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當代高效農業規劃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江蘇現代農業新發展與新問題
江蘇省是全國主要經濟發達省份之一,以占全國3.91%暗的耕地面積創造了約占全國1/10的GDP總量。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3445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004元,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57:1,是全國城鄉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但江蘇人多地少、人均資源少、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業勞動效率低、農業比較效益低、生態環境壓力大、農民素質有待提高”。針對這些問題,江蘇必須走現代高效農業發展之路。雖然近年來農業生產結構不斷優化,高效農業發展迅速,但截至2009年全省高效農業面積僅占到全省總耕地面積的30%,這表明江蘇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制定引領性的農業規劃顯得尤為必要。
2制定現代高效農業規劃的目的意義
2.1推動現代農業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生態的和諧發展
農業是弱勢產業,尤其在江蘇省發達的蘇南地區,“非農化”趨勢日益明顯,農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農業的比較效益越來越低,使占總人口30%的農村人口的增收難度越來越大,農業已經成為社會全面發展的短腿。只有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才能大幅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現代高效農業規劃也成為關鍵。在江蘇,為推動江蘇特點的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計劃從2010年開始,用3年左右時間,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科技含量較高、物質裝備先進、運行機制靈活、綜合效益顯著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在每個縣(市、區)認定并扶持一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因此,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涉農企業,紛紛邀請各路專家團隊編制某地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或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規劃,其中規劃的精髓都將深刻體現現代農業內涵in-t3],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不斷引進和集成組裝農業科技新成果,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的模式,通過建設現代高效農業基地示范引導各地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促進各地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實現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2.2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安全的農副產品
農產品的安全生產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現代農業規劃制定的主要目標之一。依靠科技優勢,規劃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實現農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開展農產品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的綜合利用、轉化增值水平,同時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通過輸出先進生產技術、標準和品牌,帶動本地區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進一步滿足人們對優質安全農副產品的需求。
2.3引導工業反哺農業,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農業企業要想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應建設高效、優質的原料生產基地。例如“江蘇悅達•家樂福(建湖)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是江蘇悅達集團和法國家樂福兩家聯合,在江蘇省建湖縣建設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區,該現代農業示范區是家樂福超市的后備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是江蘇悅達集團為回報社會、致富農民、推進鹽城經濟社會發展,與建湖縣人民政府聯合創建的生態農業、農業產業化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旨在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營造農民、企業和社會共贏局面。
2.4繪就新農村建設的藍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做出的重大決策,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現代化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重點任務。在現代高效農業規劃的新農村建設板塊,都明確要求各地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政策,統籌城鄉發展,以產業化提升農業、城市化帶動農村、多元化致富農民,緊扣農村經濟發展核心,全面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黨的建設,把農村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發達、農民生活富裕、鄉風文明進步、環境優美宜人、生活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3現代高效農業規劃技術路線
