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農合補償政策下農村合作醫療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將濟南市開展新農合的縣(市、區)按家庭人均純收入由高到低排序并分為三層,每層次隨機抽取1個縣(市、區),分別為經濟相對發達的章丘市、經濟中等發達的長清區和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平陰縣。2007年每個樣本縣按經濟狀況隨機抽取6個鄉鎮,每個鄉鎮隨機抽取6個村,根據每個村的戶主花名冊進行等距抽樣,每村抽取30戶農村居民,共調查3240戶,調查人數為11543人。2009年以2007年的調查為基礎,從2007年的6個鄉鎮中按經濟狀況抽取3個鄉鎮,每個鄉鎮抽取與2007年相同的村,每村從2007年的30戶中抽取約20戶左右的家庭,共調查985戶,調查人數為3699人。2012年以2007年為基礎,抽取相同鄉鎮,相同村以及相同的家庭,若被調查家庭不在,不選擇其他家庭替代,共調查2174戶,調查人數為8111人。本研究以2009年調查的數據為基礎,確保每個個體在三年之中至少調查兩次,選取三年個體水平上的非均衡面板數據為最終研究樣本,共2600戶,9020人。其中三年樣本過去一年(2006年、2008年和2011年)住院人次數分別為155人次、150人次和113人次為本研究的分析對象,住院家庭的參合率為100.00%。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在調查對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入戶面訪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基本情況,社會經濟狀況和醫療保險參加情況,調查前1年住院服務利用和費用報銷情況等。
1.2.2費用貼現計算方法
為控制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根據濟南市醫療保健消費價格指數(2008年定為基年)對2006年和2011年住院費用進行折算。
1.2.3住院費用模型
用傳統的線性回歸對住院費用進行回歸分析時,存在著嚴格的限制,要求線性、正態分布和方差齊。但是在實際分析中很難同時符合這些要求,住院費用的分布并不滿足正態性;而且住院費用的影響因素也不一定可以線性相加。本研究采用廣義線性回歸模型(GLM)分析新農合補償政策變化對住院費用的影響,通過ModifiedPark檢驗設定連接函數為Log函數,分布類型為Gamma分布。分別以住院自付費用和補償費用為因變量,自變量關鍵變量為新農合補償政策(補償比、起付線和封頂線),其他控制變量包括個人和戶主社會人口學特征、家庭特征、健康需要相關變量和住院情況相關變量等。
2結果
2.1基本情況
新農合補償前三年住院費用分別為6306.91元、5764.00元和8427.07元;補償后住院費用分別為5540.47元、5046.06元和5612.71元;實際補償比分別為12.15%、12.46%和33.40%。
2.2新農合補償政策變量對住院患者自付費用影響分析
從模型結果可以看出,新農合補償水平因素中補償比和起付線對自付住院費用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名義補償比和實際補償比與自付費用呈反比;有起付線與沒有起付線相比,自付費用較高。另外,在名義補償比模型中,封頂線與自付費用呈反比,在實際補償比模型中影響沒有統計學意義。與住院相關的住院天數與自付住院費用呈正比,與住院一周以內相比,住院兩周及兩周以上的自付住院費用呈增加的趨勢,住院時間越長,費用越高。住院機構與自付住院費用呈正比,與鄉鎮衛生院相比,縣級醫院和縣級以上醫院的自付住院費用呈顯著增加的趨勢。其他控制變量,經濟狀況與自付住院費用成正比。自評健康狀況與自付住院費用成反比,住院患者的個人基本情況(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和婚姻狀況)、戶主基本情況(性別、職業、受教育程度)、家庭規模、慢性病患病情況對自付住院費用的影響沒有統計學意義。
2.3新農合補償政策變量對住院補償費用影響分析
從模型結果可以看出,新農合補償政策變量中補償比對補償費用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名義補償比和實際補償比與補償費用呈正比,即補償比越高,補償受益程度越高。有無起付線和封頂線對補償受益程度的影響沒有統計學意義。與住院相關的住院天數與單次住院補償費用呈正比,與住院一周以內相比,住院兩周及兩周以上的住院補償費用呈增加的趨勢,住院時間越長,補償越高。在實際補償比模型中,住院機構與住院補償費用呈正比,與鄉鎮衛生院相比,縣級醫院和縣級以上醫院的住院補償費用呈顯著增加的趨勢。其他控制變量,高收入組與低收入組相比,職業為農民與非農民相比,獲得的住院補償費用較高。住院患者的其他個人基本情況(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狀況)、戶主基本情況(性別、職業和受教育程度)、家庭規模、慢性病患病情況及健康自評狀況對住院補償費用影響沒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與建議
本研究分析了新農合補償政策對住院患者過去一年次均自付費用的影響,從結果可以看出,三年實際住院補償比是增加的,與以前研究的結果一致。從模型結果可以看出,新農合補償比的提高能夠增加住院服務的可負擔性,表現為名義補償比和實際補償比與自付費用呈反比,即補償比越高,自付費用越低。新農合名義補償水平和實際補償水平的提高能夠顯著的降低住院患者的自付費用。但從基本情況看出,三年補償后自付費用沒有顯著降低,可能是由于住院機構和住院天數的影響。從新農合補償政策對住院患者受益補償費用的影響可以看出,新農合名義補償水平和實際補償水平能夠顯著的增加住院患者的補償費用。雖然實際補償比例有所提高,但是住院費用仍在上漲,補償的費用大部分被住院費用的上漲所抵消。起付線的設置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自付費用,但是對補償受益程度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建議完善適宜的新農合補償水平,在提高補償水平的同時要控制總費用的增長,防止農村居民因住院總費用的增長水平超過補償水平的增長而導致的疾病經濟負擔。研究結果顯示,住院天數兩周及兩周以上能夠顯著增加自付費用和補償費用,并且與鄉鎮衛生院相比,縣級醫院和縣級以上醫院的住院自付費用和補償費用呈顯著增加的趨勢,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由政策可以得知,住院機構級別越高,補償比越低,出現住院機構級別與單次住院補償費用呈正比的原因可能是在級別高的醫院總住院費用較高,因此,即使補償比低,所得的補償費用也相對較高。建議縮短住院天數,提高服務質量,并且合理引導就醫流向,降低患者自付費用,在補償費用方面,完善各級醫療機構的合理報銷比例,制定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的報銷政策,以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
作者:郭娜朱大偉王健單位: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藥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