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生素質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需要排除阻力,克服困難,積極穩妥地推進。
[關鍵詞]中小學素質教育障礙對策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大力加強。并強調,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上來,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目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文試就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障礙及對策作一粗淺探究。
一、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所面臨的障礙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提出基礎教育要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但時至今日,片面追求升學率仍屢禁不止,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進展何其艱難,何其緩慢!原因何在?所面臨的障礙何在?
1.“應試教育”的思想觀念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向教育提出了新人才觀;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化,而絕大多數學校仍以培養單一型人才——升學作為學校質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應試教育”依舊嚴重地束縛著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手腳,陳舊的教學思想與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格格不入,不少領導、教師對素質教育的內容理解不深,把握不準,一時又找不到新的出路,導致不少中小學以偏代全,以課外活動和所謂的“辦學特色”代素質教育。不少人一提起素質教育,不知所云,竭力反對,認為素質教育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
2.現行的考試制度、招生制度和用
人制度阻礙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國現行的考試和招生制度,忽視素質而只注重分數。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而是把考試作為評價教育教學質量是否合格的一種手段。而當前的考試招生制度過分強化了它的選拔和淘汰功能,因此在招生考試制度的這個指揮棒下,廣大中小學領導、教師雖深諳“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危害,但出于對現實的無奈,不得不以補課為名,授新課,趕進度,以擠出一定的復習時間去應試。學生及其家長為了爭取升學機會,提高擇業、就業的能力,不能沒有各種各樣的考試策略。有些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卻常常遭到家長的非議和責難,另外,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支持、獎勵大都看升學。這些來自家庭、社會的強大攻勢和壓力,迫使學校不得不集中力量抓升學。
現行的用人制度有嚴格的框框:戶口、干籍、文憑。你再有真才實學,若沒有達到三方面的要求,只能望洋興嘆,無可奈何。因此,學生們不得不圍著考試這指揮棒轉,至于素質修養,卻無從談起。現行的考試、招生、用人制度,一方面造就一大批高分低能族;另一方面,一些升學無望的“差生”,仍要痛苦地掙扎在分數的漩渦中,不斷失敗的體驗,造成了他們壓抑心理和情緒障礙。
3.教師隊伍的現狀阻礙素質教育的實施
在制約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諸多因素中,教師素質是重要因素。教師素質的高低對實施素質教育產生直接影響。教師隊伍從目前量上看,普遍存在“缺員超編”現象;從質上看,部分教師缺乏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足夠的知識儲備,以及必備的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業務能力素質。主要原因是教師的社會地位較低,使很多的優秀中學畢業生不愿報考師范院校,使師范院校的生源數量和質量受到極大影響。又由于教師的社會待遇較低,使在職教師不安心本職工作。另外,現在在職教師,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產物,現在的整體素質水平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距離。這就嚴重阻礙素質教育的推進。
4.不完善的教育評價制度阻礙素質教育的實施
現行的教育評價制度不完善、不科學。評價教學效果,依然是知識質量檢查;評定職稱,依然是看中高考成績;評先評模,當然離不開升學率;而獎懲標準,理所當然是升學人數。各級領導和社會,都不得不把升學率和考分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主要指標,學校和教師為了“政績”、“職稱”、“獎金”,大搞題海戰術,強化應試訓練。這樣,素質教育的實施談何容易。
5.教育投入不足阻礙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需要經濟投入。素質教育的理論研究,高素質師資的培養、素質教育過程的啟動和運行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目前,我國教育經費不足,嚴重制約了我國素質教育的進程。
二、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對策
素質教育是在批判“應試教育”的基礎上,順應市場經濟體制而產生的,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需要排除阻力,克服困難,采取積極穩妥的措施及對策推進。
1.徹底轉變和更新教育思想觀念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轉變觀念。中小學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根除“片面追求升學率”,首先要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各級黨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學校領導和教師,都得要自上而下進行教育思想轉變,加強素質教育理論學習,樹立新的人才觀、質量觀,自覺地把教育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上來。
2.改革考試制度
實施素質教育并不是取消或放棄考試,學生素質不高并非由考試造成,進行必要的考試與素質教育的實施并不矛盾。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要把考試目標的由選擇淘汰轉為及時診斷與糾正。改革考試,要以考查學生靈活掌握和運用知識,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素質為導向,要有適當的內容并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考試,要將考試與考查相結合,卷面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考試要為素質教育服務,而不是素質教育為考試服務。
3.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素質教育成敗如何,關鍵在教師。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中小學教師隊伍,需要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通力協作。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改革師范教育。調整師范課程,改革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培養高素質的新教師。
(2)開展中小學繼續教育,提高在職教師的整體素質。
(3)抓好教學基本功訓練,提高授課質量。
(4)加快多種素質教育模式的探索。
(5)大力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
4.完善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社會的教育性質、教育方針和政策所確立的教育目標,對教育現象或教育活動及成效進行價值性評判的過程。教育評價標準反映了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和愿望,是評價的依據,因而它在教育活動中起著導向作用和標準作用。筆者認為,中小學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包括辦學方向、目標評價、領導及管理評價、德育工作評價、教學工作評價、音體美勞教育及辦學效益等方面。
5.依法落實教育投入
增加教育投入,可以充實和提高師資隊伍,提高基礎教育整體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滿足社會廣大群眾日益高漲的教育需求。這樣做,為素質教育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條件。素質教育不但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且是一個艱巨的工程。因此,只有全社會的通力協作,共同奮斗,克服困難,素質教育一定會在神州大地結出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