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學活動幼兒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創新幼兒課堂教學模式
所謂的體驗式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要在某一教育活動中,個人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有效的融入到團隊生活中,親身去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玩樂,然后一起分享自身的感受,提升自我認識學習的方式。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教學中,課堂上一般都是以老師為中心進行教育知識傳遞,幼兒只能是麻木的去接受老師的知識和服從老師的安排,像這樣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形成教育等級之分,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出來的幼兒也缺乏體驗。例如疊千紙鶴這個簡單的手工游戲,如果不手把手的引導幼兒去動手操作,那么幼兒只能學會的是老師傳教的理念知識。然而,如果讓幼兒親自取探究,去交流,去發現,在體驗教育中,我們會發現,孩子不僅能夠學會理念知識,還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重視幼兒對學習過程的體驗
課堂中的提問時整個體驗教學中最為主要的一部分,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要做到“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在科學活動中,老師要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改變孩子原來的學習的方式,引導孩子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學習,并通過勤于動手,自主探究等多種科學的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去探索知識,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孩子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例如,在“使紙寶寶站起來”的游戲中,首先要告訴孩子紙寶寶是能夠站起來的,然后鼓勵孩子使用多種方法去嘗試使紙寶寶站起來,要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當他成功了的時候,還要讓孩子分享他的成功過程體驗,加強孩子們的互動和師生間的互動。
二、體驗式教學在科學活動中的運用.
1.創造意境在科學活動中的運用。
每個幼兒都會對身邊的事物特別的感興趣,喜歡去琢磨,樂于去探索。作為幼兒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活動,將存在于他們興趣活動中的科學現象納入教學活動中。但是,有些科學現象的內容知識性很強,對于幼兒來說有些困難。但是,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搞氣氛,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孩子們的求知欲,這樣,不僅能夠使得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還能讓孩子更加容易的去接受相關的科學知識。例如:“指南針”這項科學活動中,我們可以給孩子配備一桶水,一只針,一張小紙條。然后我們就通過這些簡單的設備中作出一個簡單的實驗,然后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尋找規律,最后發問孩子針頭所指的方向是哪邊,在活動中,引出實驗的理論,這樣既能激發孩子們的探索心里,又能達到我們活動的目的。
2.多媒體在科學活動中的運用。
隨著計算機的高速發展,我們的教學模式進入了多媒體的時代。多媒體課件可以將音樂,圖片,視頻等多種元素結合一起的多功能教學軟件。如果將多媒體課件引進到課堂中來,那么就加大了課堂的活躍感,提高孩子們對科學活動的知識求知欲。例如:我們可以先以一些有趣的音樂將孩子們引進我們預設好的活動中,像“有趣的泉水”這個游戲中,我們可以在課件中利用泉水有規律的叮咚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通過各種有趣的問題像孩子發問,最后讓孩子去尋找生活中的音樂。
3.生活中的材料在科學活動中的運用。
科學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科學現象。因此,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不能一味的去為孩子提供科學原材料,我們還要鼓勵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去尋找科學的材料,解釋科學現象,自主的去體驗科學體驗生活。例如:“有趣的磁鐵”這項活動,我們可以先準備有關的材料,像“磁鐵”,“針”等等,然后我們便用紙將磁鐵包裹起來,讓孩子們產生興趣,然后又把針放到水里面,最后用紙包裹著的神秘物“磁鐵”將針吸起來。通過這樣的隱秘式實驗,給孩子布置家庭作業,讓孩子回家尋找生活中的“神秘物”,到了第二天再揭曉謎底。像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孩子的“求知欲”,讓孩子回到生活中去尋找科學,體驗科學,從而感受科學的樂趣。
三、科學活動中對幼兒體驗式學習的因人施教
1.提供多種材料,讓孩子體驗不同的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能力各有長短,在接受事物的能力也存在差異。幼兒也一樣,所以,對于教師精心設計的體驗活動中,每一個幼兒都可能受到某一方面的影響,可能他們會經歷不同的體驗過程。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更應該要注重幼兒的體驗過程,盡力了解幼兒的活動體驗,有利于后續的針對性教育。例如:“會跳舞的紙屑”的體驗活動,我們首先要使用多種方法對幼兒進行示范,再讓他們親自動手。有些孩子可能會使用一支筆摩擦頭發,來使的紙屑舞動起來,但是有些孩子可能會使用震動傳遞的原理,敲打桌子,使得紙屑跳動。要知道,活動不能只是給孩子還來游戲時間,最主要是要開發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他們對新事物的熱情。
2.尊重孩子們的個性發展.
每個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強,他們都熱衷于去探索周圍的事物,在探索中獲得體驗。但是由于個性存在差異,有些幼兒對身邊的一切都非常的感興趣,對新事物的觸摸,觀察,試探等是他們對新事物新體驗的強烈需求。但是有些孩子則相反,他們不善于去嘗試,不去吃沒吃過的食物,不碰沒見過的東西,對新事物的需求不夠強烈。作為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尊重他們對新事物需求的差異,要在幼兒自己特有的心理空間里面給予孩子更多的體驗。例如:“神秘的火焰”這項活動,他是由放大鏡將陽光聚集在紙張上,使得紙張升溫著火的活動。由于這項活動特別需要耐心,有些孩子的耐心不足,可能會中途放棄,但是有些孩子可能因為他所處的位置陽光充足的原因,很容易就使得紙張著火。也有的孩子可能不了解放大鏡的使用原理,也會導致實驗的不成功。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引導孩子去掌握正確的方法,不斷的鼓勵孩子,提示孩子,幫助孩子獲得成功。
四、結論
傳統教學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值了幼兒的個性發展,不利于幼兒的智力開發。然而,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得幼兒在有限的學習環境中得到更大的學習空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操作中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體驗到生活賦予的美好,還能體驗到創新過程中的快樂。體驗式的教學模式能夠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它將能夠為我們的孩子開辟“自主探究”、“活動實踐”的天地,成為我們新一代的教學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