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苗杏的育山造林技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育苗
(一)實生苗的培育推廣應用容器育苗技術,可提高栽植成活率。
1.種核的采集及沙藏采收成熟的山杏果實,搓去果肉,將種核淘洗干凈,陰干后沙藏,沙藏時間為2個半月至3個月。
2.容器的選擇、營養土的配制選用直徑20厘米的黑色再生塑料營養缽作為育苗的容器。營養土的配比為: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份,沙子3份,耕地表土4份,將營養土充分混合后備用。將少量的粗沙墊在容器底部做排水層,再將營養土裝入容器,同時每個容器施用5克~10克的復合肥做底肥,營養土裝至距容器上口4厘米時即可。營養土裝完后澆透水,使肥料充分溶解,20天后即可播種。
3.播種及苗期管理播種時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前一周左右將沙藏的種核取出并浸泡24小時,撈出后在背風向陽處將種核平鋪于葦席上,用濕麻袋覆蓋,溫度保持在20攝氏度~25攝氏度,每天水洗一次,防止高溫霉變,85%左右的種核開裂后即可播種。每個容器播種2粒種核,播種深度5厘米。播種后每個容器均要覆蓋地膜。選擇背風向陽、地勢稍高、排灌良好的地塊,挖出南北方向的長方形育苗床,育苗床長3米,寬以4行容器的寬度為準,深度比容器高10厘米~15厘米。平整好育苗床底部后將容器依次擺放,用細土將容器之間的空隙填滿,每個育苗床之間留出50厘米的作業道,之后澆水保墑。播種后要檢查出苗情況,如有缺苗及時補種,幼苗期要做好間苗、澆水、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管理工作,每個容器保留一株苗木。苗高30厘米時,要切斷其主根,使傷口處發出大量須根,以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二)嫁接苗的培育嫁接在7月中下旬進行,由于杏腋芽基部有凸起,為了使接穗的接芽與砧木密接從而提高成活率,夏季“T”形芽接時接芽嵌入“T”形接口之后,要先綁縛接芽的基部即凸起部分,然后再分別綁縛接芽的上下兩端,這一點非常重要,切不可順序顛倒,未成活的要及時補接。次年春季剪砧后要做好除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同時加強肥水管理,使其正常生長。
二、造林
山杏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光、不耐澇,因此山杏實生苗和嫁接苗生長的最佳立地條件是地勢稍高、光照充足,山地、平原均可,但不要選擇土質黏重的低洼地塊。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采用等高線魚鱗坑方式整地,規格1米×1米×0.8米。坡度25度以下的山地,采用水平溝方式整地,寬、深各1米。整地時表土放在上側,心土放在下側,回填時將有機肥與表土混合均勻置于魚鱗坑或水平溝的底部,心土置于上部,施肥量為每畝5噸。平地采用栽植溝方式整地,南北方向,溝的規格及施肥等環節與山地水平溝相同。
(一)實生苗以生產杏仁和水土保持為目的,栽植密度1米×3米、1.5米×2米或2米×3~4米,土質瘠薄的地塊密度應大一些,土質好、土層厚的地塊密度可小一些。采用苗高40厘米以上、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根系完整的優質壯苗,栽植時去掉容器,每株使用10克的抗旱保水劑。澆水封埯后樹盤要覆蓋黑色地膜,以增溫保墑、防止雜草危害。
(二)嫁接苗以實施優良品種杏高效栽培為目的,兼顧水土保持,栽植密度為2米×3~4米或3米×4~5米,同時選擇與主栽品種花期一致、花粉親合力好的品種作授粉樹,授粉樹比例占20%~25%。
(三)管理實生苗及嫁接苗造林之后,要加強技術管理,使其早成形、早成花、早結果,盡快顯現生態效益,提高經濟效益。
作者:張文躍張郭江單位:遷河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