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務信用體系建設潛在的危機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商務信用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社會信用框架中,占據核心地位。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先推進商務信用體系。社會經濟生活缺乏信用,許多商家和消費者深受其害。常見的表現方式有以下幾個方面:合同違約、債務拖欠、偷逃稅費、走私套匯、商業欺詐、假冒偽劣等等。以下幾組媒體披露的
1、人民銀行研究局引用的調查資料:因信用缺失造成企業直接和間接損失每年高達5855億,相當全國財政收入36.8%,受此影響GDP減少約2個百分點。其中逃廢債1800億,合同欺詐55億,產假售假造成損失2000億,因三角債和現款交易增加財務費用2000億。
2、國家工商局一份研究資料表明:合同交易只占整個交易量的30%,履約率僅60%左右。
3、國家審計署2002年對1290家國有企業審計的結果表明,有67%的企業財務報表存在不實現象。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樣的:
一是在向成熟市場經濟過渡中,財富快速積累的時代特征使得商業道德觀發生了變形和扭曲;
二是市場本身對經濟高速增長準備不足,無論在信息透明度與對稱性、交易運行的制衡機制、政府監管手段,還是在法律引導與約束方面都存在許多空白或缺陷。以上種種,使得商務信用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社會要加快建立商務信用體系。
二、完善的商務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
1、市場經濟越發達,對信用體系的要求越強烈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指的是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要靠信用手段來實現。美國經濟總量中,信用交易占到80%以上,最顯著的例證是它發行的巨額國債,國家以信用為擔保,而能集全球之財力為己所用。信用交易提供了貨物、服務和資金最大限度地快速周轉機制,周轉越快,發展越快。從原始的現款交易,到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商業信用票據、存貸款、擔保、保險等信用工具;從進出口現匯結算,到信用證、付款交單、承兌交單乃至賒帳;目的都是一個:擴大交易量,縮短交易期。在這種情形下,一個能夠保證交易安全的商務信用體系非常重要,它既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又是經濟健康運行的穩定器。
2、信用體系的建立依賴于完善的社會評價機制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無論自然人還是法人(企業),誠信與否,要靠社會評價才能算數。因此,商務信用的建設首先需要一整套社會評價機制。
經濟學的博奕理論描繪了一個非合作的納什均衡:買賣雙方都講信用,按時交貨付款,大家都得利,但沒有暴利;買賣雙方一個講信用,另一個不講,結果不講信用的人得了暴利,講信用的吃了虧;于是雙方開始互不信任,都不再講信用,結果大家都沒有利。市場交易因此萎縮,經濟發展因此受損,博奕陷入了所謂“囚徒困境”。如何解決上述困境,形成良性的社會機制?這就需要有一套社會信用評價機制,以便把失信的人排除在正常交易之外,這樣,合作均衡的模式就可以建立。如果我們把剛才的假設加入兩個變量:“交易行為是由多人參與的競爭性行為”,“交易行為是一個重復的長期的經濟現象”,情況就會發生變化。競爭使得買賣雙方增加了選擇余地,守信的伙伴會替代舊的失信者,從而壓縮了失信者再博弈的空間;交易的重復性創造了長期穩定的獲利機會,從而在福利增長的總量上偏向守信者。于是面對現實,大家就都會傾向選擇誠信的交易。市場經濟的競爭性與市場交易的重復性是建立合作均衡的基本條件。因此,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和長期化的本質,就是構造商務信用評價機制的理論基礎。
構造這種良性的社會機制,是信用體系建設要完成的任務。
第一,把每次博奕透明化??建立社會信用記錄數據庫,優點、污點都記錄在案,并且讓社會成員能查閱到,做到信息是可知的;
第二,建立通暢的信息傳遞渠道??通過建立各種中介組織和專業的信用管理服務機構,使得信用信息合法流通與運轉,并且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各種各樣的信用管理增值服務;
第三,對失信的人或事建立懲戒機制??讓失信者不敢再犯、無力再犯或者干脆出局,這主要是政府要辦的事情。
3、信用體系建設需要有強制性的法律規范做保障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以道德為支撐,以產權為基礎,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法律是一切誠信運作機制的保障,是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根本依據。在立法和執法層面上,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建立社會信用管理、信息披露與合理使用的法律法規,為社會公眾依法了解和使用公共信用信息,保護企業正常開展業務,中介組織開展信用專業服務提供法制保障;
