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國康復醫學發展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康復醫學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殘疾人和有各種功能障礙以致影響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病者。據中國殘聯報道,我國以上三種康復對象的人數已經超過2億,再加上一些急性傷病及術后患者,需要康復服務的人數還將增加。這一龐大的需要康復服務的群體急需培養一大批康復醫學人才。
(一)殘疾人的康復需求狀況
國務院1987年組組進行殘疾人狀況抽樣調查,表明中國大陸至少有6000萬殘疾人(還沒包括1987年至今的增量),占全國總人口的5q0,平均每5個家庭中就有1個家庭有殘疾人。目前各類殘疾人所占的比例為:視力殘疾人877萬人,占14.6%;聽力語言殘疾人2057萬人,占34.390:智力殘疾人1182萬人,占19.7%;肢體殘疾人877萬人,占14.6%;精神殘疾人225萬人,占3.8%;多重和其他殘疾人782萬人,占1390。60%殘疾人有不同程度的康復需求,約3600萬。今年開展的殘疾人狀況抽樣調查結果所得出的數量可能會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二)慢性病患者的康復需求
我國慢性病患者己經超過2個多億,其中高血壓患者就達到1.3億,幸存的腦卒中患者就有600萬,75%喪失了勞動能力,40%有嚴重的肢體殘疾,需要康復服務的患者有200一350萬人,而目前能得到康復服務的人只有1萬多人/年。還有糖尿病患者2500萬人,加上潛在的危險人群,受糖尿病威脅的人數超過4000萬,因糖尿病造成足壞死而截肢的比例是10一25%,需要康復的人數有150一350萬,但目前提供康復服務的能力也不到1萬人/年。僅就以上兩項相加,就需要再建300家大型的康復中心,需要康復醫學人才3一5萬人。還有因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腫瘤、骨關節病、創傷等引起的慢性功能障礙患者,對康復服務的需求量更大。
(三)中老年人的康復需求
截止1999年10月1日,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26億,并以年均3ry0的速度增長。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達到2.5億,而且,50cy0的老年人對康復服務有需求。按此推測,目前,我國有6000多萬老年人需要康復服務,而真正能夠得到康復服務的老年人不到0.1%。另外,有大量的更年期婦女因出現嚴重的骨關節病等問題需要綜合性的保健和康復服務,僅北京就有300多萬有購買意愿和能力的更年期婦女需要康復服務,但沒有一家醫院能提供這種專業性的康復服務。
(四)意外傷害者的康復需求
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導致各種意外傷害事故劇增。有人估計,每年因各種意外傷害導致殘疾需要康復的人數超過10萬人,累計起來也是一個很大的群體。
二、目前中國的康復服務資源嚴重缺乏
面對巨大的社會需求,中國目前擁有的康復服務資源卻嚴重缺乏,服務水平還很低,缺乏專業性,明顯影響康復服務的效果。1988年國家把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逐步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把白內障復明、兒麻后遺癥矯治和聾兒聽力語言訓練三項搶救性康復工程作為重點。1988年建立中國大陸第一家綜合性殘疾人康復研究機構—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目前己建立26家省級殘聯康復中心,加上地、市及部分縣級康復中心,已達1500多家。經過巧年的艱苦努力,600萬殘疾人得到康復,包括386萬盲人重見光明、17萬低視力者走出朦朧、16萬聾兒接受聽力語言訓練、123萬重癥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療和康復、72萬兒麻后遺癥及其他肢體殘疾人得到手術矯治、52萬肢體殘疾和智力殘疾兒童得到康復訓練服務。15年的成績雖然顯著,但仍然只有10%的殘疾人或16.7%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大多數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尚未得到滿足,康復服務的現狀與殘疾人的康復需求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不相稱,雖然衛生部要求三級綜合醫院都要建立康復醫學科,但大部分康復醫學科都還停留于中醫理療科的水平上,還沒有形成完整、有效、專業化的康復服務流程和模式,跟不上國際康復醫學發展的步伐。由于康復科在綜合醫院還不是一個重點科室,其發展沒有受到醫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其規模和服務能力非常有限。
