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造林地植樹造林技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造林地的清理與整地方法
1.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為了改善造林環境,將土壤里的垃圾和作物的根莖揀出,細小的雜草可以翻埋在土壤里,清理了地表的多余植物,可以增加陽光對苗木的直接照射,將肥料攪拌在土壤中,改善土質,給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1.2整地。造林整地的方式有全面整地(全墾)和局部整地兩種。全面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的整地方法。這種方式改善立地條件的作用顯著,清除灌木、雜草徹底,便于實行機械化作業及進行林糧間作,苗木容易成活,幼林生長良好,但花工多,投資大,易發生水土流失,在使用上受地形條件(如坡度)、環境狀況(巖石、伐根)和經濟條件的限制較大。全面整地幼林生長較好,但水土流失嚴重,用工量較高。全面整地主要用于平原地區,秋冬季節全面耕翻,耕深30~40cm,經過一個冬季的凍融、風化,翌春造林前耙平。全面整地應用范圍:北方土壤質地疏松、植被稀疏的地方,限定在坡度8°以下應用;南方泥質巖山地或灌木雜草叢生地,限定在坡度25°以下應用,花崗巖類限定在坡度15°以下應用。如坡度超過規定的標準,須在全墾后修筑水平階。局部整地。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局部整地又可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兩種方法。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土壤,并在翻墾部分之間保留一定寬度原有植被的整地方法。這一方法改善立地條件的作用較好,預防土壤侵蝕的能力較強,便于機械或畜力耕作,也較省力。山地進行帶狀整地時,帶的方向可沿等高線保持水平。平原進行帶狀整地時,帶的方向一般可為南北向,如害風嚴重,可與主風方向垂直。塊狀整地是呈塊翻墾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塊狀整地靈活性大,可以因地制宜地應用于各種條件的造林地,整地比較省工,成本低,同時引起水土流失的危險性較小,但改善立地條件的作用相對較差。塊狀整地時,塊狀地的排列方向應與種植行一致:山地沿等高線或順坡成行;平原呈南北向。塊狀整地可用于山地、平原的各種造林地,包括地形破碎的山地、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地區的坡地、伐根較多且有局部天然更新的跡地、風蝕嚴重的草原荒地和沙地,以及沼澤地等。
2.1播種造林法。播種造林是將種子直接播種于造林地,這種方法簡單,易于操作,適用于大面積播種。但這種方法對于造林地的要求相當嚴格,對于幼林的養護工作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在選擇播種造林法的同時,需要嚴格把關種子的質量,盡量選用粒大、容易發芽的種子,并且易于成活的樹種,例如核桃、油茶、山杏等樹種,在造林地的選擇上,最好選擇土壤含水量充足,自然災害情況較少的地區,這樣能夠減少自然環境對種子和苗木的傷害。如果造林條件和養護條件達不到要求,種子的成活率和成材率會處于較低水平。
2.2植苗造林法。植苗造林法是利用根系發育較好的樹苗將其栽種在土壤中的造林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這種方法對造林地的要求不高,苗木具有較強的生長能力,在環境惡劣的地區也能夠穩定生長。但植苗造林法對于苗木的栽培技術要求比較高,因為苗木起苗、運輸栽種等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損傷或水分流失,所以,在培育時必須嚴格要求。由于植苗造林法對造林地的要求較少,近年來,很多地區采用野生樹苗或用營養器培育苗木進行造林,這種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被廣泛的應用。
2.3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是將樹木的樹枝或樹干進行栽種的造林方法,這種方法大大節省了培育的時間,也減少了投入的費用,而且操作簡單,成活率要高于其它的造林方法,并且能夠遺傳到母體的優良性狀,但分殖造林法受到母體的限制,多用于營養繁殖的樹種,例如松樹、柳樹、楊樹等樹種。
3其他方法
3.1插條造林。插條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進行,春季應在發芽前,土壤解凍后這一段時間內。而秋季則應在落葉后到土壤凍結前。選擇1.5~2.0cm粗,1~2年生的枝條,剪去側枝,剪成長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實。插深為使插條的上部露2~3cm。如果土壤較旱,應該用細土覆蓋;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壟作,可在較為干旱的地區應用此法。具體工序為,先整好地,作壟,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將整個壟面覆蓋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將插條插入壟中,用細土將薄膜上的插孔蓋住,當長出葉子后,即可撤掉薄膜;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蠟速蘸插條的上切口,即蠟封,以防止插條水分過度散失,然后插入壟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頭向下小頭向上。
3.2插根造林。這種造林方法和插條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進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長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徑20cm,深30cm的坑,將根按45度角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頭向上,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3cm。
3.3分蘗造林。就是直接利用分蘗苗進行造林的方法。由于沙棘的根蘗能力很強,天然根蘗苗多,尤其在平茬以后,每畝能產生根蘗苗6000~12000株以上,可為分蘗造林提供大量能區分雌雄的苗木。這種方法已為許多地方種植沙棘時所采用。具體做法是∶春季或秋季在沙棘林內連根掘出分蘗苗,直接運輸到造林地進行造林,栽植時要保證根系舒展,并且要覆土踏實。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扭轉了長期以來森林資源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森林資源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區的整地、造林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大量破壞森林,破壞了生態平衡,也制約了我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加大力度進行植樹造林建設,提高植樹造林的技術水平,保證林木的成活率和成材率,不斷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將植樹造林的重要舉措落實到各個地區,動員群眾參與到其中,保證我國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王智勇單位:牡丹江綏陽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