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生態采摘園規劃設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生態采摘園
該農業生態采摘園位于白兔鎮西部,距句容市區約20km,規劃面積333.33hm2,園區內部總的地勢較平緩,緊靠農業生態采摘園東側有一條河流,園內也分布幾條山溪小溝,還有一些零星分布的池塘等水體。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雨量充沛,風向全年多偏東風。地理位置獨特,天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美。當地環境適合經濟果蔬栽培。
2規劃定位
以文為脈,以水為綱,以綠為本,結合用地的現狀特點,運用現代造園手法將其設計成為以采摘為特色,集生態、休閑、示范、科普和文化教育五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景觀。
3規劃戰略
3.1保護開發并舉———生態立園以“生態果蔬種植”為主題,打造良好生態環境,種植特色經濟果蔬,建好園區生態支撐。在開發土地景觀資源、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達到保護、改善、美化生態環境,優化園區自然景觀的目的。同時,在園區強化宣傳,讓游客在享受農業觀光旅游樂趣的同時,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和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
3.2促進觀光旅游與現代農業協調發展———經濟強園我國學者分析了我國發展觀光農業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經濟學問題,認為優越的區位條件是觀光農業獲得旅游收入的基本前提[4]。白兔鎮交通便利,社會經濟基礎較好,現已建有農業示范區,附近還有很多自然風景區,這一切為園區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提。規劃設計遵循“市場導向、政府引導;以人為本,服務人民”的原則,通過生態采摘園區建設豐富現在代農業的內容,提升和改造傳統農業產業結構,豐富農區生態旅游,拓寬旅游業發展領域,實現生態農業和觀光旅游的有機結合,并以整個農業開發示范園區建設為依托,以生態果蔬種植為核心,實現觀光游憩農業經濟模式示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致富,推動農區區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3.3文化與自然、生態交相輝映———文化興園農業文化是農耕文化、生態文化與餐飲文化的具體體現[5]。規劃設計以地域文化、農業文化為核心,打“生態農業品牌”,使之成為句容市白兔鎮現代農業的示范窗口,展示白兔鎮的游憩農業、特色經濟果蔬、田園生態服務,借農業文化提升園區的品牌,促進特色經濟發展。
3.4打造特色采摘園,彰顯白兔風貌———特色造園特色是旅游發展的生命之所在[6],發展生態果蔬種植必須以區域的資源條件、生產條件和季節特點為依據,并充分考慮區位條件和交通條件。因此,因地制宜,突出區域特色顯得尤為重要。規劃過程中,結合園區現有生產及資源條件,對周邊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行研究,合理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目標。
4總體規劃結構
園區總體建設結構為“一帶、四區、多景點”,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現代農業觀光園區的景觀生態網絡體系(圖1、2)?!耙粠?、四區、多景點”具體含義為:①一帶。通過園區道路綠化建設將綜合管理區、古村落區、水上垂釣區和生態采摘區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園區休閑觀光生態框架。②四區。根據園區特色板塊建設,規劃成綜合管理區、古村落區、水上垂釣區和生態采摘區4個特色功能區域。③多景點。各個功能分區由若干個自成體系又相互關聯的景點組成,每一個景點表現一個主題,或承擔一個游覽觀光項目。
5分區詳細規劃
5.1綜合管理區
5.1.1園區主入口。主入口位于園區的東南角,它的設計定位不僅要起到迎接游客的作用,同時還要發揮其區位優勢,向過往于公路的人宣傳句容市白兔鎮農業生態采摘園的品牌及內涵。在大門設計上,設置一個高8m的四方體結構。在構架的三面寫上“白兔鎮農業生態采摘園”。這樣的構架在起到宣傳作用的同時,又不失質樸的風格。
5.1.2次入口。此門的設計上,優美有力的線條生動地體現了時代特色并具標志性,傳統的句容民居元素配以簡潔的構架景墻造型,顯得端莊典雅,氣度非凡,彰顯當地民俗文化。
5.1.3展示中心。展示中心位于主入口西側,停車場北端,是整個園區的科技支撐系統。該區是園區的重要核心區,承擔科技示范科普宣傳、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由組培中心、智能溫室、種質資源圃及科學實驗、推廣示范基地組成,主要進行農林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科技培訓、種質引進、改良示范推廣等工作,成為農區新農村建設高效農業的示范基地,成為游人了解、參與、感受當今農林科技的場所[7]。
