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的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拼音是小學生學習漢語言時面臨的第一個重難點,拼音也是后期培養學生識字,閱讀,寫作等能力的基礎,所以學好漢語拼音即是給漢語言這座萬丈高樓打好牢穩的地基。本文從淺談學習漢語拼音對學生的重要意義入手,對如何高效地進行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進行探討,旨在幫助學生走好漢語言學習的第一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漢語拼音 拼音教學 重要性 科學策略
拼音之所以是小學生學習漢語言的第一道坎,首先是因為漢語拼音的學習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了學生日后語文的其他能力或知識的開展,另外漢語拼音的學習過程是嚴謹乏味的,漢語拼音教學不允許出現一丁點兒錯誤,學生必須完整掌握,所以教學上相對比較嚴格,這使得剛入學的小學生很難適應,乃至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如何科學地開展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就成為是現階段一年級語文教師迫在眉睫的問題。
1漢語拼音的重要性
1.1加快識字步伐
只要學習了拼音,再通過拼音注釋,小學生就能輕易識別新的漢字,所以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的一個重要工具,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想要快速準確地認識更多的漢字,小學生就必須要先學好漢語拼音。
1.2利于閱讀
識字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在學生還沒有掌握幾千個常用字之前,想要閱讀一些課外閱讀就只能借助拼音的幫助,小學生的很多課外名著都會發行一些拼音注解版的,因此學好漢語拼音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1.3學說普通話
中國是一個疆土遼闊,民族眾多的大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語言各有差別,就算是同在一個江蘇省,蘇南蘇北的語言就有很大差異,普通話恰能打破交流之間的障礙,加強民族凝聚力,而漢語拼音的語音、語調則是幫助學生學好普通話的重要紐帶。
2提升學生漢語拼音教學效率的簡單體會
2.1兒歌帶動法
兒歌是小學生在幼兒階段接觸的最多的學習內容,低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偏小,對朗朗上口的兒歌接納消化地比較快,而且兒歌的特征就是易于記憶,因此將漢語拼音編制成兒歌,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加強他們對所學拼音的記憶。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自己編作了一些簡單的兒歌,例如“爸爸潑水馬路上b、p、m”;“白馬走路噔噔噔d”;“一個大門nnn,兩個大門mmm”;“像個椅子hhh,坐上椅上吃早飯chchch”。筆者認為編作兒歌時必須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可以按照韻母,聲母順序編制,也可以將音近形似的字母組合在一起,從而加強學生對字母的整合能力。而且除了拼音字母可以編制成兒歌,拼音的拼寫規律也可以編作成口訣,“小金魚ü懂禮貌,見到jqx就摘帽”;“jqx和aoe,都要小i做媒婆”等。再比如拼音的書寫也有一定巧記的方法,“四線三格均勻分,字母拼音站里面”;“個子高高住上間,長了尾巴下格放”等。兒歌教學法也可以讓學生讓其自行編制一些兒歌,或者舉行兒歌比賽,看哪些同學編寫的兒歌最有趣,讓學生全身心參與進拼音學習,通過兒歌將枯燥乏味的學習轉換成有趣的游戲過程,在自主編制兒歌的過程中學生們追求了自我,尋求到了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2.2插圖理解法
為了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一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中圖畫插入的比較多,所以教師在講解漢語拼音時就可以結合插圖,抓住畫面特點,巧解漢語拼音的發音。例如在學習韻母“aoe”時,蘇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插圖是有個阿姨帶著一個小女孩在河邊看天鵝,河邊還有一只大公雞再打鳴。教師可將插圖分解為學生詮釋其中“a”是阿姨的阿;“a”也像女娃扎辮子;大公雞打鳴“ooo”;水里的白鵝“eee”;其次學生可以從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第9頁下方的小兔子騎摩托車的插圖中,可直觀地感受到漢語拼音音調的變化規律,“小兔子騎車走平路ā,小兔子騎車爬山坡á,小兔子騎車下坡又上坡ǎ,小兔子騎車下坡回家咯à”。教材內的插圖是根據小學生年齡層次總結甄選出來的,既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能夠抓住學生注意力,筆者認為如果將教材內的插畫用動圖或者flash動畫的格式展示出了,效果應會更佳!不過除了教材的插圖,教師也可以利用身邊隨處可見的物品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比如教師里的“黑板b”;老師手里的“粉筆b”;“學生手里的鉛筆b”;“掃地用的拖把b”通過整理日常所見的“b”發音的詞語,既能強化學生對聲母“b”的認識,又能擴充學生的詞匯量。
2.3示范引導法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所以在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時,語文教師的示范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學習韻母“aoe”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發音時唇形的張閉變化,“a”是張大嘴巴;“o”是撅起嘴巴呈小圓狀;“e”是壓扁嘴巴,之后再要求學生模仿自己,在學生模仿發音的時走下講臺,及時進行指導,糾錯,幫助學生正確發音。在學習拼音的音調時,教師可以先用例如“一聲平,二聲仰,三聲拐彎,四聲降”這種口訣將理論知識傳達給學生,再利用揮動手指進行直觀示范并引導學生,“一聲時手指平劃,二聲時手指揚起,三聲時用手指向下又向上拐個彎,四聲時把手使勁往下劃。”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跟著教師一起用手指來模擬音調特征,這種方式既強調了學生的參與性又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達到一箭雙雕的教學效果。甚至再編制兒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實際或已有的知識自行編作,比如在學習“p”時,教師就可以誘導性提問學生,認為“p”該怎么記憶比較容易呢?這時學生就會發動思維進行聯想,有學生竟然能說出“犯了錯誤打屁屁ppp”這種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口訣來,此時教師就應該著重表揚這種積極性較高,聯想力較強的學生,從而刺激其他學生。
3結論
總之,小學一年級的教學最終目標就是認知所有的漢語拼音,并且可以通過漢語拼音認讀常用生字。所以漢語拼音教學在小學一年級中至關重要,語文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的“一人言”的教學模式,而要靈活運用自身教學經驗和知識儲備,為學生打造一個有趣的學習氛圍,并且充分發揮現有的教學資源,只有如此才能創設高效的漢語拼音教學講堂,為提高學生的漢語拼音學習成績做出貢獻。
作者:趙月梅 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炮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