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營企業融資風險辨識管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民營企業的經營特點
1、管理模式———家族式。據統計,我國的民營企業中管理模式為家族式的占有大多數。家族式管理的民營企業,其重要職位由這個家族的人員負責,公司的決策權也由家族人員制定。這種模式形成高效率的管理決策制度,但也形成“一手遮天”的弊端。民營企業在創立初期,這種管理模式可以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但隨著企業的擴大,就要順應公司的發展做一定的變化。
2、經營體制———靈活。民營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是利潤最大化,為了適應市場,所以其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獲得利潤,就要迎合市場的需求。為了在市場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為了使自己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堅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機制的同時,民營企業選擇以市場為導向,以“不變應萬變”的這一自主決策面向市場,順應市場的千變萬化,在市場經濟中穩步發展。
3、規模———小。我國的民營企業創立初期,一般是以家庭為核心發展的。家庭積蓄和民間借貸等方式是其公司成立的最初來源,這也決定了我國民營企業的主體一般只是中小規模。
二、融資與融資風險的認識
1、融資。“融資”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融”即融通,“資”則指資金。融資是一個資金運動的過程,由供給方向需求方。運動過程包括資金融入與融出。在我們的經濟實體中,企業的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資金來源的狀況往往取決于資金運用的效益。
2、融資風險。融資風險是指企業融資或籌資過程中所要面臨的風險。我們通常所指的融資風險是債務風險,即狹義的融資風險。只要企業有資金的借入,就必須按期還本付息,由其資本收益率和借款利率不確定所產生的風險。
三、民營企業融資風險辨識
本文從資金的來源不同即外源融資中的債券融資、商業信用融資、以及間接融資中的銀行貸款,民間借貸融資方式所產生的融資風險進行民營企業融資風險的辨識分析:
1、債券融資的風險。債券融資風險是指民營企業在利用發行債券方式籌集資金時,由于發行數量不當,發行價格、時機選擇、票面利率、還款方式等方面考慮欠佳等原因所造成的籌資成本過高,導致經營成果損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國的債券市場還是由政府控制,國債是債券市場的主流,企業債券只能是債券市場的配角。民營企業的比例非常低,大部分還不能上市流通。而且由于債券市場是政府監管,利率由政府決定,企業債券的同期利率都要比銀行的存款利率水平高40%。現在民營企業中成功發行債券融資的只有西安金花企業集團和重慶力帆,發行債券融資的門檻還是過高。
2、商業信用風險。商業信用是指企業之間相互提供的與商品交易直接相聯系的信用行為。對籌資企業來說商業信用包括賒購商品、商業承兌匯票、預收貨款、分期付款等幾種方式,是一種在經濟貿易中最常見的債權債務關系。
3、銀行貸款風險。銀行貸款是指銀行以一定的利率將資金發放給資金需求者,并約定期限償還的一種經濟行為。銀行貸款的特點是成本低、風險小,是企業貸款最理想的方式。民營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產生的融資風險有以下兩點:①財務風險。民營企業申請在商業銀行融資時,銀行要求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還本付息。如果經營不善,不能歸還借款,那么企業自身就要面臨破產關門的風險。②利率、匯率以及其他條件的浮動所帶來的風險。這些風險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也會使企業遭受一定的損失。例如企業從銀行,使用固定利率貸了一筆長期借款,但由于資金供求市場的變化,銀行的利率下調,那么企業按原定的固定利率將不得不多支付利息,融資成本增加。
4、民間借貸風險。隨著企業的發展,因向銀行貸款存在一定的難度,又急需獲得資金,此時,民營企業就會以高息向私人借款,即民間借貸。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與自然人、自然人與法人及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關系。民間借貸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點:①從短期來看,民營企業的貸款月利率8‰到30‰不等,甚至有的高達50‰。民間借貸的貸款利率幾乎都高于了民營企業的盈利水平,這無疑就增加了民營企業要面臨的還債壓力,甚至因此壓垮他們。②從中期來看,因房地產、大宗商品等具有可觀的利潤,相當多的民間借貸籌集的資金都投入其中。但房地產行業是一個變化多端的行業,價格下跌就會導致資金鏈一定的斷裂。最后年終結算期,因市場經濟的變化將給民營企業帶來一定的破產風險。③從長期來看,因利率的畸高,民間借貸吞噬了實體經濟一定的利潤,長期來看,并不利于民營企業的資金累積。更因為,民間借貸因尚無具體的法律保護,其不穩定性還有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將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隱患。
四、民營企業融資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根據民營企業不同融資方式所要面臨的融資風險,現從企業的內部———自身素質和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兩個方面,進行民營企業融資風險的內外部原因分析。
(一)融資風險的內部原因分析
1、民營企業的內部組織形式、管理模式和產權結構的限制。我國民營企業管理模式大多表現為家族式、粗放式管理,產權單一。民營企業實際仍是家族控制,即使采取了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等形式,采用現代管理和科學管理的很少。
2、民營企業自身信譽度相對較低,導致融資渠道狹窄。在市場經濟中,民營企業互相交易時最重要的就是信用。但現今制約民營企業融資與發展最大的障礙也是信用。在經濟貿易往來之中,各個民營企業之間的債務關系往往發展成了多角債務關系。例如,互相拖欠貨款。如果其中一個企業貨款收不回來,那就開始拖欠其他企業,連環反應發展為“多角債務鏈”關系。
3、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財務信息等透明度不高。在財務管理方面,民營企業中的收入、成本、資金等財務指標不明確,沒有詳細的財務規劃和預算,從而在企業運行中經常出現資金吃緊、成本增加等失控狀態。民營企業一般未能建立起規范的、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治理機制不健全,財務上普遍存在一個企業兩套賬、會計科目設置不合理、財務賬冊不完整、基礎的財務會計信息失真、賬實不符等違規現象
(二)融資風險的外部原因分析
1、法律法規不完善,法律保護滯后。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的主題一直都是大型國有企業,因此,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現行建立的各種法律制度有益于維護大型國有企業的權利義務,而不太適用于民營企業,他們缺乏一定的法律規范和法律保障。我國的經濟是由計劃經濟逐漸轉軌到現在的市場經濟,處于一個成長階段,所以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就導致了這種現象。
2、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政策限制,發展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轉型而來的,國有經濟作為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寵兒”,得到他們的強烈扶持,而民營企業是在國有經濟的夾縫中生存和發展起來的。目前,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因資本市場的所有制偏見和政策歧視,民營企業處于劣勢,社會地位得不到提升。
3、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惜貸”現象。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仍然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目前商業銀行對貸款的發放較為嚴格,實行貸款“誰放貸,誰負責收回”的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實行抵押率高達100%,降低不良資產的產生。銀行嚴格放貸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營企業融資的障礙。銀行貸款手續繁雜,也影響了民營企業貸款需求。一般說來,民營企業貸款資金需求一般具有“急、頻、短、小”特點,即貸款需要的急,頻率高,時間短,數額小,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因而增加了融資成本的代價和復雜程度。
作者:張鈺單位:西安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