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教育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數字音像技術、衛(wèi)星廣播電視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絡技術及虛擬現實仿真技術逐步應用于教學領域,現代教育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來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軍隊院校學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當前軍隊院校教學中值得探討的問題。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大體上分為以下幾種:基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用于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基于計算機仿真技術的“模擬化教學模式”;基于各種局域網或廣域網的“網絡化教學模式”。本問擬就以上三種教學模式在具體教學中的運用作些闡述。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教學的興起是整個教育界進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產物。隨著多媒體教學的逐步推廣和應用,推動了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深層次更新,為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不斷推進創(chuàng)新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
1.多媒體教學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有利于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新思維。多媒體教學軟件通過計算機對文字、圖形、圖像、聲音等信息的處理,組成圖文、聲、像并茂的演播系統,可進行視、聽一體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的不足,克服了學員只能被動接受同一模式教學的弊端,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等方面的不足,給學員以充分的主動思維和想象空間。從而激發(fā)學員的形象思維與發(fā)散式思維,活躍學員的創(chuàng)新思維。
2.多媒體教學高度交互,因材施教有利于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新個性。多媒體教學實現了“人機對話”,能根據學員的要求選擇教學內容,控制教學節(jié)奏,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充分調動了學員的興趣和潛力發(fā)揮。學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適當的學習進度,實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并不要求所有學員在同一時間內達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學習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教學內容和時間,實現了真正的個別在教學,給學員以充分的個性發(fā)展機會。興趣與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將培養(yǎng)出學員的創(chuàng)新個性。
3.多媒體教學的高度綜合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員的多種能力。多媒體教學軟件是眾多專家或有經驗的教員集體智慧的結晶,它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于一體,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尋向性。學員在多媒體教學中不僅能獲得知識,也能從中吸取科學的方法\藝術修養(yǎng)等一些傳統課堂沒有的營養(yǎng)。在學習過程中,學員不僅要注意聽、看,還要動手操作,積極思維,手腦協調一致,快速反應,這對學員左右半腦的協調發(fā)展以及心理機能的完善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學員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開展模擬化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
模擬化教學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仿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模擬現實當中難以體驗或不存在的場景或事物,使學員在逼真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掌握某種軍事知識或技能。
1.模擬化教學的形象感觀性有利于學員操作技能的形成。模擬化教學是多媒體技術,仿真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的有機結合而生成的一種交互式人機世界,它創(chuàng)造了一種幾乎真實的虛擬世界,重現某種特定的學習或者訓練環(huán)境。它利用計算機和其他專用硬件(如特殊的頭盔和數據手套)與軟件仿真的一種境界,通過參與者與“模擬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完成一個“歷程”來進行學習和訓練,使學員在學習訓練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真實直觀”。例如在一個飛行模擬教學系統中,學員可通過與真機一樣的模擬硬件,配以專用的頭盔、手柄以及座椅,加上與之配套的模擬軟件,學員在學習或訓練時就可看到地面的景物,藍天白云在不停地運動,感受到“飛機”起飛時的顫抖和傾斜,“飛機”上的各種儀表的顯示和變化會給學員一種“完全真實”的飛行感。形象逼真的環(huán)境和感受會在學員的頭腦中建立深刻的活動定向映像,對培養(yǎng)學員的實際操作技能大有幫助。
