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對中小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的客觀要求,是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需要,是兒童行為發展的需要。近幾年來我校通過探索,形成了一套對中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培養教育的模式和應把握的幾個原則。
關鍵詞:中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一、對中小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的要求。
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奠基工程,其目的是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養成良好文明習慣和基本能力。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利益的多元化,使當代中小學生在思想品德、行為上的優缺點較之過去更加明顯,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因此,為培養21世紀的合格人才,中小學教育要按照特定時代、特定社會的道規范來要求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以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必須堅持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忌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必須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促進學生認識和行為的統一”。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束縛,人們只重視認知教育,而忽視行為教育,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較差,存在著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如把養成教育僅變成守則規范的講解和口頭要求,使學生只會背誦條文,并沒有養成良好習慣;或只重視行為的規范,而忽視行為的矯正和行為能力的開發。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只重視教育原則的簡單運用,而忽視技術方法的多樣性。很多教師和學生家長對兒童智力的開發遠比培養兒童文明行為習慣重視,他們可以容忍兒童偏食、不勞動、不遵守會公德等習慣的存在,卻難以容忍孩子少考幾分。這說明,適應新形勢加強德育工作已迫在眉睫。“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重視德育踐行,注意養成學生文明的道德行為習慣是學校走出德育誤區的一條可行路徑,對優化公民素質,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
3.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兒童行為發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好習慣是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中小學生處于個體發育、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個體行為體系雛形確立、奠基的時期,這一時期所形成的行為規德定著一個人未來行為發展的方向,制約著未來行為能力的發展。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我們不重視文髓習慣的建立和鞏固,不重視壞習慣的有效矯正,那么學生的行為就得不到健康展,壞習慣就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他一生,同時還會影響他的社會化行為水平的提高和整個社會的行為協調。進行中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教育,對他們一生的行為發展起著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積極探索,形成科學規范的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模式
幾年來我校通過對中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培養模式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1.明理。明理就是讓學生明白養成文明行為習慣重要性的道理。知是行的基礎,“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理”。我校依據《中小學日常行為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結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精神文明建設要求增添新內容,把《規范》分解成在家怎么做,在校怎么做,在社會上怎么做。利用班會、校會、課堂教學等形式,采取教師講、學生講、家長講等多種方式,向學生社講清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對人生的重要性的道理,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動機。明理活動要與學生的認識、交往、活動相聯系,通過游戲、表演、講故事、做實驗等形式來幫助理解和記憶道德概念。
2.導行。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是在實踐中養成的,文明行為習慣仍需在實踐中培養,對兒童的行為進行指導,不但可以幫助兒童深化道德認識,形成技能技巧,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實踐呢?首先在設計行為實踐情景時,必須考慮到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行為所能達到的水平和他現有行為水平之間的差距。指導學生的行為實踐要做到“按時”,即在規定時間內達到規定目標,同時要持之以恒,專心致志。在這里要特別強調教師的示范作用,因為教師的榜樣示范使學生可見、可學、可仿、可行。
3.訓練。訓練就是把《規范》按一定序列,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行為實踐,以加深認知體驗,達到習慣成自然。訓練內容:(1)生活行為習慣,包括飲食、起居、儀表、安全等;(2)學習習慣,包括讀寫姿勢、預習復習、課堂聽講等。(3)社會行為習慣,包括禮貌與人交往、孝敬父母、關心集體等。訓練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知行統一訓練;為檢查效果進行演習訓練;為克服缺點進行糾正訓練;為培養動力定型進行反復訓練等。
4.達標。即建立達到文明習慣培養的目標體系。建立適當的目標體系,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教育工作科學化和規范化。學校以《規范》為依據,有機滲透現代化市場意識,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制訂不同的目標要求,把《規范》分解成不同層次。中小學生還基本處于形象、具體的感性思維階段,對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較難理解,因此,制定的目標要適度,內容應貼近他們的生活,即盡量生活化。
5.考評。考評是督促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必不可少的環節和手段。科學的考評應當把行為訓練當成一項系統的工程來看待。訓練到一定階段應當及時、全方位的考評,對學生評價要多元化。平時學校開展“文明行為班級大檢查”活動,對不文明行為曝光。并結合達標情況,每月評出文明學生、先進學生、模范學生,期末評出總冠軍、文明班級、先進集體、模范班級并及時進行表彰獎勵。
6.反饋。根據達標要求對考評結果進行矯正和激勵,并提出下一步的行動方案。學生一種行為習慣養成之后,還會受到非教育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異。因此又要進行明理、導行、訓練、再達標、再考評,循環往復的過程,這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第一次循環基礎上的螺旋式上升,通過反饋周而復始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使學生養成的文明習慣日趨穩定,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
打開一扇美麗的窗,繪成一道別樣的景。經過努力,我校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六步法的實施取得了很大成效:德育體系日趨規范,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逐步養成,這些做法受到了家長、社會的一致好評。
三、實施養成教育過程中應把握的幾個原則
1.尊重和了解學生是基礎。教育的對象是人,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正在發展和變化的人,這就要求教師在發展變化中了解學生。其中建立學生成長記錄檔案袋是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同時要熱愛學生,把學生當作平等的伙伴、朋友,尊重學生的個性。
2.教師身體力行是關鍵。中小學生模仿性強,教師的身教比言教往往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學校要嚴格要求教師,教師要加強自律,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給學生做出表率。
3.注重實效是重點。在中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過程中,學校要有效地控制各個環節,切忌流于形式、紙上談兵。注重實效性要做到五個堅持:堅持實踐教育;堅持形象化教育;堅持開放式教育;堅持傳統教育;堅持自我教育。
4.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是保障。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必須由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完成,尤其注意家庭教育這個環節,要盡量排除來自社會、家庭的消極影響。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形式,切實加強與家庭、社會的有機聯系,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