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書畫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國繪畫主張“以形寫神”,通過“形”來表現“神”。實際上中國繪畫的“形神論”中的“形”指的就是中國繪畫的符號體系,即“形”為能指,“神”即所指,其最終目的是追求“形神兼備”的藝術符號。例如竹子的“竹”字就是把自然的竹子作為一個符號來表達的結果。竹子在月光之下,投影在素色的窗子上面,形成了竹子婆娑多姿的外觀形象,中國書畫將之歸納為我們現在所見的“竹”字和竹的繪畫方式,因此在《芥子園畫譜》里面,竹子有“個”字點、“介”字點等的表現方法,實際上它就是一種符號的構成方法和創作方法。同樣,我們現代藝術設計的標志設計、紋樣圖形設計和物象的歸納設計等,實際上也是跟中國書畫形成一種暗合。現代藝術設計也可以被視作一種符號藝術形式,圖案、標志、裝飾物等被運用于現代藝術設計作品中的時候,其本身就是一個設計符號藝術。現代符號理論在設計中的運用產生了建筑符號學、烏爾姆設計學院的符號學、建筑語意學、產品符號學、產品語意學,④在藝術設計中,我們還可以歸類有圖像性符號、指示性符號、象征性符號。⑤這些理論仍然指導著今天的藝術設計實踐。因此,我們認為中國書畫與現代藝術設計都同屬符號的藝術。
表現方法相同
現代藝術設計特別是平面設計是通過點、線、面的形式表現于二維空間里面,在二維空間里面塑造畫面的視覺結構,體現元素之間的疏密、穿插、節奏等關系,體現設計思想和理論,這與中國書畫的創作思想是一樣的,比如謝赫六法論中所提到的“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六法實際上就是以點、線、面為基礎,通過積點成線,積線成面的方法,營造出書畫作品。點、線、面是藝術作品表達構成的一種方法,通常我們認為素描是繪畫基礎,而藝術設計的基礎通常是三大構成,它們都是以點、線、面的表現形式來表現畫面、構成畫面。中國畫的畫面結構是由無數的點和線來構成的,中國畫的十八描里有棗核描、柳葉描等,山水畫里有刮鐵皴、斧劈皴等皴法,這些描法、皴法等實際上就是通過積點成線,積線成面來完成的。比如用中國畫的表現方式繪畫一幅荷花,荷葉可以稱之為點,葉脈作為小點和線,荷葉的枝干上的很多小刺可以繪成一條長線,從而組成點、線、面共同構成的畫面。藝術設計中的平面構成通常不以物體的具象為表現特征,著重從物體、現象的要素“點、線、面”開始,反映自然現象運動變化的規律性及抽象性,這些“點、線、面”設計要素可以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如建筑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廣告設計、裝潢設計、染織設計等。中國書畫作品和現代平面設計作品都是通過在二維空間之內進行設計創作,在二維空間內表現視覺形態,將點、線、面的元素巧妙地組合在二維空間之中,表現出豐富多彩的視覺魅力。中國書畫作品和設計作品所表現的立體與空間是通過色彩的明暗、透視、光影等表現形式,利用人的視覺錯覺和對形象記憶的固定性在二維空間內來顯現出來,其不同于雕塑等三維作品。通過二維空間來表現視覺形態雖然不能如三維作品一樣展現出完整的形態,但恰恰是二維作品的優勢,能夠給人無盡的遐想。中國書畫遵從散點透視,在二維平面形成畫面,構成視覺韻律、節奏韻律,從而達到視覺傳達效果。
表現形式與發展形態殊途同歸
在中國書畫的發展過程中,到元代基本形成了今天中國書畫的表現體系,即詩、書、畫、印表現形式的完善。實際上在現代設計當中,如平面設計、包裝設計也是完整地體現了中國書畫的表現體系風格,平面設計、包裝設計也同樣蘊含了類似詩、書、畫、印的表現形式,即平面設計亦講究技藝流程、節奏、圖案、文案表述、圖形標志。例如日本吸收了中國書畫詩、書、畫、印表現形式,運用于包裝設計之中,即在一塊大的平面之內,設計有黑色的大色塊、線條以及紅色印章,表現出強烈中國書畫風格的同時也體現了特有的日本設計風格。中國書畫講究意境的體現,實際上在現代設計當中也需要體現意境的追求,如果一個設計師沒有良好的心境,對產品沒有了解,不懂得對產品推介及運用,不了解受眾的心理訴求,則不能很好地完成一個設計作品。因此,在現代設計過程中同樣講究心境和意境,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現代設計作品既能夠體現民族風格,又能結合現代藝術設計技術,體現出中國設計師特有的民族風格。中國書畫與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也呈現出殊途同歸的發展形態。中國書畫藝術的演進歷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以來,西方繪畫思潮一直沖擊和影響著中國書畫的發展,逐漸豐富和發展了中國書畫的技術,特別是造型技術、色彩技法等科學方法的引入使中國書畫及其思想出現了新的發展。“八五”新潮前后,這種以借鑒和吸收西方技法觀念達到了一種新的高度,使得中國書畫的傳統精神及理念受到了很大沖擊。但時過境遷,隨著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文化自覺、自信得到增強,人們越來越發現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書畫本身有其強烈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中國書畫藝術又開始回歸傳統。改革開放后人們同樣在各個層面廣泛地接觸現代藝術設計,開始學習、模仿西方的設計技術和經驗,在廣告、裝潢、建筑、服裝、陶瓷、產品等方面都得到跨越式發展。20世紀末期,隨著中國社會大規模工業化建設,市場經濟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國家開始重視并發展文化產業,開始注重民族傳統文化建設,因此,在藝術設計層面上,人們亦開始回歸本土,在設計作品中融入民族風格。例如著名華人設計史靳埭強先生設計的平面設計作品將中國書畫藝術與現代設計進行了合理的融合,也因此,其設計作品在國際設計界享有盛名。
結語
中國傳統書畫能夠引申到現代設計的方方面面,將中國書畫的形式融合到現代設計當中則能夠使現代設計體現民族風格,從而表現出世界特點。比如日本引入我國的書畫表現形式,經過融合吸收,創造性地設計出具有日本特點的浮世繪、簡筆書法等。例如日本按照本民族的審美習慣與要求,將浮世繪運用到藝術設計里面,不管是運用到服裝、廣告上,還是運用到寺廟的墻壁畫以及屏風上等,都體現出鮮明的民族風格。中國書畫詩、書、畫、印表現體系實際上也暗合了現代藝術設計的黃金色彩的搭配規律,即黑、白、紅、金。墨色代表著設計畫面的厚重度,白色代表著畫面的明亮度,紅色代表著設計畫面的濃艷度,金色是中性色,在黑白紅三色之間起到視覺緩沖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吸收和借鑒中國書畫藝術形式是中國現代藝術設計民族風格的形成和發展的必要趨勢。
作者:俞崧黃建福單位: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