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學風建設實踐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育不僅是人的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更是人的發展與改造的實踐活動,教育對象應該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客體與主體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在轉變、在互動,被動與主動是交替發生的,哪一方受到抑制或缺損都不能得到良性的轉化。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自覺與主動精神,只有在感受到自己所具有的主體性的基礎上才能夠釋放和發揮。
一、強化主體管理制度,落實實踐方法
制定學風相關的考核制度和管理辦法,堅持開展學風督導,在督導過程中嚴格落實,讓學生參與制度管理與督導過程,形成制度化。例如課堂學風建設實踐中,落實課堂考勤與請假管理相關制度,制定嚴格的通報及處理方法。課堂管理實行部門管理與學生課堂自治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班委對于課堂自治發揮的作用,將課堂自治結果與班級和班委評優相結合,提高課堂學風自治的主體性。
二、加強學風主體隊伍建設,帶動整體提升
杜絕不文明行為,營造和諧校園環境,具體舉措通過管理與培養。管理上通過三個依托:依托班主任、依托班委、依托社團。班主任定期查課堂與宿舍,集中進行交流反饋;班級成立班級機制、班風制度、考勤制度等;社團參與評比與管理課堂及宿舍,進行宣傳與組織活動。培養上可以通過推進特色班級培養,強化班級學風,開展學風建設主題相關活動,將學術沙龍、文體競賽、社會調研、討論學習等活動帶到班級活動中。
三、重點培養學生干部,增強模范引領
加強學生干部學風督促,以德促能、榜樣示范。重視學生干部的發展與工作,注重培養。南京農業大學管理工程系在實踐中開展“三培訓、三交流、三創新”。針對社團干部、班干部、黨團支部干部,對其進行培訓和實踐鍛煉。定期開展學生干部交流會,定期組織開展“學生干部政治水平訓練”、學生干部綜合素質能力考核等培訓與考核。成立專門委員會,在大三班級增設專門班委,成立班級就業保障委員成立考研委員與就業委員,定期了解考研和就業動向,收集與公布相關資料,定期組織考研集中復習,開展考研交流會,收集與公布專業實習、就業信息,組織班級實習、參觀,開展就業經驗交流會,幫扶就業困難學生等,在督促學風的同時保障就業。
四、強化主體學習意識,思想促進行動
培養從“三育”目標開展。“育信念”,以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信念推動行動,抵制落后、抄襲等不文明行為;“育理想”,培育民族理想和個人理想。開展相關主題演講、辯論、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引導大學生結合個人理想、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學好專業;“育精神”,開展禮儀知識講座、新生思想道德講座、校園文明規范學習等,制定“宿舍文明十不準”,“課堂文明宣言”等。開展誠信意識教育,杜絕作弊。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指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誠信道德的自我認識能力和感受能力。使大學生自覺主動地踐行誠信,實現他律向自律的轉化。實施感恩教育。開展愛心助學基金工作,可以采取有償資助的形式,通過愛心回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感恩意識,進而回報母校、回報社會。通過活動培養感恩意識。開展感恩父母、老師、社會等相關活動。讓學生在服務社會的同時提升個人精神品質。
五、關注特殊主體行為,推進以幫帶扶
實施“導師制”,細化“幫扶制”。管理工程系連續三年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開通導師制網絡申報平臺與導師選學生平臺,將工作系統化、效率化。細化“幫扶制”:對于班級學習困難的學生,協同班主任,進行談話與分析原因,分析生源地、家庭原因、學科專業等,找到切入點,進行幫扶教育,成立幫扶小組,實施“學風三創”:“師生聯創”、“優學聯創”、“班級聯創”,形成良好學習氛圍。少數民族大學新生學習不適應方面的問題比漢族學生更明顯,具體表現:少數民族學生受到飲食、穿著等生活習俗的局限;大多來自教育相對落后的民族地區,在用普通話授課的大學課堂學習比較費力。針對少數民族同學可能出現學習、生活環境不適應的問題,與少數民族同學和家長建立聯系檔案,定期對其學習狀況、生活環境進行關心與調查。
六、營造主體學風文明,誠信促進規范
積極營造校園學習氛圍,通過校園橫幅、櫥窗、網站、微博、“校園人人網”等進行宣傳教育。鼓勵教師在“第一課堂”以身示范,做學生的學習榜樣;班主任自我約束,并組織班主任在班會上對學生進行學習教育與宣傳。學生社區形成大學生學習進步、文明培養的場所。
作者:張嫦娥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