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生人生觀網絡環境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在網絡環境中我們會受到什么傷害
1信息意識淡薄
不能很好地適應網絡環境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缺少法律和道德的制約,是一個相當自由的世界。網絡的互動性和平等性,又使得人們可以在一個對等的環境中接收和傳播信息。一些網絡商家為了贏利不顧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在網絡上播放含有色情、暴力的電影,使他們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由于中學生處在一個特殊時期,信息意識比較薄弱,對網絡上的信息判斷能力不強。在我們當中,很多同學因為上網,落下了功課,將自己的學業拋之腦后;在我們深刻體驗QQ帶來的網上交流的新感覺時,已無法逃脫它的“光影”,年少的我們被套在虛擬的世界里,迷失在網絡中。
2認知結構的偏差、個體不成熟
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網絡行為網上的世界繽紛多彩就免不了其中夾雜著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觀念,這對于一些自制力差和獵奇心強的學生極具吸引力和誘惑力,他們在網絡上極易放縱自己,完全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中學生對自己網絡行為能力的自控缺失而陷入網絡游戲且不思學習的人比比皆是,因此我們許多家長視網絡為洪水猛獸,我們許多專家也形象地稱網絡為“電子海洛因”,一“吸”就上隱,戒也戒不掉,百害而無一利。關于上網而荒廢學業、傷害身體的報導也時現媒體。
3虛幻的信息會對中學生的人生觀形成造成影響
中學生熱衷于網絡交往中可能出現對現實交往的冷漠,將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混同。我們知道:虛(擬)與實(在)一直是人類文化中的一對矛盾。網絡時代的“虛擬實在”技術確確實實地正在徹底改變人們的實在觀,改變著“虛”與“實”的關系。電子技術提供的虛擬現實正在淡化著我們在傳統生活中形成的那種實實在在的“現實感”。這并不表明人們開始進入“非現實”的時代,而恰恰說明“現實”的含義發生了巨大變化。一部分中學生認為只有在網絡上才能找到自我和安慰,網絡造成學生與家人之間交往和勾通日漸減少。大多數學生上網只是為了聊天,有一部分學生因沉迷于網絡里不能自拔而患上“網絡成癮綜合癥”,將網絡世界和現實生活混淆,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孤獨自避不合群,甚至有自殺的傾向。
4網絡信息的泛濫會對中學生的道德品質造成影響
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可以說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學術信息、娛樂信息、經濟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黃色、暴力信息混雜在一起,使網絡成為信息的“萬花筒”。從有關專家的調查中得知:在網絡上的非學術性信息中,47%以上與色情有關,每天約有2萬張色情照片進入互聯網。由于大多數黃色網站可以隨意進入,導致許多青少年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誤入黃網。其中,部分自控能力較強的中學生,會選擇快速退出,自覺抵制黃毒的侵害;而那些好奇心強、意志脆弱的中學生就不同了,他們往往抵擋不住誘惑,深深地陷入黃色泥潭不能自拔。
二加強引導,提升學生的自控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了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條款,但可操作性不強,還缺乏必要的懲罰性條款,執法力度弱。對法律的普及、宣傳也不夠。此外,缺少針對網絡成癮癥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專業機構,缺乏及時救助的措施,一旦孩子出現成癮問題,家長干著急,不知怎么辦。
1加強教育引導和完善網絡管理
我們要了解當代中學生,準確把握中學生特點和需求,規劃未來社會發展藍圖,構建新的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針對中學生思想尚未成熟、識別能力弱、容易受到誤導等特點和要求,對中學生進行正面的教育引導。因此必須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努力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強化愛國主義意識和宏揚民族精神,建立自覺抵制不良思潮和外來腐朽文化的思想防線,提高對信息的識別能力和政治敏銳力。我們要深入探討網絡、中學生、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主動占領網絡陣地。同時,我們要積極做好防范措施,嚴厲打擊網上違法行為。要利用技術手段,在校園網上安裝防火墻和監控軟件,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網絡安全管理的立體體系。學校要抓好“網上圖書館”的建設。要加強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大力宣傳與電腦網絡行為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中學生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約束、自我保護能力。
2普及網絡知識,提高對網絡的正確認識
網絡給予了我們浩瀚的信息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困繞,因此,在中學生中間我們要大力宣揚網絡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進步,同時要積極面對網絡上的一些負面信息,不要談“網”色變。現在的中學生以獨生子女為多,在家中比較孤獨,從心理上說是最渴望能與人交往的,但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可能會給他們特別是內向性格的人帶來壓力,網絡恰好給了他們一個新的交往空間和相對寬松、平等的環境。在網絡化的今天,我們要鼓勵和引導中學生參加積極、有意義的現實活動,體驗有形世界,感受和意識自我、他人的真實存在,形成發展共處、共事、共同生活的社會交往能力,并能以真實的“人”的身份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增強自身的實踐性。
3借助網絡力量,培養中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身體雖已逐漸發育成熟,然而在智慧、認識、情緒調控、社會經驗等諸方面,仍延續兒童不成熟的水準。由于生理方面的快速發展,使得他們的個人需要、人生理想、生活信念和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對生活的態度以及應付環境的行為方式與心理體驗等,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依靠點就會從網絡上去尋尋覓覓,因此,我們要順應潮流,借助網絡的力量,大力宣揚正面的、積極向上的好人好事,在中學生中形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學習力量。不久前有一篇報道上說:一位高度癱瘓的女孩,憑著堅強的毅然力及對網絡的一份執著,終于在互聯網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意志堅定的人才能在繁雜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我們中學生要想在網絡中暢游,就要自覺遵守網絡道德規范,自覺抵制不良網絡信息的侵蝕,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才能在網絡信息海洋中不會迷失方面。
4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宣傳網絡文化安全知識,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在信息社會中,一名高素質的教育工作者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對信息和網絡積極認同,深入了解且有良好的悟性,能通過網絡與學生、學生家長交流,才能在濃郁的現代信息技術氛圍中,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實現引導中學生網絡文化的目的。充分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安全保護條例》、《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等法律法規,關注新聞媒體報道中涉及學生上網引發的一些事件如:上網后引發的犯罪,上網時間過長猝死于網吧、網吧失火等信息及時地傳遞學生。通過這些事例,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到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增強對網絡文化的識別能力、選擇能力和自律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增強網絡道德責任感;也可以利用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辯論會、板報、宣傳資料等各種形式,提高學生對網絡的科學認識,加深學生對網絡道德認識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5加強網絡道德健康教育
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免疫力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等單位共同的《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表達了我們的心聲。我們要學習網絡道德規范,懂得基本的對與錯、是與非,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分清網上善惡美丑的界限,激發對美好的網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規范。遵守公約,爭做網絡文明的使者。在無限寬廣的網絡天地里倡導文明新風,營造健康的網絡道德環境,增強網絡安全意識,監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隱患,維護正常的網絡運行秩序,促進網絡的健康發展。要通過各種媒體力量,宣傳網絡的積極作用,增強中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過介紹和推薦適合中學生瀏覽的健康網站、開辟主體聊天室、現身說法等形式,讓中學生深刻了解沉溺網絡和在不健康網吧上網的危害。注重增強中學生的自律意識,教育中學生不沉浸于網上聊天、游戲等虛擬世界,不瀏覽、制作、轉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謾罵語言聊天,不輕易和不曾相識的網友約會,教育中學生自覺遵守互聯網道德規范,自覺抵制不良網絡信息的侵蝕。
作者:陳宏海單位:廣州市花都區秀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