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信息公開中的黨群眾路線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信息公開的目的體現了群眾路線的本質內涵
高校教職工是高等院校的主要建設者,是學校實施改革和創新發展的主力軍。高校信息公開工作是聯系廣大師生員工、社會公眾和學校的紐帶,是擴大群眾參與以及保障人民群眾對學校發展的監督權、參與權、知情權與決策權的一種有效方法,目的是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廣大教職工了解學校工作、參與學校管理的有效渠道。鄧小平同志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并以此作為評價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標準。群眾路線強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工作過程中始終做到“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可見,信息公開的目的充分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了群眾路線的本質內涵。
2.信息公開的內容體現了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
2010年5月教育部了《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2014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清單包含基本信息、招生考試信息、財務、資產及收費信息、人事師資信息、教學質量信息、學生管理服務信息、學風建設信息、學位學科信息、對外交流與合作信息和其他信息共10大類信息,細化為50項內容,涵蓋了高校管理的各個方面。高校信息公開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事務類信息,包括學校基本情況、組織機構、規章制度等信息,目的是讓廣大教職工了解學校;二是決策類信息,包括學校事業發展規劃、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關系到師生員工的大事等信息,目的是讓廣大教職工了解學校發展,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積極參與學校發展討論,使決策更加體現民意,更加科學合理,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三是熱點類信息,包括招生、財務、基建、領導干部的社會兼職等受關注度較高的信息,目的是讓教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發表意見,暢通民主渠道。從信息公開的內容來看,充分體現了群眾路線“為民務實清廉”的基本要求。
3.信息公開的過程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群眾路線的觀點在與時俱進中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其不變的靈魂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高校的發展需要全體師生員工的積極參與,凝心聚力,發揮集體智慧,集思廣益。但如何真正有效地吸引廣大師生員工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學校的發展建設中呢?首要問題就是要有效、及時地公開學校各類信息,即及時公開學校各類事項的決策過程和決策結果,暢通信息渠道,營造公開氛圍,切實發揮師生員工在學校發展和監督中的作用。可見,信息公開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原則。通過信息公開可以促進高校的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和社會力量辦好學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有效推進學校工作,加快學校的發展。
二、以群眾路線推動高校信息公開工作的實現路徑
信息公開工作是群眾路線落實到高校層面的具體體現,以群眾路線為引領,推動高校信息公開工作,就是要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與高校信息公開工作相融合、相統一,將群眾路線貫穿于信息公開的全過程。以群眾路線來指導推動信息公開工作。
1.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服務于群眾的理念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信息公開是群眾路線落實到高校的具體體現,信息公開的過程就是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把群眾的事情交給群眾來辦,通過信息公開的渠道,使公開的內容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的過程。信息公開工作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高校信息公開工作體現我們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廣大師生員工既是信息公開工作的積極參與者,又是信息公開工作的評議監督者。信息公開工作是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紐帶,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服務于群眾的理念是做好信息公開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2.建立健全信息公開的體制機制
信息公開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學校改革發展的方方面面,與教職工的切身利益也密切相關。高校信息公開若沒有相應配套的制度建設,信息公開就缺乏相應的保障機制,公開也就成為了一句空話。做好信息公開工作,要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公開的體制機制,提高信息公開的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水平。首先,根據《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完善信息公開的基本制度,包括主動公開和已申請公開的制度,保障學校信息公開工作的正常運作和規范運行,使學校信息公開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健全學校信息公開工作考核制度、社會評議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定期對信息公開工作進行考核、評議。再次,建立信息公開的激勵與監督檢查機制。激勵機制包括上級主管部門將高校開展信息公開的情況作為獲得經費支持的重要依據和優化高校內部信息公開的評價機制。監督檢查機制包括主管部門和監察機關對信息公開的實施情況進行的監督檢查和師生員工對信息公開的監督檢查以及引入社會第三方對高校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評議。最后,在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的基礎上,高位思考,統籌謀劃,形成一套操作性強、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公開工作的體制和機制。
3.加大群眾參與,拓寬信息公開渠道
加大信息公開過程中的群眾參與,不斷擴大信息公開的范圍,增加公開信息的覆蓋面,不斷豐富信息公開的形式和內容,更多地賦予群眾的信息請求權,促進學校與師生員工以及社會公眾的信息互動。高校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通過不同的渠道,采用不同的信息服務設施,使群眾在更方便的時間、地點,通過更便捷的途徑,得到需要的信息,從而提高行政效能,使管理向服務的方向發展,建立信息的互動回應機制,提升高校的內在發展動力,加快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
作者:潘洪冰 劉精晶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