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礦盲采空區物理勘探技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物性前提分析及探測方法介紹
根據巖礦石電磁特征的普遍規律和工作區的地質條件,區內存在用音頻電磁測深法和五極縱軸激電測深法探測采空區的物性前提,主要體現為以下4個方面:
(1)測區地層為淺部的鐵礦體和深部的層狀銅、鉛、鋅、硫多金屬礦體,為低電阻率地層,而無水采空區電阻率高。
(2)無水采空區具有一定的規模,會在測線電阻率斷面圖中顯示電阻率曲線呈圓形和橢圓形分布,且電阻率值較高。區內各地層中存在的短暫性(探測期間)充水空區具有較低的電阻率,相對較低的極化率,與圍巖存在物性差異。
(3)區內存在的黃鐵礦(化)體及硫化礦物等,其電阻率值較低,但其極化率較高,且在該礦區分布范圍廣,產狀平緩。
(4)常年積水的老空區,電阻率很低,同時因硫酸根離子含量高,極化率高,其物性參數與圍巖差異不大,所以很難從電性參數及極化率參數加以區別。音頻電磁測深探測是利用天然的電磁場穿過非均質的大地介質時產生的與天然電磁場同頻率的感應電磁場,電磁場在大地傳播時,會引起電場的梯度變化,同時又引起磁場的垂直分量變化,其振幅衰減與穿過的地層深度存在關系,衰減速度與穿過的地層電阻率以及天然的頻率亦有關聯。地下構造、巖溶、礦體以及采空區的探測運用這一原理來實施,多年的實踐證實,在無干擾或干擾很小的情況下,探測效果非常理想。該方法的主要缺點為高壓線干擾嚴重,有高壓線區域幾乎無法接收有用信息。本礦礦體圍巖黃鐵礦化、硫鐵礦化嚴重,呈現出低阻高極化特征,而無水空區呈現高阻低極化特征,常年性積水空區因含硫酸根離子高,也呈現低阻高極化特征,與礦體物性參數接近,短暫性積水空區呈現低阻低極化特征。雖然音頻電磁測深在無干擾的條件下,效果很好,但它只能采集到視電阻率數據,無法區別異常性質,即在本礦無法區別積水空區和礦體(或礦化巖體)。而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可探測視電阻率和極化率兩個參數,從理論上分析,它可區別短暫性積水空區和礦體。
2物探試驗設計布置
物探試驗設計在北采區672m標高平臺布置8條探測線,點距為10m。主要目的是探測測區地面標高以下50m深度內存在的采空區規模和位置。物探試驗在所有音頻測深點布置了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但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探測深度有限,加上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野外工作裝置較復雜,須在3個方向布極或測量,探測工作困難。該礦為露采,工作場所復雜,無法按規范準確布極和測量。
3物探試驗推斷與解釋
由于測線較多,這里只做位于1X(1線)的音頻電磁測深斷面推斷解譯和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斷面綜合推斷解釋。1X(1線)音頻電磁測深斷面推斷解譯1X線布置在指定試驗區的西北面的最外側,長100m,11個測點,測線沿北東向布置。從1X線的視電阻率異常及推斷解釋看出,整體來說,地表附近的電阻率曲線變化平緩,中、深部變化過渡較劇烈,地表附近可能因連續降雨或黃鐵礦化或含礦豐富,表現為電阻率很低,淺部低阻出現在+665m標高上下,巖層受大氣降水或礦化的影響,含水性較好,表現出電阻率低的特性。局部相對高阻為空區、巷道的反映。
4綜合分析解釋
從現場探測采集圖來看,音頻電磁測深大部分點探測順利,數據采集速度較快,干擾因素少,探測數據真實可靠。但由于本礦是露天開采,陡坎邊坡密集,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方法無法按規范要求實施。
4.1試驗區異常綜合分析解釋
由于探測試驗區不大,為獲得最佳物探效果,根據試驗區形狀特點設計探測線方向為北東向,達到各探測線的測點相對其他方向測點最多,物探數據相對更可靠。本次是在同一試驗區采用音頻電磁測深和五極縱軸激電測深兩種方法探測,根據兩種方法探測斷面的成果推斷采空區位置,再比較與實際采空區位置的接近程度來判斷探測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哪種方法的準確率更高。推斷解釋完全是根據實際探測斷面成果圖并結合地層及經驗,因此,推測的采空區大小和位置與實際采空區大小存在一定誤差,綜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1)從各條音頻電磁測深反演后的斷面視電阻率等值線來看,試驗區分布較多采空區和巷道。主要分布在試驗區測線的中部、6~8號測線的大號點以及1~5號測線的0~4號點。
