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育方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現階段我國高職教育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缺陷
1、培養目標缺乏針對性
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指明了人才培養的方向,是教學設置和教學開展的基礎。旅游管理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專業,更為注重實踐操作和實踐技能的培養。但是,國內旅游管理的辦學只是單純停留在數量增長的層面,而對于培養目標卻沒有明確定位。由于旅游業需求的增長,高職院校盲目開設旅游管理專業。對于旅游行業需要何種人才,行業技能要求,行業導向是什么都沒有清晰的概念。缺乏針對性的培養目標,就很難合理的規劃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一方面教學工作就只能籠統的停留在一些廣泛性的理論教學上,課程脫離實際。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實操訓練泛濫,理論學習薄弱。培養出的人才只具備基本技能而沒有專業知識儲備,無法從事高層工作。因為現階段旅游專業的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定位模糊,所以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片面、單一,這不僅影響學生工作的適應程度,還影響了旅游業人才儲備的結構不合理。
2、課程及教育體系設置缺乏合理性
上文曾提及,旅游業屬于交叉性較強的學科,涉及了人文、地理、歷史等諸多領域。旅游管理專業更是旅游和管理密不可分,管理學的基本知識都要有多涉略。但是現今的高職教育旅游管理專業依舊沿襲傳統的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充分理解旅游管理專業的特色。在此學科領域研究出一套課程體系后,就一直沿用下來,而沒有考慮教學對象在地域上、層次上的差別。有的院校甚至忽略旅游管理的主體特色,直接把傳統的管理專業課程直接安插到課程設置中。除了增加幾門相應的專業課,其他課程與對應的學科課程無差別。這些問題都反映了教育者沒有形成專業研究,建立課程體系的概念。課程設置是否顧忌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課程之間是否能夠銜接,形成一個體系。這些教育工作者并沒有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課程設置沒有與行業發展同步。旅游業緊隨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但是很多學校的課程設置具有滯后性。院校不能根據旅游業發展需要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主觀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陀^上,影響學生知識結構的及時調整??梢?,必須加快課程體系改變的步伐。
3、人才培養缺乏可靠實操平臺
高職教育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強調應用能力,強調實踐能力的專業。即使學校提供相關設施加強學生鍛煉,但不能同真正的工作崗位相提并論。目前旅游管理專業主要在國際旅行社和高級飯店進行實習。實習單位多數選擇指派他們從事非一線工作。學生工作停留在廉價勞動層面,最終可能也沒有熟悉旅游行業的工作過程,工作技巧。至于專業技能,工作素養是否得到訓練則是更成問題。由于穩定的實習基地較少,學生實踐鍛煉很難得到實際成效。
二、高職教育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改進策略
1、明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立足點,只有明確了人才培養的目標才能科學的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項目。要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就要深入了解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和教育規律。首先,旅游管理專業與以理論型培養目標為主的高等教育類型不同。旅游專業主要屬于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從事服務類管理類第一線工作輸出。吉林農業大學閆榮明所著碩士論文《高等職業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指出:高等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主要是其根本任務是培養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二是以技術應用能力為要求設計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以適應企業需求為目的;三是對畢業生的要求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四是它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②。其次旅游管理專業屬于交叉性專業,管理學是專業基礎,融合其他學科特點。對培養的知識面提出要求。實踐性也是專業不可或缺的特點之一。從行業發展來看,我國旅游業不再是“低起點高增速”的外延式發展,現代行業對單方面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逐漸減少,主要轉向復合型人才,實踐型人才的需求。說明了現代社會的人才需求結構正在逐步改變。因此從以上專業特點來看,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人才培養需要理論與實踐全方面的發展;樹立地域性區別的觀念,滿足不同地域的旅游發展需求;隨時跟進行業變化,保持現念,提高行業素質;掌握現代旅游管理技能;打造實踐力、應變力和創新力合一的復合型人才,能夠在各級各類旅游企業單位第一線從事工作的應用性高級專業人才。人才培養目標要突出以下幾個特征:與高等教育相比,專業要突出實踐性和應用性,與中等職業教育相比則要突出理論知識層次的深入性,強化管理思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隨時調整教育體系。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培養人際、創新、管理三種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培養比重。
2、根據就業導向完善教育體系,優化課程設置
高職教育的教育體系是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規定了教學目的、內容、進度、方式。旅游專業的教育規劃要注重人才相應能力素質的培養,實現學生文化知識、專業理論和實操能力有機結合。由于旅游管理專業的應用特性要求,所以理論和實踐課程比例要做相應調整,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專業理論課要形成體系,增強綜合性。旅游管理專業個課程之間不能孤立或產生重復內容,而需要相互聯系,形成一致性。把旅游專業的課程和管理類經類等學科內容按照應用目的結合起來。比如旅游經濟學、旅游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等。專業實踐課強調真實性和實用性。旅游行業是服務行業的一種,所以只有在真實性更強的環境中才能讓學生掌握顧客服務,管理應變的能力。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管理決策的能力。因此實踐課要盡量還原社會氛圍,并突出功能性強的實踐課程。比如旅行社客戶接待、模擬導游接待等。公共課用于培養工作素質。旅游行業工作不規范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從業人員素質問題,因此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還要注重學生工作素質的培養。公共課提供基礎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身心素質。以便更好的融入工作,融入社會。但要注意公共課與專業課程設置的比例問題。素質熏陶是一種潛移默化,因此公共課不需要過多的灌輸,可以組織校園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點是要輔助專業學習效率的更大發揮。
3、走產學結合道路
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缺乏實踐平臺問題,應該走“產學結合”道路。即將生產與實踐學習有機結合,以加強企業與學校合作聯系。主要方式有企業出資建立校內實訓基地。一方面為學校實踐提供資源,提高了實踐質量。另一方面學??梢猿蔀槠髽I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第二平臺,為企業輸送新鮮血液提供有力保障。第二是“訂單式”的培養方案,即院校與社會單位共同提出培養計劃。按照企業需求制定教學目標、計劃、內容。企業參與教學和研究過程,完成教學后向企業輸送人才。實現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通過本文論述,主要對高等職業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體系上有了新的認識。從對專業培養模式缺陷的探討可以看出,我國教育模式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模式的束縛。對專業特性,行業人才需求結構也沒有清晰的認識。因此,現階段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要做到建立應用型為主的理念,把握學科特點。通過明確培養目標,健全教育體系,優化課程設置這幾點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結合時展,行業需求調整教學結構,促進高職教育旅游管理合理健康的發展。
作者:張坤單位:山西戲劇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