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在當今這個時代,跨國貿易在一國經濟中的地位越顯突出,這帶來的是對貿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現在大多數大學學校只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要求,卻忽視了實踐,由于外貿環境復雜多變以及經濟轉型的新形勢,國際貿易專業教學創新具有一定必要性。本文就應用型本科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教學創新的重要性、存在的問題以及創新思路進行研究。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大學;創新教學;人才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得到了迅猛發展,我國對于具有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基礎、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的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在此背景下,客觀要求廣大高校培養具有特殊競爭力、應用型的國際貿易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應運而生。
二、應用型本科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教學的重要性
前教育部部長周濟在2009年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就業工作會議上稱,全國一半以上的省份的高職就業率已經超過本科就業率。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高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比本科生強。因此,我們應當注重本科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構建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和課程體系,要更新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因此,應用型本科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教學的創新勢在必行。
三、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傳統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缺失。國際貿易類課程體系縱貫經濟學、管理學兩大學科,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然而,大多數高校在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課堂上,仍然采用以教師講授和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方式,這種單調乏味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和主體自主思維活動,極不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2.教師自身缺乏實踐經驗。大多數院校的專業老師都是直接從高校深造后直接從教,缺乏實踐經驗。在高校評價機制以科研為主的背景下,使得專業教師不得不集中精力搞理論研究,對于如何上好課卻置若罔聞,導致教師本身的實踐指導經驗缺失。
3.課程設置缺乏完整、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大多數高校只重視理論課程的教學,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缺乏系統的教學體系。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全面,實踐課程呈現條塊分割,課程之間的聯系和銜接不緊密。一些專業任課老師會在部分課程教學中穿插一些簡單的技能訓練,讓學生得到鍛煉,但缺乏各個技能的貫通使用,收效甚微。同時,實踐教學評價系統的缺失,也導致很多實踐課程只是存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由于實踐操作能力較弱,達不到現代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使其就業的可能性降低。
4.缺乏對學生外語和計算機等應用能力的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外語能力要求比較高,大多數招聘企業都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通過英語六級考試或者BEC中級,并能直接用外語與外商進行交易磋商。但目前高校的英語教學模式仍然偏向填鴨式灌輸教育、應試教育,雖然學生的英語“聽、讀、寫”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日常溝通的技能“說”沒有納入到本科教學的重點,導致學生畢業后仍然只會“啞巴式英語”。此外,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在國際貿易中的廣發應用,買賣雙方采取標準化、格式化的合同、提單、信用證等單據,通過網絡實現瞬間傳遞,交易磋商的整個過程也都是通過電子郵件在網絡上開展,但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的設置并沒有與計算機的教學同步進行,學生缺乏在國際貿易實務操作中計算機的應用能力。
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教學的思路
1.創新教學內容,加強通識教育。學生學習熱情與教學內容創新息息相關,為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應用型本科大學應當在合理開設專業課程的同時,多開設人際交往、創業創新教育等人文社科類的課程。與此同時,盡量壓縮理論課的課時安排,增加社會實踐課程的時間和空間,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讓學生能夠成為跨學科的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高校應有針對性的開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理工科課程,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事物,培養學生的多樣性思維。
2.改革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專業任課老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互動式、探討式等不同的教學方法,極力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高校應當鼓勵雙學位教學,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與外語專業、計算機專業合作,通過跨學科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健全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大學所有實踐教學環節所構成的與理論教學相獨立而又緊密相聯的課程體系。首先,各高校必須建立健全的仿真模擬實習基地,加強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其次,優化實踐教學課程,在各個年級及階段進一步細化,側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最后,采取“請進來”的方式,將有多年的創業和經營經營的企業家請到學校,有專業教師牽頭規劃,開設專業選修課,讓同學們學到一些相關經驗,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行業規則,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
4.加大計算機和英語課程教學的應用性。增加以操作為主的計算機課程,和其他學校合作建立一個外貿等相關方面的實踐,如與某幾所高校聯合,不同的高校在貿易中的角色不同,進行計算機操作,完成整個貿易項目由相關的老師等人進行評價。構建課程群,重視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課程中的應用。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在21世紀國際貿易往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將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課程進行整合,讓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國際電子商務的常見處理方式及運作手段。此外,針對畢業生普遍存在的英語口語交流障礙,聘請經驗豐富的外籍教師,重視大學生專業“聽、說、讀、寫”能力,并逐步推進其他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
五、結語
應用型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要通過教學思路的創新與教學實踐的結合,使學生熟練的掌握進出口貿易業務流程,增強實踐操作能力和外語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郭金剛.基于市場需求發展的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大學教育,2015,15(5):49~52.
[2]張彩霞,肖望喜.地方二本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及應用型人才培養[J].國際觀察旬刊,2014,20(6):9~22.
[3]陳子輝.高校實習基地的研究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18(6):18~38.
[4]李國安,張開福,王信平.項目教學法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8(9):8~26.
[5]韓園林,楊志強.美國職業教育課程整合對我國課程整合的啟示[J].職教通訊,2012,18(4):46~58.
[6]孫本芝,劉碧云,張家峰.國際貿易本科專業實踐教育改革的路徑創新[J].對外貿易,2010,22(10):33~43.
[7]謝丹.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16(17):8~15.
[8]孫艷萍,徐麗.獨立學院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探析[J].商業經濟,2010,5(12):5~19.
[9]黃河東,韓耀,陽素文.地方性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復合性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1,2(8):1~8.
[10]張莉,曲振濤,魯嘯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思維模式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2,18(6):3~20.
作者:溫毅嫻 錢江平 單位:湖南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