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狀況及原因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全面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文件對實踐育人工作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結合學校自身特點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研究,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實踐活動探索。為了調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課題組在河南省范圍內選擇牟、鄭州、開封等地的七所高職院校開展問卷調查。
1.1總體狀況良好,主流積極健康向上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我省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狀況總體狀況良好,主流積極健康。
(1)對學校思政課實踐活動開展狀況總體評價較好。
在對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狀況調查中,學生對思政課教師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上能夠持認同的態度,如在問卷的第1題關于學校思想課老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的題的調查中,有59.35%和67.93%的學生選擇了思政課教師的講課經常會有學生的參與和互動,能夠經常舉辦一些討論、辯論、專題講座和視頻教學等活動。在問卷第8題學校經常舉辦的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的選擇中,有76.96%和58.15%的學生選擇了學校能夠開展各類社團活動和主題教育活動。
(2)學生對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及意義有積極的認識。
在對學生參與意愿和對參與思想課實踐活動和各類校園文化活動意義的調查中,學生的參與意愿比較強烈,對參與實踐活動的意義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在問卷第2題對你最喜歡的思政課教學方式一題的調查中,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仍然是討論、辯論、情景劇、多媒體等多樣化教學方式的結合,這一數據占73.15%。在問卷第7題對實踐育人重要性認識的調查中,學生在總體上表現出比較高的評價和認知,有60.43%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學生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54.02%的學生選擇在利將課堂所學政治理論內化了學生的政治信仰和行為習慣等。
(3)學生能夠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參與范圍較廣,人數比較多。
在對學生具體參與行為的調查中,學生表現積極的參與意識與參與表現,如在問卷第11題對學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次數的調查中,多數學生參加過不同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有20.22%的學生參加過一次校園文化活動,有29.46%的學生參加過兩次以上,有24.57%的學生參加過三次以上,25.22%學生參加過四次以上。在問卷第16題對你有參加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者活動的經歷一問的調查中,有59.35%的學生選擇有參加過此類活動的經歷。
(4)學生對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給予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
在對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調查中,學生多數認為,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如問卷的第3題你認為學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調查中,被調查學生中有76%的人認為教學效果“非常好”或“好”。在問卷第12題對你們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否能夠實現覆蓋大學生學生一題的調查中,有19.57%的學生選擇所有學生都可以參加,有29.46%的學生選擇想參加的同學都可以參加,這說明現階段,各個學校組織活動的數量和效果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1.2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大多限于課堂內進行。
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仍然在課堂內進行,教師采用傳統的片面、單向灌輸的方式,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在問卷第5題問及你所在學校思政課是否經常進行實踐育人教學活動一題的調查中,有39.02%的學生選擇不經常進行,有33.80%的學生選擇偶爾進行,有12.93%的學生選擇從不進行,這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實踐教學無疑為提升思政課教學開拓新的思路和提高的空間。
(2)思政課實踐教學沒有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在思政課實踐育人中的作用。
校園文化活動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優質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塑造學生高尚道德人格、提升學生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課題組在關于校園文化開展狀況的調查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如問卷第13題中對你所在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的調查中發現,有30.43%的學生選擇活動品位不高,有64.46%的學生選擇場地、設備、管理、經費等方面存在問題。在問卷第14題對校園文化活動的設計是否新穎、富有創意和特色鮮明的調查中,有39.02%的學生選擇沒有什么特色,有18.70%的學生選擇內容陳舊,年年如此,這說明當前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活動與思政課的教學結合不夠密切,校園文化活動沒有充分發揮其涵育文明、提升精神、陶冶情操等方面的實踐育人功能。
(3)校外實踐活動開展不充分,實踐育人效果不佳。
社區服務、暑期社會實踐及考察活動、社會調查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從校內向校外的拓展與延伸,當前高職院校的社會實踐活動還存在不少問題。如在問卷第16題對學生是否有過社區服務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經歷的調查中,有41.63%的學生選擇未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在問卷第19題你認為當前你們學校社會實踐活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的調查中,有41.30%的學生選擇活動開展經常性不夠,有38.15%的學生選擇活動目的性、針對性不強,這說明,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活動沒有能夠將活動內容、形式、育人目標、實施辦法等與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專業特點和需求、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結合起來,導致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專業特色、區域特色和行業特色。
(4)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過程中的思政教育開展不夠。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適合高職院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如果校企合作中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的實現,也容易培養出有才無德的危險人才。在調查中問卷第26題中對你所在用人單位是否開展過對實習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時,有64.02%的學生選擇偶爾開展過,有13.15%的學生選擇從未開展過。在問卷第27題中對你認為用人單位是否有必要對實習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時,而多數學生認為實習單位有必要開展此類教育。校企合作中,學校希望企業承擔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但是目前大部分企業社會責任感不足、追求利潤為第一要務,不愿意主動承擔這項責任。
2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育人問題的原因分析
2.1教育理念的偏差制約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
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現了鮮明的政治性和階級性,把思想政治教育教條化、絕對化、標準化,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發展的多樣性要求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陷入了固定的教學模式之中,在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也僅僅是一種形式,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能夠實現自我豐富、自我發展和自我創新。在學生層面,受當前教育的功利化影響,把順利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作為稱量人生價值的標準。在這一功利化心態的驅使下,多數學生認為學好專業課、掌握1~2門專業技術和專業技能更為重要,在學習中偏重熱門專業和熱門課程的學習,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之中,而對于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課程和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應有的熱情,認為思政課是可有可無的課程,缺乏學習興趣。
2.2學校領導重視不夠,缺乏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各項保障措施
高職院校的領導都高度重視專業建設和專業技能的訓練,把主要財力、物力都用在專業的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教材與課程建設等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更多停留在口頭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基地建設、學生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方面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沒有能夠制定具體的實踐課教材、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教學計劃和考試考核具體措施,還存在著壓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時和減少思政課教師外出考察和實踐學習的機會。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思政課實踐育人工作的開展,致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開展難以為繼。
2.3企業用人導向的功利化導致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活動開展不足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是高職院校為培養高技能、應用性的高素質人才被廣泛應用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專業理論課教學與實踐實訓技能訓練的結合,融教學做一體化,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提高專業技術和操作能力。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和調查中發現,由于企業用人的功利化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教與學脫節的現象,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過程中存在著用人單位和學校過多關注學生的實踐技能而淡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與教育,不考慮學生未來成長發展可持續性和忠誠度,也不愿意承擔本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對學生過多強調專業技能的培訓而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進行思想道德素質的培訓。
作者:王一琛 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