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語文交際能力培養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是順應時展的需要,小而言之,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可以挺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大而言之是生存的需要。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本文對中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從各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中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
一、創設情景,激發口語交際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無論干什么,只要有興趣,便有了自覺性。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也是如此,激發他們的興趣,就等于激發他們的自覺性,這便成功了一半。創設情景,是激發學生口語交際興趣的重要途徑。創設情景的方法很多:
1.利用情感熏陶創設情景
情感是教學中的靈魂,它是師生間傳遞與反饋信息的潤滑劑。心靈受到觸動,才能產生信念,形成內驅力,達到樂于開展口語交際的境界。如教學《社戲》時,我讓學生通過讀,來感受江南水鄉令人神往的月下美景:起伏的連山、朦朧的月色、含香的水汽、悠揚的笛聲,還有一大幫頑皮純真的玩伴,雖然很多同學的生活體驗與此有點差距,但是我讓他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再介紹我小時候的經歷,學生對此充滿了憧憬,于是學生的情感被激活,興趣提起來,話匣子就打開了,我順勢就讓學生說說:我渴望的童年……教學效果就一定很好。
2.利用現代化電教手段創設情境
采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岳陽樓記》這課時,將洞庭湖的美景制作成課件在電腦中出現,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或是風和日麗、春和景明或是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的景物就一目了然,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就能準確說出課文中每一句話所寫的景物是什么。并且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景物描繪一下,口語能力就在無形中得到了鍛煉。
3.利用課文表演創設情境
學生對內容有趣,情節生動的課文猶為感興趣,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利用課文,讓學生充當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學生會其樂無窮。朗讀課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讀和表演的權利放給學生。比如,在學習《核舟記》和《范進中舉》時,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為主持人和策劃者,帶領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個角色,共同討論用什么樣的動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適,最后小組每人擔任角色一次,進行表演,互相評議、取長補短。學生把核舟上蘇、黃、佛印的神情表演得非常到位,吧范進的瘋態演繹得恰到好處。這樣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所感所想,體驗到了說話的成功與喜悅。
二、活用教材,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我們必須用活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靈活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因為口語交際的靈魂就在于交際時的生成性、不確定性。它不再是單向的、獨白的,而是多向的、互動的。教師應注意在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及課外語文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口語交際訓練,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課前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讓“小課堂連著大世界”,要有計劃地對教學的內容、方法、步驟等方面多加預設,把課堂教學跟學生學習和生活交際中共同熟悉,急需又有趣的內容教學——比如家庭生活交流、學習體會交流、課外閱讀交流等等緊密聯接,以增加課中的臨場應變的能力和成功的機率,做到不打無準備之戰,盡量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做到科學、有序。教給學生口語交際的方法,使學生能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比如教學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時,要求學生想象詩中意境:綠樹、紅花、碧草、白堤、山寺、早鶯、春燕等,分析詩中值得借鑒的寫景方法,隨即讓學生說一說《鳥鳴澗》,一邊欣賞一邊在腦海中回顧兩詩的共同之處,于是學生把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都調動起來,表述非常有美感。
三、評價激勵,增強口語交際信心
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我們可以采用“以說帶學”的形式,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解課文內容,教師在課上做學生的忠實聽眾。學生說完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分別給予不同層次的評價。這樣,學生會感受到老師的贊賞,增強了交際的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地定位教學目標,不應把要求學生的語言表達達到一個怎樣的水平放在首位,而應重點培養學生敢說、樂說的信心。不管學生說得如何,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說話的水平給予不同的評價。這一過程,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形成教師評學生、學生評學生、學生自評的局面。超級秘書網
四、拓寬渠道,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利用班會課和中午時分觀看精彩優美的學生感興趣的錄像,比如2009年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大片《南京!南京!》、朱軍主持的《藝術人生》、江陰電視臺的《哎喲喂!》等,之后讓學生復述故事的大意,描述錄像中的精彩一瞬,這時學生樂意把自己最感興趣的片段、情節講出來。
每節語文課,我堅持5分鐘的語言訓練,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口語交際的舞臺,或是講述國際時事、或是熱點追蹤、或是小小故事會、或是名言集萃、或是經典歌曲等,經過訓練,學生不僅膽量變大了,參與意識增強了,表達能力提高了,而且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信息量,拓寬了學生視野。
還可選擇學生的主題讓學生辯論。如《青少年要不要上網》,在辯論的過程當中,要求學生不僅自己表達,還要聽明白對方的意思,最重要的是根據對方的意思進行反駁,要求相對較高,更容易鍛煉口語能力。
五、潛移默化,樹立口語交際榜樣
在口語交際課中,我們都要實現一定的訓練目標,由于鄉下學生生活經歷少,口語能力較弱,無論口語交際的內容、方式和語言形式都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際態度和聽說習慣。因此,教師就應起到導航的作用,通過親自示范或身體力行參與學生的互動中,使口語交際課更加有序,更加生機勃勃。可以說既要充分發揚民主、自由、個性、和諧的口語交際,又要服從大局性、規范性的交際引導。
教師做示范和引導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話語的法律性和道德性,其次才是知識性和趣味性。教師一要努力調動學生生活與語言積累,二要對語言規范、聽說習慣、交際方式與態度等進行指點,使學生在口語交際時受到良好的文明文化的熏陶,這正符合我們口語交際的主旨。
總之,口語交際的培養與訓練,是一個人一生都進行的,口語交際的能力也是一個人一生所應具備的能力。口語交際的訓練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幫學生在不斷的歸納、體驗中發展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橫向與縱向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