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外國文學教學的近況和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教學方式上,據陳愛民教授等的調查顯示,60%以上的授課教師仍沿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用注入式、一言談和滿堂灌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學生只是在被動聽課,師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互動和交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強。此外,現存的英美文學課考核方式也有待改進。大部分學校采用閉卷考試或撰寫學期論文的方式來評估學生的成績。這種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往往以偏概全,無法有效地全面考察學生的實際水平,也容易使他們形成死記硬背、照本宣科等不良習慣。總的來說,目前國內高等院校的英美文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以教師為主體,過于單一和乏味。其教學結果往往令人很失望:大部分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充足的機會去參與課堂,難以創造性地欣賞和理解文學作品;普遍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動力不強的問題。鑒于我國高等院校英美文學課程的現狀,改變和革新勢在必行。英美文學課程必須革新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以便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學會創造性地欣賞和理解文學作品,擴展文學視野和提高人文素質。
1優化和豐富教學內容
針對教學內容繁瑣、信息量大、與實際聯系不大等問題,授課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選擇課程教學內容,從教材中挑選出難度適中、趣味性強、更貼近實際的材料;并在此基礎上,適當添加某些相關材料,如作家軼事、作家作品的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從多角度、全方位激發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程的興趣和主動性。此外,目前高校使用的英美文學教材大都存在厚古薄今的弊病,即內容以古典作家作品居多,現當代作家作品偏少。而實際上,許多學生更偏愛現當代文學作品、流行或通俗文學等,對這些古典材料興趣不大。因此,授課老師應有意識地調整教學內容各部分的比重,優選經典作家作品,簡要介紹次要作家作品;選擇難度適中、語言流暢、易于閱讀的文學作品,省略結構復雜、語言晦澀難懂的材料;將更多的關注放在現當代文學作品的鑒賞分析上;并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在授課過程中聯系流行文化、學生的生活情感經歷等,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以此促使他們重新認識挖掘文學的魅力和價值,提升他們文學鑒賞和創新思維能力。
2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
面對傳統英美文學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的問題,授課教師應改革傳統的平面知識傳授模式,建立立體綜合的培養模式。新模式分為三個層面:知識積累、能力訓練和素質培養。在講授文學史時,側重知識的積累,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在作品賞析時,以能力訓練和素質培養為重點,幫助學生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引導他們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陶冶情操、培養人文情懷,提高其綜合人文素質。在此基礎上,授課教師還可有意識地革新教師一言談、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建立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73新模式。教師應自發地從課堂的主角轉換為引導者,借助多媒體等視聽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開展課堂討論、課堂報告、小組活動、角色扮演和寫讀后感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幫助他們用正確的理念和知識對文學作品進行積極深入的分析和評論;并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學以致用,鼓勵他們進行文學創作,或將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感悟人生和洞悉生命意義。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外,授課教師還可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將課堂和課外緊密結合在一塊。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課后活動,如:讀書會、戲劇節、詩歌朗誦會、專題講座和討論、短篇小說創作比賽、撰寫科研論文等活動,全方位地幫助學生提高文學鑒賞和實踐能力,激發他們對英美文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實踐證明,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并不能有效全面地考察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此英美文學教師應改變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傳統評價體系,構建將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書面測試與口頭測試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并提升學生平時成績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回答問題、課堂報告、詩歌朗誦、課堂表演、小組討論等)、課外作業、讀書報告、課程論文等情況納入學生該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價范圍,全方位地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除了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外,授課教師還可革新考核的內容和目的。傳統英美文學課程的考核內容往往是學生對相關文學知識的掌握(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比重較大)和文學作品的分析(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比重較小),側重考察學生的文學常識掌握能力和文學作品分析能力,無法有效地考察其他能力。針對這一弊端,教師在設計試卷時,應有意識地減少客觀題的比重,增加作品賞析和論述題的比例,重點考核學生的文學欣賞、獨立思考、邏輯思維和文字表達等綜合能力。在布置課堂作業時,注重考核學生的口頭表達、邏輯思維、課堂掌控和合作協調等綜合能力。在條件許可范圍內,還可嘗試改變老師為主體的評價模式,將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納入評價主體,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革以打分為主的傳統評價內容,加入其他評估內容,如老師和其他學生的建議等;并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讓他們能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學習進展和水平,促進其進一步的自我提升。英美文學課程作為高等院校英語專業的主干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面對當前高校英美文學課程被邊緣化的尷尬處境,廣大研究者和授課教師應努力排除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干擾,探索英美文學課程的改革和創新,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創立適應新形勢發展需求的新課程體系。
作者:汪宇單位:安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