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創新調整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新形勢發展要求企業經營管理理念進一步創新;促進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的戰略措施;企業管理創新的價值取向調整等進行講述。包括了轉變觀念,把管理創新作為企業經營戰略、建立有效機制,培育職業化的企業家隊伍、構建企業創新文化、加快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促進管理創新、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和諧統一、企業經營者必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21世紀,我國企業所處的大環境可以概括為市場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興起。新環境、新形勢對我國企業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企業管理僅靠傳統的管理模式、方法已遠遠不夠了。強化管理,不斷進行管理創新已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制勝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經營管理理念創新價值取向21世紀,我國企業所處的大環境可以概括為市場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興起。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所帶來的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使企業管理面臨著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同時,我國又加入了WTO,這使得我國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格局也必然從封閉型趨向開放型并處于日益全球化的進程之中。新環境、新形勢對我國企業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企業管理僅靠傳統的管理模式、方法已遠遠不夠了。強化管理,不斷進行管理創新已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制勝的根本保證。
一、新形勢發展要求企業經營管理理念進一步創新
近些年來,我國一些企業勇于參與國際競爭,在國際化經營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經營業績總體上還不理想,一個重要原因是經營的盲目性、短視性,缺乏戰略規劃能力。面對外國跨國公司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企業必須精心謀劃、運籌帷幄,找準跨國經營的切入點,集中優勢資源,進行戰略創新,這是跨國經營獲得成功的重要戰略要素。為此,我們要在經營的戰略觀念上不斷調整、更新,以適應新的國際競爭要求,提高國際化競爭水平。
21世紀的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的興起,將對我國企業管理提出嚴峻的挑戰,它要求企業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投入和應用,在經營決策上注重掌握和運用決策支持系統,在作業流程上進行重新安排或徹底更新;它要求企業減少管理層次,加快信息傳遞和反饋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它要求企業管理人員盡快轉變思維方式,更新知識結構,在管理思想上從重視物的管理轉向以人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業人員的學習能力;知識經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它要求人們重新審視企業與社會的關系,重視環境管理。
加入WTO這樣一個以市場經濟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經濟組織,會給我國企業的管理帶來諸多機遇,也預示著我國企業在經濟運行規則上的國際統一化。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加快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步伐,進一步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對資源的控制和產業的壟斷,直至完全退出一般性競爭市場,這將為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完全獨立自主地進行經營和管理創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上述種種趨勢都預示著企業運行和管理環境的劇烈變化,它必將迫使我國企業進一步加速推進自身的創新過程,并努力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促進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的戰略措施
1.轉變觀念,把管理創新作為企業經營戰略
思想觀念的陳舊和落后是企業管理創新的最大障礙。因此,企業領導必須具有現代企業管理意識,清楚現代管理模式對企業效益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管理創新在當前經濟競爭形勢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樹立科學管理思想,在此基礎上,更新我國企業的經營理念和戰略部署,增強集約化經營意識,從戰略的高度去推動企業的管理創新。
2.建立有效機制,培育職業化的企業家隊伍
創新經濟學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是最具有創新能力和影響力的人,他們不墨守陳規,不遵循循環流轉的軌道,卻常常創造性地改變這種軌道。目前我國企業管理創新效率不佳與企業家缺乏不無關系。因此,要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必須注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和造就一個主導管理創新前沿和領導市場競爭潮流的“企業家階層”,促進我國企業經營者職業化。
3.構建企業創新文化
企業要實現管理創新,也需要文化滲透,需要建立一個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業人本文化。良好的管理創新氛圍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為此,要培育企業強烈而持久的創新價值觀,形成強烈的創新認同感;構建企業管理創新的軟環境,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表彰創新英雄人物,發揮榜樣的積極作用;完善企業創新機制,形成強大的創新動力;設計創新文化禮儀以及創新文化網絡,宣傳創新的價值觀念來感染員工。
4.加快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促進管理創新
現代企業的競爭也是企業制度間的競爭。企業制度先進與否,企業制度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實踐證明:一些先鋒跨國經營企業無一例外地對原有企業制度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改革,實現了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即對原有企業進行了產權改造,實現了產權清晰,責權明確,對企業產權關系實行了全面的重組和建設,這是其跨國經營成功的重要原因和制度保證。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這些企業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從而加快了跨國經營的步伐,為企業更快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制度平臺。
三、企業管理創新的價值取向調整
應該看到,在現實的社會中,一些企業的高速增長帶著對社會和經濟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浪費。在這種情況下,明確企業和決策者的對外價值、決策者的使命感和責任尤為重要。企業家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是企業對整個經濟和社會做出貢獻,社會責任是企業管理創新價值取向的核心。
1.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和諧統一
企業是社會的一分子,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為社會發展盡一些義務。雖然社會效益和企業利潤有時會發生沖突,但更有相輔相成的一面。既要講究經濟效益,也要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能夠長期存在、永續經營的根本所在。我們必須引入企業社會效益經營理念,強調企業管理創新的社會價值取向。社會效益是企業獲得長期利益的重要保證。
2.企業經營者必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企業經營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注重社會效益和企業長期利益的一致性,在注重和追求社會效益的過程中獲取企業自身的最大利益,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的路子。雖然企業的目的是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但也要考慮經營活動對他人、對社會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要以社會倫理規范自身的經營活動,以民族責任感審視企業行為,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企業的發展不是以損害他人為前提,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只有企業經營者人人自律,企業才能有一個良好的整體發展環境。行業協會和企業家俱樂部等社會團體也要發揮作用,引導企業樹立管理創新的社會價值取向,大力宣傳先進企業和優秀企業家,形成示范效應。
管理創新,知易行難。創新未必成功,成功必須創新。關鍵在于動態而準確地把握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立足有限,找對位置。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企業先考慮做正確的事,然后考慮如何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關鍵在準確而動態地把握企業所處的位置。從某種意義上講,找準位置,既是戰略的選擇,也是戰略的執行,同時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