二是制定以保護產權為基礎的社會信用發展政策,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發展和信用交易規模擴張;
三是建立健全政府、社會中介組織、企業的信用自律制度和信用風險管理制度,使得信用管理有章可循;
四是制定統一的行業信用標準規范,支持全社會信用信息逐步開放共享;
五是嚴格監管商業活動的守法情況,在經濟管理法律框架下,打擊社會經濟生活中失信違法現象,約束商業活動遵紀守法,提高社會整體信用等級。
三、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內容
商務信用體系是一種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機制,它綜合運用各種社會力量和制度約束,共同促進社會信用的完善和發展,鼓勵和弘揚守信行為,制約和懲罰失信行為,保障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和規范運行。它至少包含以下幾個層面:
1、商務信用體系的倫理價值
商務信用體系的內在倫理價值是“誠信”二字。誠,是道德規范的要求,要求商人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以誠信為經營基本原則和理念,遵守職業道德,提倡誠實守信、公平公正、正直良心等道德準則,這樣才能使市場經濟在良性的軌道上運行,廠商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信,則主要是指社會應該建立起一個剛性的信用約束機制,依靠一整套完整的國家法律規范和信用管理機制、信用應用技術,來達到經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目的。在信用體系建設中,需要導入并重視商業倫理教育。哈佛商學院給CEO們講的第一課,不是經營技巧而是商業倫理,其要旨在于說明金錢本質的多義性。
2、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的五大方面
(1)鼓勵信用工具的投放和信用交易擴大,積極推廣消費信貸,信用賒銷、信用融資、個人信用卡業務等信用交易的發展,推動社會信用經濟規模迅速發展。在此基礎上,信用體系建設才能有效地發揮功能性作用。
(2)建立社會公共信用信息披露機制,界定信用信息的合法公開與合理使用范圍,為公眾共享公共信用信息提供法律保障。
(3)建立政府對信用交易的有效監管及失信懲罰機制,打擊社會經濟生活中失信違法現象,約束商業活動遵紀守法,提高社會整體信用等級。
(4)積極培育信用中介機構和行業自律組織,推動專業化、市場化的信用管理增值服務,促進并規范信用管理服務業發展。
(5)加強信用道德規范和信用知識教育,既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又要大力普及現代市場經濟的信用文化和信用專業知識,開展各種層次的信用管理專業培訓,提升企業和個人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3、商務信用體系的終極目的
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的終極目的是保證市場主體交易的安全性,為市場和企業、消費者服務。建立商務信用體系,是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提高其市場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降低風險和成本。它主要從兩個方面來推動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其一,提供更多、更完善的信用工具,鼓勵企業和個人充分利用信用手段開展生產、經營和消費,從而加速經濟增長速度,使我國盡快進入信用經濟社會。
其二,加強對信用經濟正常運行的保護和監管,在立法、行政監督、行業自律、專業咨詢管理服務等方面構建社會信用經濟立體的、全方位的保障。因此,在信用體系建設的價值取向上要向為市場主體服務傾斜,避免把信用體系建設狹隘地理解為是政府轉變職能,加強監管的手段,防止把信用體系建成政府“形象工程”。
4、商務信用體系的角色定位
在我國商務信用體系建設中,各方面的角色定位和科學分工十分重要。政府、中介組織和專業服務機構、企業三者之間應該各負其責,不要越位、錯位,也不要缺位。政府要做工作是:規劃和立法,社會誠信教育建設,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公開制度,促進信用管理行業發展等;中介組織和專業機構要做的是:提供更多的信用技術手段,根據市場需要加大信用工具的投放,擴大信用交易,積極引進信用管理與咨詢服務;企業則主要是盡快建立自身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積極使用各種信用工具進行經營與發展,同時建立起遵紀守法的信用文化和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