(2)由于探測斷面圖是根據物探儀器采集曲線或數據,采用物探軟件自動生成的連續等值線圖,而物探異常是相對值,是物探處理人員根據物探軟件生成的連續等值線斷面圖結合個人經驗和試驗區地質資料人為圈定的,圈出的異常大小往往受人為經驗和對礦區各種資料了解程度的影響。因此,圈出的異常大小和位置與實際采空區或巷道的大小和位置存在一定誤差,估計本次誤差在10m左右。
(3)從音頻電磁測深探測成果圖分析,試驗區主要存在5個高程段的高阻異常,推測為采空區或巷道,分別為:第一高程段,位于淺部的640~660m標高,埋深12~35m左右,推測以采空區為主,但不同高程存在巷道;第二高程段,位于中、淺部的620~640m標高,埋深30~52m左右,1~8線不同部位都有存在,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區域,一是1線的0~4號測點封閉區域,二是2~5線的5~8號測點以及6號測線的4~6號測點,投影推斷以采空區為主;第三高程段,585~640m標高,埋深30~35m,位于6~8線的大號點端部,分別是6線的3.5~7.5號點,7線的3.5號點以北和8線的4號點以北,從6~8線大號點的異常形態看,異常未封閉,推測該異常為采空區的反映,該采空區規模較大,異常區僅為采空區的一部分,測線未到采空區邊界,采空區往東南及東方向延伸,推測該區為一個未到邊界的大型采空區;第四高程段,570~600m標高,位于2~5號線的6~9號點和6~8號線的3.5號線以北,推測該區以巷道為主,有采空區存在,推測6~8號線的3.5號線以北主要為采空區;第五高程段,490~540m標高,位于1線的0~4號點以及2~5號測線的6~10號之間,推測以巷道為主,但有采空區存在。
(4)對比各探測線的音頻電磁測深和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斷面圖,發現2種方法的異常位置不完全吻合。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受露天邊坡的影響,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無法按規范準確布極,導致測量電極距誤差,部分測線探測深度也未達到50m埋深。
(5)由于物探存在邊界效應,邊界異常往往可靠性大大降低,要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其測線長度與探測深度必須達到一個合理的比例,一般要求測線長度是探測深度的2倍,由于現場條件限制,難以實現。從而導致測線兩端的異常分析存在誤差。
(6)從各條音頻電磁測深斷面圖可以看出,淺部高阻異常不多,分析有兩種可能:一是該區淺部實際采空區不多,二是本次音頻電磁測深未采用人工發射源,因部分頻段缺失,導致部分淺部采空區未被測到。
(7)由于采空區大小相對礦層或礦化巖體,規模較小,測區巖體或礦層普遍高極化,五極測深的不連續數據采集使細小采空區和巷道的低極化反應不明顯,所以,無法從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的極化率參數判斷采空區和巷道的存在。
(8)從各探測線視電阻率等值線斷面圖看,各測線中部不同程度的出現近似垂直的條帶狀相對高阻,分析可能是平面位置大致相同,不同高程都存在巷道;或者存在上下連通的采空區、斜井、豎井、采礦溜槽等無水空間;或者上下空區之間巖體相對較松動。
4.2探測成果與實際空區(巷道)大小誤差分析
探測結果有以下規律:
(1)圈出的異常范圍和大小與實際采空區和巷道位置基本吻合,圈出的異常范圍和大小比實際采空區略小;
(2)淺部密集的小型空區或巷道在探測斷面圖上反映為連續的異常區,推測可能是因為點距和線距(10m)太大造成;
(3)圈出的中部異常范圍和大小與中部實際采空區位置和大小吻合良好;
(4)綜合分析估計誤差在10m左右。
5結論
(1)本次探測成果僅限于試驗區探測范圍內(1X-8X)672m標高以下的區域。
(2)從音頻測深的斷面成果圖可以看出,高阻異常明顯,認為音頻電磁測深法在大寶山礦區探測采空區有效,可為本礦的采空區治理提供較可靠的依據。建議應用時增加人工發射源,彌補天然電磁場缺失的部分高頻段,以便更詳細的查明淺部采空區分布情況。
(3)由于地形、地層及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工作原理限制,高密度的邊坡陡坎無法準確的布置測量電極。從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的視極化率和視電阻率等值線斷面圖可以看出,出現相對高電阻率的對應區域并未出現低極化,因此,本礦露采區不宜采用地面五極縱軸激電測深。
(4)根據各條測線的音頻電測測深斷面成果,試驗區存在較多采空區和巷道,主要分布在5個標高段。
作者:陳學軍 劉靜 趙子巍 單位:廣東省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 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