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工作考評實施細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在新的起點上推進教育事業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決定》(發號)、《縣鄉鎮政府教育工作考評辦法》(府號)文件精神,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辦好充滿活力的教育,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年)》和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切實履行教育工作職能為己任,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為全縣教育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營造優良的氛圍和環境。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縣鄉鎮政府教育工作考評辦法》貫徹落實情況督導工作,促使全縣各鄉鎮政府牢固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助推我縣教育事業在新的起點上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督導考評時間
年7月25日至28日
四、督導考評對象
各鄉、鎮人民政府、九連山林場、東坑、黃沙管委會
五、督導考評內容
1、履行領導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制訂本鄉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和措施,-學年度召開兩次黨政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教育工作。建立鄉鎮領導聯系學校和班級制度,不定期到學校、班級聽課、召開座談會或調研工作3次以上,為學校解決實際困難或問題。
2、營造尊師重教氛圍。認真制定-學年獎教方案,年教師節召開了教師表彰大會,慰問教師,要有鄉(鎮、場、管委會)主要負責人講話資料,有通報、圖片、獎勵資金等資料。
3、學校網點調整。根據城鎮化建設,鄉村建制調整及學齡人口變化等情況,按相對集中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則,制定科學的中小學網點布局調整方案,并積極宣傳政策法規,認真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確保轄區內中小學網點調整方案實施到位。
4、保學控輟工作。制定《XXX鄉(鎮、場、管委會)保學控輟措施》在圩鎮、村(居)委會醒目處進行公示。村長、各部門負責人、中小學校長向鄉(鎮)長遞交保學控輟責任狀,并采取有力措施,組織鄉、村干部及教師切實做好勸學工作,確保學齡兒童少年全部入學,達到保學控輟控制指標,要有勸學記錄等資料。
5、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由各鄉(鎮、場、管委會)綜治辦牽頭,組織相關人員每學期對學校校園周邊環境進行一次集中整治,年整治不少于兩次,要有記錄、整改通知、情況通報等資料。
6、安全工作。切實把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制定相關制度,落實部門工作責任,抓好學校安全工作,確保轄區內無溺水死亡食物中毒現象。
7、職業培訓工作。根據年縣培訓計劃要求,積極開展新農民培訓,全面完成培訓任務,要有機構、有場所、有名單、有資料、有教師,督促所在鄉鎮初中完成縣教體局下達的職業中專招生指標。
8、教育項目征地工作。優先安排教育項目建設用地,并及時做好征地拆遷工作。
9、鄉鎮公辦幼兒園。學前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有學前教育管理機構,設立了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啟動了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上級要求。
10、社會化獎教助學工作。鄉(鎮、場、管委會)制定了社會化獎教助學章程,有機構、有資金及資金發放表。
11、留守兒童教育。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機制,由團縣委、縣婦聯牽頭,實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程”,有農村留守兒童活動場所,有工作舉措。
12、教育教學質量。小學、初中教學質量的評分以縣教體局-學年度綜合考核得分為依據。
13、加分項目。
(1)按照規定已全部辦完中小學土地證、房產證、林業產權證的鄉鎮加2分。
(2)鄉鎮支持教育工作,自籌資金每萬元加1分,累計加分不超過5分(社會捐助資金不算)。
(3)加分以累計加分計算。
14、扣分項目。
(1)本年度轄區內學校發生安全事故,非教學期間造成學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死亡等案例的,扣10分。
(2)當地群眾到學校干擾正常教學秩序,產生糾紛未及時處理,造成嚴重后果扣1分。
(3)小學、初中輟學率超過1%、3%的分別扣0.5分,每超過1個百分點扣0.5分。
(4)以累計扣分計算。
六、考評方式
督導考評組通過聽、看、查、訪、談等形式對照《縣鄉鎮政府教育工作考評實施細則》逐項計分。
七、考評結果
1、鄉(鎮、場、管委會)教育工作考評綜合得分85分以上為達標,鄉鎮綜合得分84.9分以下的鄉(鎮、場、管委會)為不達標鄉鎮。
2、考評小組將考評結果報縣委、縣政府領導審定后,考評結果列入縣政府對鄉(鎮、場、管委會)政府政績考核,兌現資金。
3、對獲教育工作考評達標(綜合得分85分以上),列前5名的鄉(鎮、場、管委會)在年教師節總結表彰大會上進行通報表彰,并授予-學年度“教育工作先進鄉鎮”榮譽稱號,發資金各5000元,資金主要用于獎勵鄉(鎮、場、管委會)黨政主要領導,分管教育工作的領導。
4、對考評不達標的鄉(鎮、場、管委會)在全縣通報批評,其鄉鎮主要領導向縣委、縣政府作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