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患關系不和睦的變現和緩解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醫患關系”實際上是一個以醫務人員為主體的群體同一個以患者為中心的群體之間的關系,是以醫療過程中所發生的聯系為紐帶,是一種特殊的社會人際關系。“醫”是指包括醫生、護士、藥檢與管理等人員在內的醫務人員群體,“患”是指包括患者和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親屬、監護人員以及其所在的工作部門、單位等群體[1]。目前我國醫患關系總體趨勢是好的,但從現狀來看,醫患關系不和諧音符增多,雙方沖突不斷發生,越來越多的人們對目前的醫患關系表示出明顯的不滿和指責,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醫患關系是社會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醫患關系,和諧的醫患關系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1目前醫患關系不和諧的表現
1.1醫患雙方缺乏足夠的尊重與信任
隨著許多患者利益受損事件的公諸于眾,人們對醫療機構的不信任感逐漸上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一個課題組,在2007年對北京市民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的730份有效問卷顯示:僅36.58%患者對醫生完全信任,9.32%患者對醫生完全不信任,超過一半的患者對醫生半信半疑[2]。所發生的“八毛門”、“錄音門”之類事件反映出患者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影響到了正常的醫療活動,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1.2醫患糾紛增多醫療索賠數額越來越高
從廣義講醫患糾紛是指病人或家屬對患者診療護理過程不滿意,認為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過程中有失誤,對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傷殘或死亡以及診療過程中,加重了病人痛苦等情況,要求衛生行政部門或司法機關追究責任或賠償損失的事件,在未查明事實真相之前,統稱為醫患糾紛。近年來,由于患者維護權利的意識提高,患者對醫務人員、醫療機構不信任因素的增加加劇了醫療糾紛數量的上升,同時醫療索賠數額也越來越高。
1.3醫院惡性暴力事件增多
衛生部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全國醫療暴力事件共發生10248件,到2010年陡增至17243件。醫患糾紛發生后,有70%以上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事件;60%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死后家屬在醫院內擺花圈、拉橫幅、設靈堂等情況,其中的43.68%有暴力傾向或發展成暴力事件;96%的受訪醫生表示其所在醫院發生過醫療暴力事件,認為醫院正常工作受到嚴重干擾,正常診療活動也受影響[3]。北京同仁醫院“徐文”事件、湖北武漢協和醫院暴力沖突、江西南昌市第一醫院發生血腥械斗等暴力事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參與暴力襲醫的人員往往身份復雜,有患者家屬、社會閑散人員,甚至是“黑幫老大”。近幾年社會上又出現職業“醫鬧”。職業“醫鬧”是指當患者與醫院發生糾紛卻又不能通過合法的途徑獲得解決時,由無業人員組成的以患者或患者家屬名義攻擊醫院,妨礙醫院正常工作,以求獲得賠償后參與分紅的專門的暫時性組織,俗稱職業“醫鬧”。近年來,因醫鬧介入的糾紛往往釀成暴力事件,而這些暴力事件,又加劇了醫患之間的緊張關系。
2醫患關系不和諧的原因
2.1體制機制的因素
1992年9月23日,衛生部了《關于深化衛生改革的幾點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忻鞔_提出:要把醫院辦成經濟實體或實行企業化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行浮動定價、同行定價和自行定價。在持續20多年的改革實踐中,在這種醫療衛生體制下,政府投入嚴重不足,醫院的發展建設和運行主要靠醫療服務創收來解決,醫院出現了逐利傾向,優先考慮醫院和醫生本人的經濟利益,而把病人的健康利益放在次要地位,醫療費用節節攀升,使得群眾特別是農村居民、弱勢群體承擔不起,于是有了“看病貴”的現象。在這種醫療衛生體制下,造成全國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均,據統計,全國醫療衛生資源中80%集中在城市,特別是幾個大城市,20%在農村。這種分布格局必然導致群眾特別是農村居民、弱勢群體“看病難”。
2.2醫方因素
由于醫院過度醫療,醫生開大處方、收紅包,對病人不負責任而釀成的醫療事故、糾紛造成醫患關系緊張;夸大其詞的醫、藥宣傳使群眾對醫、藥機構的信任度下降;部分醫務人員在醫務活動中服務態度淡漠,過度依賴大型設備等高科技手段,忽視與病人的接觸和交流,忽視病人的心理需求,對病人缺乏熱情、耐心,甚至敷衍草率歧視患者,缺乏良好的溝通技巧。中國醫師協會的統計表明,90%以上的醫患糾紛實際上是由溝通不當引起的。
2.3患者及家屬的因素
由于目前社會保障水平相對較低,群體間差距大,有些群體醫療費用自付比例高,群眾對“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不滿;對醫療工作和醫學知識缺乏了解,對醫療診療的效果期望值過高,認為有病到醫院就一定能治好,治不好就是醫院醫生的過錯;極個別患者或家屬素質較差。
3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對策
①建立公平、公正的醫學鑒定機制。目前我國醫療糾紛處理的主要渠道有訴訟、行政調解、醫療事故鑒定等。但由于耗時長、成本高、難度大,患方大多數選擇“私了”。而“私了”的結果是“醫鬧”猖獗,醫院不安寧,因此加速建立公平、公正的醫學鑒定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②不斷建立、完善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和醫療責任保險制度。
③醫院應抓好全員的規范培訓工作,從體制、機制等多方面入手,進一步提高全體醫務人員與患者的溝通能力與技巧,讓患者真正看到、感受到醫務工作者的服務熱情,從而獲得患者的理解、信任和配合。
④建立聯動機制打擊暴力襲醫行為。對以煽動醫療暴力事件從中獲利的鬧事者應予以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