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廢舊農膜收回利用工作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地膜覆蓋特別是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大面積推廣,農膜使用量逐年增大,造成的白色污染”問題也日益凸顯。據調查,全縣農業生產中地膜覆蓋面積年均保持在20萬畝,每年產生的廢舊農膜達1100噸,農村居民生活產生的塑料袋、塑料瓶等其它廢舊塑料制品達300噸。廢舊農膜主要成分為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自然條件下很難降解,殘存期達20年以上,如不及時清理回收,土壤中的殘膜量會逐年積累。農膜碎片進入土壤后,將會改變土壤物理性質,降低土壤透氣性,嚴重影響農作物根系生長,導致農作物減產。目前,縣尚未建立農膜回收體系,大量廢舊農膜隨意棄置,回收利用率極低,嚴重影響了農村環境衛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既是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關鍵環節,也是發展循環農業、推進農村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各級各部門要把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防治農田“白色污染”工作作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科學發展、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提高認識,強化措施,積極宣傳廢舊農膜污染的危害性及回收再利用的重大意義,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防治“白色污染”自覺性和積極性,努力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社會形成走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環境友好、生態文明發展道路的共識。
二、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目標任務
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全縣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總體思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政府倡導、企業帶動、網點回收、群眾參與”思路,堅持“個體投入為主、政府扶持為輔”原則,建立龍頭企業加工利用、回收網點積極收集、廣大農戶撿拾交售的市場化運作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監督管理,推動農村塑料廢棄物變廢為寶、變害為利、變棄為用,有效治理農村生活環境和農業面源污染。
1回收網絡建設目標。各鄉鎮設立廢舊農膜臨時機動回收網(點)2個。
2加工利用目標。全縣建立以廢舊農膜加工利用為主的龍頭企業1戶。占廢舊農膜年產生量的50%
3污染治理目標。全縣農田殘膜撿拾率達到60%以上。參與污染治理積極性明顯提高,農村廢舊農膜及塑料包裝袋亂棄亂扔現象基本杜絕,農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觀。
三、切實提高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水平
加快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再生和資源化利用,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循環經濟理念。變廢為寶,化害為利,促進農村污染減排,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環利用和可持續利用。
1建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一要抓好廢舊農膜臨時機動回收站(點)建設。各鄉鎮要按照輻射面廣、方便收購的原則。組織2戶以上本鄉鎮家庭勞動力充足、有運輸(農用車等)工具的農戶,廢舊農膜較為集中的村社統一規劃設立廢舊農膜臨時機動回收站(點)2處以上,負責收購廢舊農膜。同時,要加強收購網點管理,提高收購人員防火、機械操作安全意識,保證回收網點正常開展工作。二要抓好收購企業建設。經過考察論證,初步確定由源茂廢舊農膜回收加工廠作為我縣廢舊農膜定點收購加工企業。農牧局要幫助企業多方籌措資金,盡快完成加工生產線改擴建,切實提高加工生產能力,確保加工量占全縣廢舊農膜年生產量50%以上。三要積極引進推廣新技術。要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引進廢舊農膜加工再生顆粒、生產防水防漏材料、生產塑料編織袋、裂解加工生產燃油等新技術、新產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2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宣傳。各鄉鎮和農牧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等平臺。多渠道、深層次、全方位對“白色污染”危害性進行深入宣傳,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地膜污染危害長遠性、嚴重性的認識,努力培養農民群眾不亂丟廢舊地膜的良好習慣,進一步增強農民群眾對殘留地膜回收的自覺性。
3積極推廣農膜科學使用技術。推廣一膜兩年用、適時揭膜、機械拾膜等技術。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08mm超薄地膜,以降低廢舊地膜的撿拾難度;積極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可降解和無污染的環保型農膜新產品,逐步取代傳統塑料薄膜;開展試點示范,樹立防治廢舊農膜污染的典型,向農民展示推廣農膜科學使用和回收利用新技術。
4建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激勵機制。大力扶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各個環節。根據全縣農膜使用總量,縣上采取政府支持、資金扶持相結合的辦法。縣政府投入20.45萬元,用于廢舊農膜回收補貼。其中對設立廢舊農膜機動收購站(點)達到2個的鄉鎮,每個收購站(點)補貼啟動資金2000元,共計補貼7.2萬元;全縣計劃收購廢舊農膜662.5噸,各收購站(點)每回收1噸廢舊農膜補貼200元,共計補貼13.25萬元。
1對收購企業的扶持。①根據《省級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省財政設立省級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專項資金。農牧、財政、環保等部門要加強銜接配合。全力爭取項目扶持,用足用好省上扶持政策。②對符合條件的定點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經有關部門審定報批,可確定為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專項項目申報方面給予傾斜。③對具有一定回收加工規模、誠信好的廢舊塑料回收加工企業,農行、農村信用社要給予信貸重點支持;對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建設項目給予貼息支持。
2對收購站(點)扶持。①鄉鎮設立具有固定堆放場地、簡易工棚的廢舊農膜臨時機動回收站(點)2處及以上的由縣財政一次性補助每個回收站(點)啟動資金2000元。②收購站點每回收1噸廢舊農膜縣上補貼200元。回收結束后。將補助資金下撥到鄉鎮,由鄉鎮及時足額兌付到各臨時機動收購站(點)③各收購站(點)收購的廢舊農膜由縣源茂廢舊農膜回收加工廠按每公斤不低于0.15元價格統一收購。
四、全力保障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有序開展
1加強組織領導。為了切實做好廢舊農膜回收工作。農工辦、工信、財政、農牧、林業、文廣、環保、供銷、金融、稅務等相關部門和各鄉鎮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政府牽頭抓總、農業部門負責指導、有關部門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牧局。農牧、財政等部門要全力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盡快啟動回收網點和龍頭企業建設工作。各鄉鎮要把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擺上議事日程,成立機構,確定專人,精心謀劃,加強宣傳,抓好落實。
2強化部門協作。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是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共同推動。農牧部門要牽頭抓總,負責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督查考核。環保部門要將廢舊農膜及塑料包裝袋污染防治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監督考核。財政部門要積極爭取省、市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專項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文廣部門要組織有關新聞媒體,加大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參與意識。涉農金融部門要及時安排貸款規模計劃,加強信貸服務,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優先辦貸。稅務部門要落實好相關稅收優惠措施。
3加強收購管理。秋收期間。租用或雇用運輸工具,組織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方法,分區域逐村社、逐地塊開展廢舊農膜的回收。要配專人負責該項工作,記錄收購站(點)向廢舊農膜回收定點收購加工企業交售廢舊農膜的數量,督促臨時機動收購站(點)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要及時做好田間地頭撿拾廢舊農膜的指導和組織協調工作,指導農戶將撿拾的廢舊農膜統一堆放在地頭,嚴禁焚燒、填埋,甚至直接丟棄,確保在秋收結束后,田間地頭、房前屋后等地看不見廢舊農膜,徹底杜絕“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