現代高效農業規劃從立項到實施,需要經過調研、座談、大綱編制、起草初稿、送審、專家評審等一系列過程,大概可涵蓋的內容。規劃大綱在編制過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大綱編制要充分領會當地發展重點和發展趨勢,因地制宜,還要與當地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城市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銜接,完成后要與當地相關部門座談、討論,并請專家指導,充分吸收不同意見后,總結完善,確定規劃大綱。根據大綱編制規劃初稿,請當地相關人員及專家參加座談,討論規劃初稿。如果座談通過就要修改完善制定評審稿請專家評審,如果不通過還要回到起點,在大綱基礎上再次調研、座談、收集資料。最后邀請多位有豐富經驗,與農業相關的專家評審,征求各位專家的意見后,定稿實施。
4現代高效農業規劃的功能定位
4.1現代高效農業規劃理念
現代高效農業規劃的靈魂所在即功能定位。在制定不同地區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時,就要綜合考慮各地所處地理位置和發展重點等的差異,將自然資源和社會條件,以及各地政府、企業等的發展思路合理概括。總體來講,現代高效農業要實現3個方面的現代化,即生產條件、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現代化。從生產條件來看,主要包括農業機械化、農業水利化、農業化學化和農業電氣化4個方面。生產技術、生產方式的現代化,主要體現為新優品種、高效栽培技術、經營模式、經營規模等方面,培育適宜現代設施栽培的新品種、新技術,拓展現代農業經營新模式,發展現代高效規模農業。因此,現代高效農業規劃要充分體現現代農業的內涵和特點,在現代農業園區里要處處體現現代特色,并依據市場、生態、休閑、效益4個因素來共同決定現代高效農業規劃主體的規劃布局。歸根到底,現代農業理念是要實現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共贏,主要體現在為城鄉居民提供各類優質、安全的農副產品和加工產品的生產功能;提供接觸自然、體驗農業以及休閑、教育、度假、觀光、旅游與游憩的場所和機會的生活功能;提供清新、寧靜、優美生活環境的生態功能。
4.2案例分析
4.2.1江蘇悅達•家樂福(建湖)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實施地位于蘇北建湖縣,結合建湖政府和蘇北特點的市場需求以及江蘇南方悅達集團和家樂福超市的要求,園區定位主要是生態保障、循環可持續、科技先導,在規模種養殖等產業中體現綠色、休閑、循環、高新、市場化等發展理念。重點打造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基地,優質種子種苗、種禽種畜供應和技術標準輸出基地,循環農業的示范基地,休閑觀光旅游人居勝地,工業反哺農業的楷模,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培訓基地。力爭實現農業高效、農民增收、農村新貌、產業發展等共榮的社會良態。創新農業經營模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超市”的經營模式,在建湖鼎力打造一個集科研、生產、加工、物流、銷售和休閑觀光、新農村建設于一體的國家級重點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
4.2.2蘇州金庭大成現代農業園蘇州金庭大成現代農業園建設是蘇州大成企業集團投資建設的現代農業園區,該集團資金雄厚、管理有序、市場開拓能力強,計劃投入資金3億元人民幣建設現代農業園。由于規劃的實施地位于沿太湖城市之一的蘇州市,因此保護太湖環境將是規劃的重點。根據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趨勢和蘇州市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及蘇州大成企業集團的實際規劃設想,將該規劃定位為綠色無污染、科技優先、休閑觀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農業高新技術為支撐、以優質產品為核心、以企業化經營為手段,注重優質安全高端農產品生產、營銷功能,休閑、觀光、旅游功能,現代農業科技研發、展示、培訓功能和太湖生態保護、修復功能的園區。通過蘇州大成企業集團民營資本投入農業,實現園區管理企業化;以優勢品牌為核心,實現先進技術和優質農產品的輸出;以生態綠色為理念,實現技術、投入對環境的友好;以市場需求為依托,實現農業功能的拓展,力爭將蘇州金庭大成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成經濟、生態、社會3個效益相統一的現代高效農業園區。
5推動現代高效農業規劃的措施和建議
5.1政策扶持
為保證現代高效農業規劃的順利實施,建議將該規劃主體項目納入該地發展的年度計劃,出臺相關政策,在土地利用、稅收優惠等方面改善相關企事業單位的投資環境,鼓勵對農業多功能領域的拓展和探索,帶動農民致富,進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
5.2組織保障
一個高質、高標的現代高效農業規劃的實施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切實加強領導、統一認識、協調行動。如蘇州金庭大成現代農業園成立以蘇州市人民政府領導為組長,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大成企業董事長、金庭鎮鎮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把園區規劃建設工作納入重要日程,定期研究和及時解決園區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5.3技術支持
高科技是推動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一個現代高效農業規劃的實施必須依托當地或省內乃至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力量,加強農業科研、農產品開發與銷售等方面的合作,建議成立技術指導組。
5.4資金保障
高投入是現代高效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為了保障某地或某園區現代農業規劃的順利進行,必須建立一系列的經濟保障制度,確保規劃主體建設項目的資金需求。蘇州金庭大成現代農業園區和江蘇悅達•家樂福(建湖)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都是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以企業資金投入為主體的經費投入機制,而2個園區的投資主體均是經濟實力雄厚、管理有序的知名企業,因此能夠保障園區規劃的順利實施。
5.5人才保障
目前很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都是非農企業作為,缺乏農業方面的人才。為促使規劃建設主體的順利實施,建議聘用相關項目建設的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與涉農科研院所結盟,以保證規劃主體的有序化、規范化建設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