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師政治關師德關路徑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等教育核心競爭力在高校教師的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關鍵在提升高校教師素質。嚴把政治方向、加強師德建設是保證高校教師健康發展的內在推動力。
關鍵詞: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師德建設
從“三個牢固樹立”“四有好老師”到“四個引路人”,到“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再到“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示范的大先生”,體現了黨和國家寄予全體教師的殷切期望,體現了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新時代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主旋律。
一、高校嚴把政治關、師德關的重要意義
1.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高等教育核心競爭力在于高校教師的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關鍵在于提升高校教師素質。師德師風建設是保證高校教師發展的內在推動力,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方向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嚴把政治關、師德關、育人關,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黨的教育方針在高校落地生根。
2.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大學生群體身心發展趨于成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1]。高校教師作為學生學術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導者和引路人,作為打造“夢之隊”的筑夢人,將對他們觀念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只有教師自身德行過硬,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3.高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需要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內涵式發展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以內部諸要素為驅動,不斷挖掘潛力,實現“質變”的跨越式發展,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2]。提升教育質量需要潛心治學、追求卓越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來實施和推動。所以,建設一支專業素養高、學術視野廣,具有高尚人格、學術品格和育人責任心的教師隊伍,是高校發展的重中之重[3]。
4.教師實現自身發展的需要“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好的教師既是經師,更是人師,既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立德、立言、立名”,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具備良好師德的教師,一定是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有為黨育人的責任感和理想信念,并為此積極主動擴展知識視野,更新教學理念,提升理論水平和教學研究水平。此外,教師的“才能”增長也有賴于德,無德的學者將會才智枯竭。
二、把好高校教師政治關、師德關的實踐與探索
當前,各高校落實師德建設主體責任,在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加強師德師風方面持續發力,進行了大量嘗試和探索。本文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以下簡稱學校)為例,探討把好高校教師政治關、師德關的有效路徑和實踐。
1.著眼教師群體特點,做到“三個加強”
通過“三個加強”,學校不斷創新和豐富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確保政治和業務融為一體、高度統一,全面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第一,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黨建引領。一是出臺了《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實施意見》《教職工黨支部把好政治關、師德關的實施辦法》等文件,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在教學、科研、管理重大事項和在教師引進、課程建設、教材選用、學術活動等重大問題上政治把關作用。二是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定期開展教師黨支部書記輪訓,提高政治能力和政治本領。第二,加強教師政治學習與業務學習的有機融合。一是落實《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制度》,每年制定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計劃,持續推進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能力提升一體化設計。二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全國高校中首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外譯”課程,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融入翻譯教學,引導教師自覺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融入思想教育元素,實現教師思想、業務素質雙提升。第三,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管理和引導。一是切實把握教師群體的思想脈搏,每年定期深入開展教師思想動態調研,據此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使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二是貫徹落實黨委聯系教授工作制度,加強對教授的政治引領,充分發揮教授在學校建設中的頭雁引領和示范作用。三是持續開展青年教師導師制培養,2018年以來,通過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模式,組織160余名青年教師與老教師結對子,實現了對青年教師業務發展上的指導和思想上的引領。
2.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四個工程”
通過“四個工程”,學校不斷提高教師思想道德水平、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意識、規范意識和質量意識。第一,實施固本工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領導保障。一是加強學校黨委對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統籌領導,建立師德建設委員會,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是師德師風建設第一責任人。二是各二級教學單位建立師德建設工作小組,在師德師風建設中承擔主體責任。三是形成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院(系)具體落實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師德建設合力。第二,實施強基工程,建立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2019年以來,學校先后制定了《教師職業行為規范》《師德考核實施辦法》《師德“一票否決制”實施細則》等系列文件,著力加強制度體系建設。一是把師德考核納入教師入職、選聘、任用全過程,將師德建設貫穿教師崗位聘任、日常教研、考核評優等各環節,嚴格落實師德“一票否決制”。二是組建黨委組織人事部,促進基層黨建工作、干部隊伍建設與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等在機制上形成合力,為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第三,實施培元工程,筑牢師德師風建設的人才基礎。一是建立“人才儲備庫”,打造人才“蓄水池”,遴選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優秀教師納入儲備庫,實行“一人一冊”,為儲備人才量身定制培育方案。二是實施青年教師學歷提升和骨干教師出國研修計劃,努力提升教師學歷和國際化水平。三是建強二外特色的“教師發展中心”,通過專題培訓、座談研討、沙龍訪談、教學比賽等多元方式,形成覆蓋師德師風、學術研究合作、學科建設等全方位專業化教師發展支持體系,打造教師成長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實現教師思想、業務素質的“雙提升”。第四,實施提質工程,助力師德師風建設的穩健發展。根據教師特點和專長,實行分型聘任、管理和考核,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實現學校發展與個人發展的有機結合。一是建立教師職稱評聘和崗位等級晉升綠色通道制度,對于師德師風優秀、獲得優質成果或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可以破格晉升職務或高一級崗位。二是嚴格執行教師退出機制,切實加強聘期考核結果的運用。目前,崇尚高尚師德,踐行立德樹人使命的師德師風建設氛圍濃厚,涌現出全國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多名北京市師德先鋒、教學名師等先進典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必須從新時代黨和國家戰略全局高度,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動高等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張朋 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組織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