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體育性學習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研究性學習”是教育部2000年1月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中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所規定的重要內容。“研究性學習”作為一個獨具特色的課程領域,首次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構成,這被公認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體育教學比較,最大的區別在于傳統的體育課程有部頒教學大綱、部編(或省、市編)教材,有一整套較為成熟的實施、評價等管理措施;而研究性學了提供教育理論方法以外,還沒有任何具體的教材、方法,也沒有形式、實施評價和管理的體系,是一塊有待開發和建設的“自由地”。面對這一“新生事物”,高中體育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的問題。
一.研究性學習不僅僅是一門具體課程,更主要的是一種新的教學指導思想。
在原有的體育教育指導思想下,學生偏重于機械練習、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技術傳輸。而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是通過對教學目標、內容、途徑和方法的調整,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開展將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應用于實踐的機會。
另外,研究性學習也不同于以往的興趣小組,以往學校開設的各項興趣小組(如:籃球興趣小組、排球興趣小組、乒乓球興趣小組等等),已經設定了學習對象和學習方式,只有少數有能力、有興趣的學生才參與到規定的活動中。而研究性學習是讓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能力,自行決定探索方向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研究性學習也能讓更多學生參與進去,真正培養起學生發現問題、探求知識的能力,建立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就貫徹在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全部過程。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
二.研究性課題要有選擇性、針對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研究性課題的學習將大都采用解決問題的形式,讓學生經歷在不同的背景之中去發現問題,確定對問題求解的策略,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法,檢驗、論證及交流自己所獲得的結論。作為一種面向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探索性學習活動的載體,在對體育學科研究性學習素材的選擇過程中,要考慮針對不同層次對象,能夠引起全體學的主動思考,引發他們相互之間(或與教師)的交流。因此,研究的問題應當具有不同的層次性,要使得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思考它、體驗它,并且都有思考的空間、體驗的場所。同時應該允許結果的多元化,在可能的前提下,要使得不同的學生都有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的機會。
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理論研討型。如:背越式跳高為什么比俯臥式跳高選進?良好的心理品質對最終取得勝利的作用討論;從CBA到NBA,姚明的價值在哪里?等等。
2.實踐體驗型。如:籃球運球急停跳投技術在綜合技術中如何運用的實踐;對學生自編健美操的指導;速度耐力練習對促進100米成績提高實踐及分析;等等。
3.調查實踐型。如:本校學生體質狀況與全國、省同年齡體質狀況的調查;本市傳統體育的特點的調查分析報告;目前社會全民健身活動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的調查報告;等等。
在實際生活中發生或運用的體育功能,往往是一種或幾種手段的連續運用的結果,用運動與變化的觀點去分析和處理體育運動中的運動與生理、心理之間的相依關系,對體育運動的理解也就可能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就有利于學生建立起一個聯系的、動態的體育運動規律,所以,高中體育中一個有價值的研究性課題其最終目的不僅僅定位于讓學生獲得技術的掌握與鞏固,而應當是讓他們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對技術、知識、能力、作用、效果獲得一些新的理解,包括重新認識或者得到一種新的鍛煉方法或新的聯系觀點。
三.研究性學習不能追求形式,重點應該是學習的過程。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即確定課題;完成體驗階段,即證實收集資料、進行分析;表達交流階段,即初步交流、得到結果。
在研究性課題學習過程中,學生將主要學習、體驗,應用有關體育學科中的重要概念、方法、手段、原理以及與各種知識技術間的綜合應用,讓學生學會從多方面、多渠道獲取知識技術來源,即除了學習書本中要求的間接技術知識以外,還要廣泛獲取未經加工處理的第一手資料——直接知識。重點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有關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術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與他人交流與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成果等等。
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情感活動的過程,需要培養學生發展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欲望。
四.研究性學習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不是新鮮的提法,但是在實踐中,學生的所謂主體地位,往往是所謂教師主導地位的陪襯,并沒有真正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研究性學習中所提倡的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當然進行研究性學習中,不是不要教師講解,更不是不要教師指導。不過教師的講解不能照本宣科、平鋪直接,更不是簡單地向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應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研究欲望的各類問題,對全班學生產生樂于思考的感染力。進行課堂討論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形式,討論學習的效益高低取決于討論中針對性的強弱。教師在用研究性學習精神組織學生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就是要讓學生的討論有主題、有方向、有目標。討論既不能讓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加以過度限制,但也不能讓學生的討論“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哪里”。學生通過討論的得益多少取決于討論中影響學生討論積極性的驅動力的大小。另外,實踐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這不僅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成果的體現,而且是新的一輪研究性學習的開始。教師指導學生實踐應強調對學生能產生激發的力量。
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應特別注重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體育學科中怎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對健康的體育理解,對娛樂體育運用等問題,它貴在研究、重在能力的激發和培養。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探索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大大提升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知識含量和理論層次,同時也提高了他們主動發現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早日擁有“創新思維”和“創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致力目標,可以預測,研究性學習課程高質量地實施將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研究性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靈魂………………丁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