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教育政策執行作為教育政策運行的重要環節,關系著我國教育政策是否能夠順利轉化為現實,關系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成敗。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大了對教育事業的關注,出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逐步完善了我國教育體系,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了教育事業的現代化和規范化。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教育政策在執行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本文擬從教育政策執行的解讀出發,對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執行滯后這一難點進行初步探析。
關鍵詞:義務教育政策;素質教育;農民工子女;解決策略
0前言
教育政策的執行有利于我國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實現國民受教育平等權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農民工子女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各項權益包括受教育權利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在這種形勢下黨和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用來維護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利。雖然有了一定的成績,但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育質量以及教學效率上來看,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的執行比較落后,整體的教學狀況不容樂觀。
1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執行以及教育政策執行滯后
1.1教育政策的概念
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對教育領域問題頒布的政策,用于解決教育資源的矛盾。一方面從靜態來看,教育政策是黨和國家根據一個時期的教育目標制定的統領教育活動的準則和綱領;另一方面從動態來看,教育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政策的執行,教育政策是一個由教育政策制定到教育政策執行的動態過程。
1.2教育政策執行的概念
教育政策執行作為教育政策運行的重要環節,關系著我國教育政策是否能夠順利轉化為現實,關系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成敗,教育政策執行即教育政策從理想內容轉化為教育現實的動態過程,廣義的教育政策執行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分析、評估、執行以及檢討,貫穿教育政策運行的始終,狹義的教育政策執行專指教育方案在教育過程中的運用。教育政策執行由教育政策、執行主體、執行目標、執行環境以及執行方案組成,五個方面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共同致力于提升我國教育政策執行的實效性。
1.3教育政策執行滯后的概念
所謂教育政策執行滯后,顧名思義,指由于各種確定或不確定的因素造成教育政策有理想轉化為現實的失敗,主要表現為教學政策方案的執行不力、教育目標的無法實現、教育政策的長期擱置等。引發教育政策執行滯后的原因是多樣的,從客觀方面來講,教育政策自身和教育政策執行環境可能存在缺陷,從主觀方面來講,教育政策執行作為教育領域的實踐活動,執行主體和執行目標的主觀能動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政策執行的成敗。
2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解讀
2.1關于農民工子女上學的相關政策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人民思想的逐步開放,進城務工攜帶家屬的農民工越來越多,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問題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注。為了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問題,1988年在《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中首次提出流動兒童可以流于當地民辦或公辦的中小學接受義務教育,2001年在《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中強調以流入地區的公辦中小學為主,多種方式并存的教育政策,接下來在2003年《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由流入地政府負責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工作。
2.2關于農民工子女教育權益的相關政策
農民工子女的就學面臨著多方面的障礙,戶籍制度、社會歧視、家庭壓力以及自身的心理障礙,因此,黨和政府更應注重教育政策中的教育公平,實現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機會和教育效果的平等。縱觀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8年頒發的《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到2003年頒發的《關于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
2.3關于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經費的相關政策
近年來,教育部一直在協調農民工子女教育經費的問題,經費問題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到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因此,國家和政府必須出臺相關教育政策,為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工作做好引導和規范工作。從1998年《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規定按照國家教育規定收取費用到2003年10月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規定農民工子女收費與流入地學生收費一視同仁,為他們基礎教育提供了經費保障。
3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滯后的原因
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存在差異,因此,我國面向全局的教育政策在局部地區缺乏可行性,再加上在政府職能部門化、利益化、私有化的長期影響下,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面臨著極大的困境。
3.1針對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的政策立法滯后
在改革開放的刺激和推動下,上世紀80年代農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由于當時沒有認識到農村人口流向城市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90年代對農民工進城采取了打壓和分流,直接影響到農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長。我國第一部關于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的政策在1996年頒布,立法落后于現實將近20年,喪失了教育政策的時效性,這也必然導致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滯后。
3.2教育政策的內容和目標模糊
教育政策的順利執行需要以執行主體正確的政策認知為支撐,具有嚴密性和前瞻性的教育政策才能帶給執行主體以正確的認知。然而,我國當前指定的針對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的教育政策內容界定模糊、目標群體不明確,教育政策在具體的執行中存在很大的彈性空間,為執行滯后提供了現實可能。
4緩解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滯后的方法策略
4.1做好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前的預防工作
首先,要逐步完善當前針對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的內容,明確教育政策的執行主體、執行目標和執行對象,提高執行主體的教育政策認知;其次,建立健全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的職能配置,明確各個相關部門的權利和義務,各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協調合作;再次,加快義務教育、財政以及戶籍制度的建設;最后,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政府權威,消除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中的信任危機。
4.2做好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中的監督工作
完善監督立法是實現正當監督的必要前提,為高質高效的行政監督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為農民工子女利益的實現提供法律支持。除立法之外,一方面要監督主體、監督對象、監督內容以及監督的地位,另一方面還要建立健全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的監督體系,鼓勵和引導群眾、媒體參與監督,為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的執行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
4.3做好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后的問責工作
政策執行后的問責工作有利于執行主體進一步改善工作,從而促進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的未來發展。目前,我國缺乏開展行政問責的內外因素,加強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政策執行問責的當務之急是加快法律法規的制定,從而以明確問責制度的職能和地位。此外,還要擴大問責的范圍,引入第三方參與教育政策執行滯后的原因調查,嚴格執行問責結果,追究相關部門的責任。
5結語
綜上所述,認清當前教育政策的難點所在,挖掘當前農民工子女基礎教育執行滯后的深層原因和表層原因,進一步推進教育領域的和諧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仍會有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務工,其子女的教育問題仍是我國教育改革面臨的重點、難點和弱點,黨和國家在制定教育政策的同時還應加強對教育政策執行的監督和管理,將教育政策落實到實處,關懷和幫助農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長,真正做好農民工子女的基礎教育工作。
作者:張夕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