三、嚴重缺乏康復技術人才是康復醫學發展的瓶頸
(一)我國目前按人口配置康復治療師的狀況與世界各國的差距
以物理治療師為例,1998年世界各國物理治療師人數與人口的比值在145.63一0.2/10萬人口之間,平均為56.7/10萬人口,2000年作業治療師平均值在16.5/10萬人口,合計大約70/10萬人口(語言治療師、假肢矯形器師等還未計算在內)。我國目前的康復治療師配各與世界各國的差距相當大。
(二)我國現有康復治療師的數量
據粗略估計,我國現有康復治療師約5640人,按衛生部標準,康復治療師人數應為康復醫師人數的2倍,實際上,康復醫師的數量也存在很大的缺口。據北京市2001年調查lS所三級醫院,康復治療師符合衛生部標準要求的醫院僅占57.6ry0,北京市的缺額尚且如此大,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三)我國2005年和2010年康復治療師的需求量
國內的有關專家聯合起來,進行了一項系統的調查研究,預計從2003年起至2005年,大體上仍以現有醫療機構數量為基數,康復醫學科和康復治療師設置的達標率逐步提高至80%一90%,則康復治療師到2005年的需求量為14244一15466人,約15000人,見表3。到2010年的需求量是35210人。
(四)未來5年我國需要培養的康復醫學才人數量與缺口
我國目前只有5000多名康復治療師,而2005年社會需要的康復治療師的數量是15000名,缺口是10000名。2010年我國社會需要的康復治療師的數量是35000名,未來5年的培養缺口起碼在30000名左右,而目前我國每年只能培養700多名康復治療師,其教育的缺口之大可想而知。另據權威專家測算,未來巧年我國需要康復技術人員30萬人,PT(物理療法)師18萬人,0T(作業療法)師9萬人,P0(假肢與矯形器制作)師3,5萬人,ST(語言治療)師1.5萬人,而目前全國從事康復工作的專業人員還不到2萬人。
四、社會對康復醫學的認識阻礙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
目前,社會各界對康復及康復醫學的認識還存在很多誤區,這對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極為不利。首先是需要康復服務的病、傷、殘者及其家庭的康復及康復醫學的認識不足,很多人沒有及時接受康復服務,錯過了最佳康復時機。康復服務的知識還沒有得到普及,大部分人對康復缺乏基本的了解,認為康復就是健身、理療、中醫推拿、按摩,這明顯阻礙人們對康復服務的利用。其次是醫學界本身對康復及康復醫學的認識不足,醫學院校還沒有普遍建立康復醫學教研室,沒有形成專業化的研究與師資隊伍,這對康復醫學學科的發展極為不利。由于醫學院校還沒有普遍把康復醫學作為一門醫學生的必修課程,醫學生對康復醫學缺乏完整的了解,這不利于康復醫學知識在醫學界的普及。同時,由于綜合醫院管理者對康復醫學認識不高,沒有把康復醫學作為一個重點專業科室來發展,僅僅是按要求設置一個邊緣科室而已,根本談不上發展康復醫學。最關鍵的是政策制定者對康復醫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國家醫療保險制度還沒有正式把康復服務納入報銷范圍,各種意外傷害保險也對康復服務有很大的限制,特別是國家還沒有考慮就康復服務建立專門的保險體系或制度。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需要政府在康復醫學教育、職稱系列的建立、人才資格認定及康復服務的利用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這樣才能引導中國的康復醫學步入專業化、正規化的快速發展軌道。
五、中國發展康復醫學的戰略
(一)利用各種途徑和方式,大力普及康復醫學知識。
(二)積極發展康復醫學教育,尤其是要加快康復治療師的培養。
(三)盡快在醫學院校普遍建立康復醫學教研室,加強康復醫學的基礎研究和學科教育,形成康復醫學專業研究和師資隊伍,促進學科的發展。
(四)加深對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的認識,開展康復醫學科資格認證,促進康復醫學科朝專業化發展。
(五)加快制定各種相關政策,鼓勵發展和利用康復醫學。
(六)加強中西醫結合康復醫學體系與服務體系的研究,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發展中國特色的康復醫學。
(七)加強國內國際技術合作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