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路隧道施工中地質災害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幾年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勢態良好,為了進一步拓寬我國的經濟發展事業,國家開展了西部大開發項目,要想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首先就要從交通方面入手,促進公路的建設,但是由于西部地區的地形較為復雜,所以必須要建設公路隧道。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受到地質條件影響,極容易出現滑坡、泥石流等狀況,為此我們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這一情況進行防治,避免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從實際情況出發,掌握地質災害的影響因素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1隧道概況
1.1工程概況。
本文以西部地區某大型隧道為例,進一步分析地質災害對其造成的影響并尋求解決措施。首先,該隧道正在建設中,途徑多處大型山脈,施工情況較為復雜。主要的走向是由東向南,其內部的車道能并排行駛兩輛車輛,隧道總長度近四千米,高度達五米以上,在施工的過程中進場出現地質問題。
1.2地質情況。
該隧道位于的地區具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巖洞內的變化多樣,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大面積的坍塌,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嚴格控制施工的每一處環節,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施工質量問題。隧道所經過的地勢條件極為復雜,有些巖石的穩定性極差,往往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情況,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很難對其中的巖石開展施工,在施工前要進行嚴格的測量,在地質條件如此之差的環境中開展施工,施工人員首先要具備豐富的專業技能,其次要保證施工過程中的態度端正。在施工中,經常會出現不同種類的巖石,這些巖石都是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化而來的,所以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難度。該隧道所位于的山脈曾經遭受過斷裂的影響,所以表面以炭灰板巖為主,經過長時間的風化影響,巖層表面已經出現破碎的現象,并逐漸延伸為一條斷裂帶,同時內部還分布著不同種類的孔隙水。
2施工過程中發生的主要災害及防治措施
2.1洞口滑坡。
洞口滑坡是最為常見的地質災害。在施工中經常出現,因為施工時需要進行坡腳的開挖工作,對隧道兩側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開挖的面積較大,就會產生震蕩,洞口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滑坡,這種情況在雨季較為常見,因為雨季的降雨量較為豐富,對隧道內的土層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土質疏松等,工程施工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變得極為不利,土質層中包含大量的雨水,就會順著斜坡流向隧道內,如果有施工人員在其內部進行施工,那么后果會更為嚴重,極容易出現傷亡的情況。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充分考慮到施工時的挖掘環節。首先要避免在雨季進行施工,如果工期在雨季,那么在施工前,首先對洞口進行加固處理,這樣做能夠有效地防止滑坡的產生。當發生降雨時,土層就會變得更加潮濕,其摩擦力以及粘聚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減弱,土壤自然而然就失去了支撐,滑落到隧道內。在實際施工時,應該對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充分的預防,例如根據不同的部位區分,畫出曲線圖,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避免了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滑坡,在對隧道進行挖掘的過程中,找出發生滑坡可能性最小的地區,降低事故的發生率。
2.2塌方。
塌方主要與巖性有關。據統計,較大規模的塌方均發生在碳質板巖中。塌方的部位多數就是涌水部位,而且也受巖層層面或貫穿性節理面控制,大多數出現在右側和頂部。地下水是促使各類地質災害發生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裂隙水對洞口滑坡和洞內崩塌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砂巖及灰巖中賦存有裂隙水,由于裂隙水壓的作用,水沿裂縫的楔入作用使巖體凝聚力降低,90%以上的塌方發生在碳質板巖中,板巖層面為軟弱層,遇水易膨脹軟化,透水性弱,形成較好的滑動面,發生順層的滑動,而且由于結構面較發育,巖體的抗剪強度較低,塌方極易發生。而在灰巖和砂巖中,主要表現為掉塊現象,僅局部地段出現塌方。層狀結構的巖體主要巖石類型為碳質板巖。圍巖中節理組合明顯使巖體成為多面體,再與巖層的層面組合,使巖體的完整性受到破壞,巖體結構成為塊狀、碎裂狀、角礫狀、糜棱狀。而經構造作用改造的巖體易發生風化作用,變得異常疏松破碎,抗剪強度降低,穩定性變差,隧道開挖過程中易出現塌方,在洞口則易發生滑坡。
2.3涌水。
在石灰巖地區,由于貫穿性溶縫的存在,使得山體里的積水會沿這些溶縫噴涌而出,由于水量和水壓都很大,威脅人身安全,施工被迫停止。因為水量較大,有的地段在初期支護后,噴射砼表面仍出現大量滲水,滲漏水大多呈線狀,局部呈股狀。砂巖地區由于其孔隙率大,地下水的儲存相當豐富,雖沒有灰巖地區的水量大,但砂巖地區的地下水也相當的豐富。水流富集部位受巖層層面或貫穿性節理面控制。隧道開挖中總是右側首先出現新的地層,而隧道中涌水也大多數出現在右側和頂部。雖然初期支護已將大部分水流引走了,但是在涌水量較大的部位,特別初期支護滲水仍然嚴重的地方,在澆筑二次襯砌混凝土的時候需要考慮幾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噴射鋼纖維混凝土表面不可能是很平整的一個面,盡管在鋪設防水板時對凹陷處放松馳一些,但由于混凝土澆筑時是由一端向另一端澆筑,擔心防水板極可能被混凝土撕裂;另一方面擔心防水板被噴射鋼纖維混凝土外露的鋼纖維劃破;再則鋪設防水板的搭接頭處,由于是人工現場粘結,在初期支護滲水嚴重處,不能完全保證膠水遇水后其接頭粘結的牢靠性。因此,在涌水量大且初期支護滲水嚴重部位在原設計基礎上增設了一層防水層,從實施效果來看,取得了很好的防、排水效果。
3結束語
只有充分掌握了公路隧道中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現象,才能進行有效的防治。在實際的施工中,我們不僅要注意實際的施工環節,還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監控,避免因人為原因造成的施工質量問題。所以,當前工作的重點是對施工隧道的地質條件進行充分的掌握,做到熟記于心,在此基礎上進行施工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夠加快施工的進度,節約工程的投資,在各個方面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潘軍利 單位: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