2.模擬化教學的互動性,使教學活動具有可控性和選擇性。模擬化教學中,教員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員確定采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和手段方式。模擬教學系統可及時提供學員學習和訓練反饋信息,提高學員在模仿動作中的準確性,穩(wěn)定性,各動作要素的協調性,以引導學員矯正學習中的錯誤和偏差。教員可根據學員的反饋信息監(jiān)控整個教學活動,及時了解學員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模擬戰(zhàn)場環(huán)境可以按需來設,作戰(zhàn)情況可以視情而出,學員可以充分運用謀略排兵布陣,運籌帷幄,單兵、平臺和作戰(zhàn)單元的作戰(zhàn)能力能夠準確評定,作戰(zhàn)結果一目了然,作戰(zhàn)方案優(yōu)中選優(yōu)。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
3.模擬化教學的開放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員的全面指揮能力。模擬化教學系統是一個無限大的學習空間,是一個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它可以突破傳統教學上的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達到跨時空、跨兵種、跨層次的指揮效果。軍事院校可以建立一種從單一兵種到諸兵種的縱向貫通,橫向聯合的一體化模擬教學系統,為教學和訓練提供全新的知識戰(zhàn)爭戰(zhàn)場環(huán)境和作戰(zhàn)模擬過程。這種模擬化教學可突破實際上陸、海、空之間的時空差,在一種虛擬環(huán)境下完成統一指揮,協同作戰(zhàn)。學員可以以不同層次的指揮角色指揮作戰(zhàn),也可以指揮不同角色的兵種進行作戰(zhàn),從而鍛煉聯防、聯抗、聯打的整體全面的作戰(zhàn)意識。
三、發(fā)展網絡化教學,改善教學模式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全面進入教育領域,全面網絡化已不遙遠,計算機通過各種網絡聯接方式相互聯接起來。分散的和一體化的計算機環(huán)境允許個人把計算機延伸到電子網絡,數據庫和網絡服務器。教學的設計、計劃、控制,教員的教學過程,學員的學習過程都可以包含在網絡一體化中。網絡化教學的發(fā)展必然會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使之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創(chuàng)新教育。
1.網絡化教學把教員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從而減少了一些繁雜的教學活動,教員可以全心地投入到教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活動中去。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典型的“以教員為中心”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員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知識的灌輸者;學員是灌輸的對象,是被動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課堂作為教學的主要環(huán)境則是提供給教員表演的舞臺。網絡化教學將使教員的角色發(fā)生轉變,因為網絡可以承擔完成多種媒體的工作,包括數據、文章、圖像和視頻媒體的工作。網絡化教學中;教員可以將具有不同功能的媒體進行不同的組合,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員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直接傳授由計算機各種媒體予以替代,教員只是媒體的組織者和控制者,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管理者。這樣把教員從繁雜的講解,板書中解脫出來,重點引導學員“學會學習”,重點解決學員在學習中的疑點和難點,根據學生的特點,學習內容,學習進度提出計劃和建議,對學員學習的質量和進度進行監(jiān)控。從另一個角度講,教員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教學研究,從而推動教學的進度和發(fā)展。
2.網絡化教學把學員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R的發(fā)現,探究者。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就是教員講、學員聽,而作為認識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其主動性,積極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這既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又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與創(chuàng)新教育的培養(yǎng)要求是不相符的,它擔負不了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重擔。而在網絡化教學中,學員可利用網絡的模像性、仿真性、多媒體、非線性、交互性、共享性、檢索性等特點獨立地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中學員本身是主體,是中心,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員的學習活動都是從自己的主觀出發(fā),從學習的需要出發(fā)主動進行的,因而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fā)展,學習效率與效果自然會有大幅度提高,學員的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3.網絡化教學為實現“學員為主體,教員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提供有利條件。“學員為主體,教員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并非是“教員為中心”和“學員為主體”兩種模式的折衷,它是三者的優(yōu)勢互補。網絡化教學實現了信息流通的雙向性,它將進一步使學員成為教學主體;信息的非線性可選取性又使學員能夠根據各自的需求快速靈活地選取信息。教員則利用網絡化教學系統,既可以學員實行個別指導,也可以對多個學員同時進行指導,教員與學員間的交流變得頻繁和自由。學員可通過電子郵件、文件查詢、遠程登錄等方式進行信息交流,利用環(huán)境信息、檢索系統進行遠程信息檢索、共享國內外提供的課程學習資源;教員可通過網絡與學員交流,也可從網上資源提取大量的信息來充實教學內容,更好地做好學員的指導和引導工作,充分發(fā)揮“雙主”模式的優(yōu)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