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籍大學生就業問題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個農村籍大學生的就業,既關系到農民家庭的切身乏。利益,也關系到農村學生將來的前途命運,更關系到農村政策引導。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和共青團中央等制定多項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確保近年來農村籍大學生的高就業率。
一、農村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1、缺少家庭和社會的認同
在農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村籍大學生受到來自家庭的期盼和壓力。教育投資需要回報;家族門庭需要光耀;生存問題需要解決。同時,鄉村社會以財富作為成功的唯一標志,各種世俗的流言都足以讓那些想回到農村發展的大學生畏縮不前。
2、個人能力因素
農村籍大學生經過了多年的農村生活經歷,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辦學水平、師資力量與城市相比普遍較差。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培養出來的農村大學生,一般都具有很強的應試能力,但是個人綜合素質薄弱。在大學學習期間,面對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他們無法自如、平等地參與,對于策劃、組織活動更是缺乏相應能力。在就業面試中往往自我表現力不強,自信心不足,不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擔心對方不要自己等心理壓力,使自己常表現出心里膽怯、緊張,難以恰當地把握和回答對方的提問,制約了自己的意愿的表達。
3、農村籍大學生在薪資的要求上心理期望更高
農村籍大學生心存著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對于薪資的期望值過高。追其原因不難發現,農村籍大學生從小學開始到大學,這一過程中接受了多年的教育,所以他們更有一種要迫切找到高薪資工作的愿望,以便在短時間內收回多年以來的學習生活費用以回報父母多年的教育投資。這便使他們比城市籍學生有著更多的生活壓力和經濟負擔。而這些負擔已經讓他們不堪重負,甚至在薪資的期望上喪失理智。
二、大學生就業的渠道
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渠道主要包括:各種形式的招聘會;通過朋友和親戚得到招聘信息;專業的求職網站;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等。農村籍大學生一般都通過招聘會或專業的求職網站求職,很少有通過社會關系而就業的。近年來,大學招聘會的成功率在下降,而畢業生所享有的社會資源卻成為就業的重要保證。據調查,來自農民與農民工家庭的畢業生最主要的求職渠道是“參加大學組織的招聘會”,而來自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私營業主、企業經理人員、辦事人員家庭的畢業生則是“通過親友得到的招聘信息”。
三、解決目前農村籍大學就業問題的策略
1、加大支持力度和輿論宣傳,建立健全新農村就業服務體系。
政府要高度認識農村籍大學生回鄉建設的重要性,農村籍大學生回鄉建設,不僅為福建新農村建設引進大量的人才,同時還可以實現人才分流,緩解社會壓力。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的同時,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大力宣傳、關心農村籍大學生回鄉就業的問題。一方面宣傳和提倡尊重人才、合理用人的人才觀,使福建新農村建設形成重視人才、主動吸引并留住人才的觀念;另一方面,宣傳優秀的福建新農村就業和創業大學生典型,大力宣傳政府對于回鄉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以及農村籍大學生回鄉就業的優勢,改變農村籍大學生自身及其家庭的陳舊觀念。
2、從家庭角度來看,農村籍大學生的父母應給予子女更多的關懷、支持和鼓勵,盡管他們缺乏城鎮籍大學生的父母那樣豐富的社會資本,提供不了城鎮籍孩子那樣雄厚的經濟支持和物質幫助,但是他們可以給予自己孩子更多的精神關愛和必要的物質幫助。同時,農村籍大學生的父母應該端正人生觀,清楚地認識到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應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選擇職業,而不應從個人的主觀意志和期望出發越俎代庖,代替子女做就業選擇,即使子女就業不理想,也不應責備或抱怨,應該多鼓勵孩子不灰心不喪氣,增強其就業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在求職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鼓勵,以促進他們順利就業。
3、完善就業指導體系,重視職業生涯規劃,開展全程就業指導,重視就業心理健康。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永遠不可能完全協調,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中遭遇一時的困難在所難免,尤其是在當前大學擴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所以,作為承擔教育者義務的一方,學校首先應該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從課程設計、課程學習到實驗課,以實際就業為導向,剔除不必要的教學環節,而盡力避免學生就業與所學專業完全不對口的情況。
4、國家應制定相關政策。國家應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家庭困難的應屆畢業生,企業跨地區聘用的高校畢業生的同時取消落戶限制,避免不平等待遇的發生。地方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近幾年來農村籍畢業大學生就業狀況進行統計,鼓勵已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去有條件的用人單位見習,給予一定報酬。同時,國家應認真落實好貧困家庭畢業生求職補貼政策,督促各地政府部門把補貼及時發放到每一位符合條件的農村戶籍畢業生手中,緩解其求職經濟壓力。
四、結語
總之,只有政府、市場、高校共同協作,才能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氛圍。一方面必須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正確的輿論來引導大學生面向基層、面向實踐,降低家庭與大學生超過現實情形的就業預期;另一方面,在畢業生就業市場化條件下,通過政府宏觀調控,規范就業招聘行為,建立和完善公平就業制度,是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的有效途徑。
作者:劉士琴 王華瑩 周林錦 陳慧 張利民 單位:衡水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衡水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