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及改善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時展的主旋律離不開環境保護。在當前我國水利水電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由于水利水電工程引發的環境問題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因而文章正是基于這一背景,從水利水電工程給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入手,并提出了幾點改善的措施。希望通過文章的論述,更好地實現水利水電工程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周邊環境;影響;改善措施
1帶來的影響分析
目前,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仍是時展的重心不動搖,所以在水利水電工程中,也需要將其進行充分考慮。但是目前我國的水利水電設施的弊端正在不斷的凸顯,特別是給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有利影響
工業的快速發展導致大量污染物被排放。而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發電以火力發電為主,而這就需要燃燒大量的煤,使得很多有毒有害氣體和溫室氣體在空氣內排放,進而影響空氣質量。而如果是大力發展水利水電事業,由于其屬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能有效的緩解目前能源緊張的現狀,減少能源的燃燒和有害物質的排放,從而更好地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發展。而在加強能源利用的基礎上,加強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還能更好地促進其防洪減災功能的發揮,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養殖業和航運業的發展,也能逐步形成新的旅游景觀,且水電溫室氣體的排放遠比能源發電排放的溫室氣體量要少很多。
1.2不利影響
1.2.1在氣候方面。加強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雖然具有諸多有利的影響,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影響。比如在氣候方面,隨著水庫建設,其蒸發量就會加大,而大氣循環的同時,這一區域的降雨量就會隨著上升,進而增加霧霾天氣和極端天氣的可能性。
1.2.2在水質方面。除了對氣候帶來的不利影響外,對水質也會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使得水流循環的速度變慢,使得大量的污染物被擴散遷移能力與水汽交換的速度快速的降低,對這一區域的水質帶來影響,最終導致金屬污染。
1.2.3在河道生態系統方面。在大型水庫中,因為水流緩慢和水面較寬,從而形成特殊的水溫結構,且蓄水水溫大于河道水溫,使得低溫生物的生長環境受到影響,最終導致其正常的生長受到影響。
1.2.4在陸地植被方面。在修建水利水電工程時,其所占用的面積較大,而大量的植被就會因此而被破壞,這一區域內的生物也會因此受影響,加上污染物自身的排放速度慢,最終使得這一區域內的動植物出現遷移和死亡。
1.2.5在土壤方面。雖然修建水利水電工程能防洪減災,但是也會導致土壤自身的養分和熱狀況被改變,進而導致其肥力與酸堿性降低,加劇土壤鹽堿化和沼澤化的速度,加上水庫中水位波動較大,容易導致滑坡和崩岸的情況出現,不僅導致環境被破壞,而且還可能因此影響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1.2.6在社會環境方面。因為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往往關乎移民安置工作,而移民給環境帶來的影響較多,例如通過移民安置,勢必會引發毀林開荒,也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同時還會對人文自然景觀帶來影響[1]。
2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改善周邊環境的對策與措施
2.1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之前,就需要緊密結合水利水電工程的實際,充分考慮到其給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所以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應特別注意如何做到趨利避害。這就需要我們在工程建設之前,切實加強對工程建設價值的評價,切實掌握工程的自然生態、周邊環境、環境價值以及社會生態等方面帶來的影響,才能更好地結合環境評價結果針對性的予以完善和改進。例如在葛洲壩水電站工程建設時,由于采取的措施是扶助放養,所以使得原本很多瀕臨絕滅的物種順利的繁衍。而在青銅峽水庫中,則是通過淤積形成大范圍的農田和失地,促進了這一區域生態環境的改進和優化。而在三峽水電站建設中,則是修建的大型污水處理系統,有效的將長江沿岸的污水處理能力提升,提高了水質。
2.2加強長遠規劃,實現科學發展
在水利水電工程修建之前,除了做好環評工作外,還應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步伐進行合理的規劃,尤其是建設的規模和選址的可行性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因素,盡可能地將其給周邊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所以在合理的規劃過程中,確保所制定的發展規劃滿足實際需要,又要注重對土地的分配,尤其是一些地區,由于污染較為嚴重,所以就不能大規模的新建水利水電工程。而且在征地時應取得相關手續,嚴禁以惡化環境為代價來發展水利水電事業。只有在發展過程中兼顧二者,才能更好地促進水利水電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由于作為社會基礎設施的水利水電工程,其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做到統籌管理,長遠規劃,考慮其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水利水電事業的發展。
2.3在注重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注重環境的改善和優化
因為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勢必會導致周邊環境被破壞,所以我們在加強建設的同時,還需要切實強化對其的改進和完善。在環境改善過程中,應從水陸方面同時著手。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導致大量土地被占用,工農業發展使得林地面積銳減。所以在修建水利工程的同時還應植樹造林,并在水利水電工程周邊加強綠地建設。而在水中生物則應投放魚苗,增加水域的活力和升級,且投放多種生物,才能更好地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2]。
2.4完善移民政策推動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這就需要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始終堅持人本原則,盡可能地加強移民政策的完善,尤其是應確保移民利益得到保護。并在移民區注重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加強對周邊環境的改善,盡可能地將移民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降到最低。在完善移民政策時,保證人民利益的底線不動搖,才能更好地確保整個水利水電工程得以順利的實施。與此同時,還應加強移民的宣教工作,盡可能地強化其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從而更好地引導公眾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環境保護之中。
2.5施工階段加強周邊環境保護的措施分析
在進行水利水電施工時,在注重施工質量控制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切實強化對周邊環境的保護和管控。尤其是應在大氣和水體以及噪音等方面強化對其的監測,切實掌握施工過程中周邊的環境轉變,并確保環境監理制度得到有效的執行。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對于周邊出現的污染問題需要馬上處理,及時的將潛在污染源消除,而施工中形成廢氣和廢水也要及時的處理,并在施工結束后及時的加強景觀恢復與綠化,才能將其給周邊環境帶來的破壞降到最低。
2.6在運行階段強化周邊環境保護的措施分析
在水利水電工程運行期間,同樣需要強化對周邊環境的保護。所以在運行之前,就需要科學合理的制定相應的調度運行方案,確保社會和經濟以及環境等方面的效益得以統籌兼顧。以滿足城鄉居民用水為前提,將發揮生態效益作為生態調度的目標,并給河道預留一定的生態水量,同時還要兼顧發電和灌溉以及航運等方面的需求,再結合日常運行需要,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環境監測計劃和方案,定期強化對環境要素的監測,才能更好地促進運行方案的優化和完善,也能最大限度的促進周邊環境的保護[3]。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同時必須注重對周邊環境的保護,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水利水電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的環保事業貢獻綿薄之力。這就需要我們緊密結合工程實踐,針對性的制定周邊環境的保護方案,并從長遠的角度和發展的眼光推動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冰玉,劉莉.淺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J].科技與創新,2016(20):31-32.
[2]晏勇保.水利水電工程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及改善措施[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11):127-129.
[3]周愛友.淺談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J].科技致富向導,2014,(24):100.
作者:高原 劉付濤 單位:津泰黃河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有限公司 東營黃河河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