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松突圓蚧預防和除治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目的意義
去年9月,我縣林業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松突圓蚧系統監測和專項調查核實,發現松突圓蚧已經自然傳播入侵我縣。疫情發生區主要分布在九連山(林場、保護區)、楊村鎮、武當鎮(含棋棠山林場小河背)三個鄉鎮。有蟲面積為36000畝,均為輕度發生。
由于松突圓蚧的自然傳播入侵速率主要與寄主、天敵和氣候條件等有關。目前我縣53萬多畝廣闊的松林,已構成自然傳播的基礎條件;松突圓蚧的天敵種群少且數量短期內還不能達到峰值,難以抑制松突圓蚧種群數量的發展。從氣候條件分析,與廣東相近的環境條件已具備松突圓蚧自然傳播條件。從松突圓蚧實際自然傳播情況分析,年傳播擴展速率可達10—20公里。綜合上述有關因素預警,若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預計三年內自然傳播的松突圓蚧發生面積將達到30萬畝以上,預計導致10萬畝松林重度成災。從松突圓蚧入侵危害的后果來看,松樹連續二、三年受害后,可造成成片林木死亡。因此,松突圓蚧一旦擴散蔓延,必將導致全縣松林生態系統嚴重破壞,給林業生產帶來巨大損失,并嚴重影響我縣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進程。實施松突圓蚧預防除治工作對于鞏固造林綠化成果,保護森林資源,保障我縣經濟發展和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工作目標
開展松突圓蚧的預防和除治是保護松林生態的需要,各地要有力實施本方案,及時控制、壓縮疫情。力爭不出現重度以上的疫情。疫情發生區的闊葉樹混交比例應達到30%以上;到“十一五”期末,疫情新增面積不超過20萬畝,疫情得到控制。
三、工作內容
(一)監測預警
1、監測點布局。全縣行政區域內松林分布區均列入監測范圍。根據疫情發生區加密布設,預防區合理布設的原則,按照每個監測點數量(密度)應達到1—3萬畝松林面積的要求,兼顧監測工作量,全縣共建立50個監測預報點。
2、監測方法。九連山(林場、保護區)、楊村鎮、武當鎮在執行《國家級森林病蟲害中心測報點松突圓蚧監測、預測預報辦法(試行)》的基礎上,每月開展疫情動態調查。
其他鄉(鎮、場、管委會)監測方法適用《國家級森林病蟲害中心測報點松突圓蚧監測、預測預報辦法(試行)》。
3、風險性評估。按《國家級森林病蟲害中心測報點松突圓蚧監測、預測預報辦法(試行)》實施調查后,由縣林業局及時組織專家進行疫情風險性分析。提出疫情風險性評估報告和防控決策,及時向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和縣人民政府報告。
4、報告制度。由各鄉(鎮、場、管委會)組織人員,集中時間和力量,突擊抓好松突圓蚧的專項調查工作,于5月中旬前形成調查報告并附松林分布圖(含災情分布圖)報送縣林業局。實行每月“零報告”制度。按規定格式和要求向縣森防站報送疫情動態。
(二)檢疫封鎖
1、檢疫封鎖。由縣森防站負責,履行檢疫工作職能,規范松類加工單位行為,每月對有關松類加工單位進行現場檢疫和進行檢疫除害處理。
2、檢疫檢查。由縣橫崗木材檢查站履行檢疫檢查職能,嚴禁帶有“兩蚧”的濕地松、火炬松、馬尾松等松屬植物的苗木、接穗、新生球果、針葉束和帶疫情的原木、小徑材、薪水炭材等傳入或傳出。
3、疫木監管。由縣林業局負責,按規定嚴禁采伐松類商品材。因除治需要更新采伐松樹,須按有關規定程序批準后,由縣森防站和上級檢疫機構實行全過程監管。采伐的松木,全部剝皮處理,采伐剩余物就地銷毀。
(三)疫情除治
1、營林技術。對中度以上的松樹、瀕死木和衰弱木全面進行塊狀采伐。原木就地剝皮,剩余物銷毀。對輕度以上發生的松樹進行適度修枝,所有修剪的枝條和剩余物就地銷毀。采伐后當年內補植鄉土樹種(禁止補植松類樹種)。疫情發生區五年后闊葉樹比例不少于30%,疫情重度發生區闊葉樹比例達到50%,加速形成自然屏障。
2、無公害農藥防治技術。根據生產和自然保護區需要,積極開展無公害農藥的防治試驗。篩選防效高,無公害的應急農藥,提高科學防治水平。
3、生物防治技術。重點開展觀測和繁育天敵。進一步觀測本地寄生蜂、瓢蟲科等天敵,確認具體天敵種類后,開展繁育試驗和推廣應用,加速提高松林的防御和自控功能。
4、聯防聯治。為加強防范松突圓蚧疫情擴散蔓延,建立健全松突圓蚧等重大外來有害生物聯防聯治組織。加強疫情動態信息、預防和除治經驗等交流,確保疫情及時發現和科學防控。
四、保障機制
(一)組織機構
縣松材線蟲等重大外來生物災害預防和除治工作指揮部應負責指揮全縣松突圓蚧預防和除治工作。指揮部組成人員詳見龍府辦字[]60號《關于成立縣松材線蟲病等重大外來生物災害預防和除治工作指揮部的通知》,組成成員單位職責詳見龍府發號《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縣松材線蟲病等重大外來生物災害預防和除治工作應急預案的通知》,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詳見龍府辦字[2006]13號《關于印發縣松突圓蚧預防和除治應急預案的通知》。各鄉(鎮、場、管委會)應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切實加強轄區內松突圓蚧防控工作,并明確各職能部門職責,及時解決防控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經費投入和勞力組織應給予保障。
(二)技術支撐
由國家、省、市林業部門提供監測、除治等技術指導??h林業局應組織開展松突圓蚧多學科疫情防控技術攻關。聘請高等院校、生產單位等有關專家,承擔相關科技攻關課題或項目,增加防控技術儲備量。
(三)防治專業隊伍
以縣森林防火專業隊為基礎,組建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業隊,由縣林業局負責,落實職能、強化技術培訓,加強實戰演練,保障防控工作的正常運行。
(四)物資和經費籌措
由縣林業局負責,根據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籌措救災經費和物資。并根據疫情發生特點,儲備適量的藥劑、藥械及其它物資。同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制定松突圓蚧工程防治方案,爭取國家項目和資金的支持。
(五)防治能力體系
建立縣、鄉兩級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和防治減災體系。加強縣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建設,落實人員和職責,完善基礎設施,提高防治能力。
(六)責任事故追究
在松突圓蚧預防和除治工作中,對不負責任、造成嚴重損失的,將按照《贛州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責任制度》追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