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探究式教學原則
1.以問題為引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探究學習的先導
教師要將知識點設置成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解決障礙,通過分析、整理、實踐、操作等活動,使問題得以解決,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要能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自主思維.例如,在講“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時,教者設計問題如下:(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反過來,四個角(或三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一定是矩形嗎?(2)當一個平行四邊形框架扭動成矩形時,它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反過來,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一定是矩形嗎?
2.以合作為方式信息技術
特有的人機交互功能使有效的合作成為可能,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不再會遇到困難而表現出緊張、局促,學生會擺脫自卑,暢所欲言,敢于質疑,能從同伴那里獲得啟發,以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問題.
3.以自由為前提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缺乏有效的課堂管理,一味地要求課堂“井然有序”,學生亦步亦趨地跟從于教師的思維,氛圍過于嚴格苛刻,不利于學生靈感的迸發.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成長的土壤.
二、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探究式教學策略
1.借助仿真數學實驗,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
計算機的引入以及數學軟件的應用,為學生搭建了動手實踐的平臺,為數學思想方法注入了更廣泛的內容,讓他們擺脫了枯燥繁重的計算,有利于發揮其主動性,培養他們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例如,在講“平面圖形的鑲嵌”時,教者運用FLASH軟件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拼圖實驗”,讓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等圖形,并可以任意移動、拼接、旋轉,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從而幫助他們主動建構知識,提高遷移能力.
2.通過動態演示,化難為易,讓學生更易理解
所學內容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有些知識點缺乏形象表述,僅依靠學生的獨立思考,往往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多媒體技術集圖像、聲音、視頻、動畫于一體,能產生圖文并茂的教學效果,能改變過去課堂枯燥記憶、生硬灌輸的教學現狀,將知識動態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將學生引入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為學生打開了一窗探求數學奧秘的窗戶.例如,在講“豐富的圖形世界”時,由于“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知識點有些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通過FLASH的遮罩功能實現了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圓到圓柱的動態變化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圖形不是孤立的,而是動態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數學性質的獲得不依賴于教師的單向灌輸,教師要留有讓學生探究的時間,讓他們通過繪圖、比較、分析、概括,從而掌握規律、獲取性質.例如,在講“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時,教者讓學生通過幾何畫板繪制y=6x與y=-6x的圖象,并探究:(1)函數的圖象分別在哪幾個象限?(2)在每一個象限內,隨著x的增大,y是如何變化的?(3)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x軸有交點嗎?與y軸有交點嗎?為什么?學生在歸納結論后,教師請多名學生進行補充,直至得出完整的結論.
3.以協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計算機網絡具有豐富的在線交流的功能,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搭建了協作、討論的平臺.學生能從多角度觀察問題,在互相啟發、相互促進中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四邊形的操作性試題”時,教者借助E-learning平臺,讓學生探究將直角三角形通過剪切拼成一個與此三角形面積相等的矩形.經過獨立思考、上機探究、小組協作后,學生能將此三角形剪成3個小三角形,再拼成一個矩形.在討論交流中,有學生還發現了將任意三角形、任意四邊形通過剪拼成矩形的方法.總之,初中數學教師要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要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作者:張桂秀 單位:江蘇射陽縣海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