。這不僅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實現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同步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總結
綜上所述,創新高職教育的辦學機制,將帶來高職院校由內到外的全面轉變,整合高職院校、行業企業與政府的所有資源,打破傳統的行業界限,實現高職教育的社會化。教育以服務社會經濟為導向,社會經濟發展以教育為動力,兩者共同成為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力量。
作者:沈怡玥章永剛單位: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