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經濟合作發展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農業大國,一直以來,農業合作模式都是研究的主要方向,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模式也在不斷改進,目前雙高外向聯合驅動模式成為最主要的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下,市場不斷完善,其作用也日益明顯,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完善,實現了增收的目的。
關鍵詞:農業經濟;合作發展;增收
前言:
農業發展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進步,要體現出規模經濟效益,提升農民在市場中的地位,提高收益,增加農民在市場中的份額,促進農民經濟效益的提升。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要想切實發展農業經濟就必須要改造傳統的農業,實現工作化的目標。
1.國內外研究情況
1.1國外研究情況
合作經濟最早起源于西方,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圣西門提出要按照人的貢獻進行分配,傅立葉創建了“法郎吉”和諧社會,充分肯定合作的作用,認為合作可以增加產量。歐文的“新和諧公社”強調專業合作組織。馬克思在這些研究思想上,對合作給予了新的認識,認為合作是一種生產關系。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在這些農業合作社中,收入分配要以按勞分配作為基本原則,必須“把各個農戶聯合為合作社,在這樣的關系中減少剝削,并把這些合作社逐漸變成與全國大生產合作社擁有同等權利和義務的組成部分”。近年來西方學者的研究不斷深入,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融入了經濟學、交易費用理論、博弈論等新的課程,進而證明了合作社出現的必然性。
1.2國內的研究情況
從當前的研究情況來看,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形成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向:第一是按照專業組織形成是否依托的角度將其分類,還有一種是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營范圍的角度進行分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創新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模式、社區農民協會模式和股份制合作模式等。可以根據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創新途徑將其分為市場自發模式與政府主導兩種,受到地域限制,各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模式差異較大,東部發展較快,中部需要有人帶動,西部則多需要政府主導。下文主要論述雙高外向驅動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合作經營模式的出現可以有效的解決了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間的矛盾。從我國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戶與其他經濟組織主體聯合進入市場的模式是最為典型的,一般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最為常見,但這一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附和契約是契約最主要的形式,買房壟斷、企業違約時常發生。從目前我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分為能人帶動,企業帶動與政府帶動三種。按照運行機制的差異,我國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分為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與股份合作社三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是需要共同作用,尤其是政府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在這樣的環境下,雙高外向驅動型模式應運而生,突出了開放經濟對農民合作組織的誘導作用,通過市場的驅動,政府的扶持及開放性經濟的拉動促使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快速發展,雙高驅動模式與經濟的發展呈現高度負相關關系,而市場驅動型模式與經濟發展水平呈高度正相關關系。他們主張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必須依靠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二者的共同作用。
雙高驅動模式是建立在市場制度比較完善及政府職能高效的基礎上一種理想模式,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也從原本的模式向這一模式轉變,但這一模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數量不多。該模式要求政府必須要給予一定的支持,加強對合作經營管理的監督,同時對市場機制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其比較完善,通過交易成本的降低實現效益的提高。這一模式的出現要求市場開放,實行走出去,通過提高國內市場的知名度,打造自己獨立的品牌,逐步走向國際市場,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增加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同時還要實行引進來的策略,即通過不斷開放市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吸收國外知名企業加入組織,形成一個跨國跨區域的大型合作組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在當前的發展模式下,我國農民經濟合作組織應選擇與該區域資源發展相一致的發展模式,雙高外向聯合驅動模式是其發展的終極目標,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中國國情,建立符合中國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引入外資企業加盟,拓展市場規模,促進規模經營的實現,拓展組織的活動空間和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楊永華.發展經濟學流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2]李燕萍,涂乙冬.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研究———一個二維度整合模型.理論月刊,2009
[3]王新利,李世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7
作者:倪文紅 單位:黑龍江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