5.2生態采摘區該區根據白兔鎮農業特色經濟果蔬發展
分為4個主打品種的栽培示范景區,為游客提供果品采摘的游憩娛樂服務,宣傳普及經濟果蔬的栽培知識和弘揚果樹文化。
5.2.1草莓園。白兔鎮為全國草莓之鄉,現有萬畝草莓生產基地,年產草莓達100萬kg,草莓供應充足,營養豐富。此采摘園的草莓園區借助白兔鎮得天獨厚的草莓生產優勢,種植多種優良品種的草莓,并用溫室大棚培養,達到一年四季均能向市場提供優質草莓。
5.2.2鮮桃園。依托園區的天然水體,輔之以其他綠化植物群落配置,營造出“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朵,中無雜樹,芳草鮮美”、“桃紅柳綠”的優美意境。園區以栽培新優品種“菊黃”、“華光”為主體,體現了優新特色鮮果品牌。在這里游客既避開了城市的喧囂,又可享受了采摘果實的樂趣。看著那青皮紅尖的桃子從翠綠的桃葉中顯露出柔嫩的嫵媚,使都市游客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5.2.3葡萄園。優質葡萄的品種栽培是園區建設展示的又一個重要特色品牌。葡萄栽培在句容市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規模。通過葡萄栽培示范不僅為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提供了重要經驗,而且為豐富城鄉人民生活提供了優質的保健水果。路過葡萄棚架,架內串串葡萄下墜,游人自由采摘,別有情趣。邊品嘗鮮食可口的葡萄美味,邊觀看涼亭里關于葡萄的宣傳,不僅使游人享受到采摘葡萄的農耕樂趣,又可了解葡萄文化。通過葡萄養身保健文化宣傳,促進了參與栽培葡萄的的意識,促進了優質葡萄的銷售。另外,利用葡萄與林木(榆樹)合理混交配置,在葡萄架旁栽種了榆樹以增加葡萄產量,展示了樹種間共生互利的生態促進作用。
5.2.4冬棗園。該區以種植優良生態經濟果蔬的冬棗進行高效栽培模式示范,選種果形、果色各異的桐柏大棗、沾化冬棗、臺灣大棗等栽培[8],讓游人進入園區以“品嘗竹簀冬棗、體驗農家風情、享受自然閑趣”為主題,以周圍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主,突出濃郁的自然文化。通過“冬棗嫡祖”、“天女獻棗”的特色景觀構建,宣傳、普及棗樹文化。
5.3水上垂釣區充分利用原有的水體,在規劃指導思想的指導下適度調整水面,并以水為依托開展水上垂釣娛樂活動[9]。該區圍繞園區內的湖,沿岸設置垂釣、水上攬景等活動,再現溪流濕地、小橋流水、石凳汀步等景觀。大小水面結合,大可體現動感、開闊的效果;小可營造出寧靜、幽深的氛圍。同時,水面的分割與聯系主要是亭、橋、水上觀景臺等建筑小品結合園區整體風格來烘托營造。水岸景觀要種植耐水濕的景觀林木(垂柳、落雨杉、榿木、烏桕和香樟等)并栽植親水植物(唐菖蒲、鳶尾等)。
5.4古村落區該區位于園區西部,緊鄰采摘園區,隨路觀景,成帶狀景區。該區保留當地村民的居住地,體現農村住宅文化,并開發一部分多余的農舍加以內部裝潢改造,提供都市游客觀光住宿。
6綠化種植規劃
6.1綜合管理和采摘區以造型簡潔明快、樹形優美的景觀樹為主體,如櫸樹、銀杏,培植色彩鮮艷的四季花卉,使入口景區生機盎然。樹種選用時要考慮喬灌草的合理搭配,喬木有香樟、楓香、櫸樹、紫薇、銀杏等;灌木有八角金盤、海桐、大葉黃楊等;草本有紅花酢漿草、細葉麥冬等。
6.2水上垂釣區要保護好原有濕地系統的植物,在此基礎上可以在水中分區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蓮、菱角、荷花等,創造出優美的水上景觀。結合垂釣休閑的特點,綠化種植以適于生長在岸邊潮濕環境中的植物為主,如水杉、池杉、垂柳、竹類、萱草、睡蓮、菖蒲、鳶尾、蔥蘭等。此區的綠化樹種也要層次分明,喬木主要有池杉、水杉、垂柳、紫薇等;灌木主要有云南黃馨、八仙花、迎春等。
7結語
該文設計的江蘇省句容市白兔鎮農業生態采摘園是一個集生態示范、休閑觀光、采摘游樂、科普教育,文化宣傳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生態采摘園區。它充分展示了現代農業生產和生態旅游業相結合的特點,實現了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切合,充分體現了現代都市居民向往自然、親近自然、貼近農業的感受,以及回歸自然的愿望和生態需求。它不僅發揮出傳統觀光果園潛在的優勢,而且利用生態學原理,為建設現代游憩農業、發展生態經濟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村區域經濟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筆者也是首次嘗試生態采摘園的規劃設計,白兔鎮的農業生態采摘園的設計和建設還要本著完善優化提高的原則,借鑒國內外農業觀光園區建設、生態旅游建設、都市林業建設的思路和實踐經驗,進一步來充實完善,并在建設當中經受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