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全力推進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圍繞加快推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積極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當好參謀、提供依據,是縣政協今年確定的工作重點之一。為此,3月31日,縣政協召開十一屆三十四次主席會議,就我縣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和調研,與會人員首先實地察看了周家鎮榮家村、果里鎮侯莊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情況,又聽取了縣社主任于亦泉同志關于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的通報,并就下一步如何促進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發展,全力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了意見和建議??h政協主席尹德喜,副主席鞏秀蘭、李向蓮曹永振、張連勛、裴培科出席會議,縣政府副縣長蒲先農,縣財貿系統有關負責人及政協機關各室主任列席了會議。
會議由縣政協主席尹德喜同志主持。
會議對我縣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和省、市供銷社及縣財貿局大力支持下,縣供銷系統廣大干部職工齊心協力、創新思維,探索出一條服務農村社區、促進自身發展、創建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經過三年的努力,截止目前,縣社已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改建商業設施網點百余處,發展了索鎮、荊家、馬橋、魚龍、新城等聯華超市直營店、加盟店34家,超市總營業面積1.5萬平方米,員工800多人,年銷售額1.2億元;登記成立了桓臺縣農資經營協會,取得了化肥、農藥總品牌25個,發展會員店90個,年銷售各種化肥8萬噸、農藥600噸;組建了棉花、特種動物養殖、山藥、林果、土特產、農機等14家專業合作社;建設集經營性、公益性、中介性等項目于一體的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4處,為全縣的"三農"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受到人民歡迎,得到了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并被確定為全國"萬村千鄉"示范工程試點縣,全省現代流通建設試點縣和省、市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試點縣。省、市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現場會先后在桓臺召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第二條宣傳報道了縣社這一成功做法,可以說縣社的做法是思路超前、務實會干、成績卓著、全國領先,為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找到了突破口、選準了切入點、提供了新經驗。
在實地考察和聽取通報的基礎上,與會人員進行了認真分析討論,一致認為,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首先,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其次,滿足了農民生產、生活、休閑、娛樂的需求;第三,拉近了城鄉之間的差距,初步形成了城鄉一體化的格局,使農村群眾享受到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第四,帶來了現代流通體制的新思想;第五,為村民學習先進科技知識、傳播先進的文化提供了場所等。總之,縣社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已經拉開了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序幕,建議縣委、縣政府把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作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迅速在全縣推開。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大家還就下一步如何促進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是認真總結經驗,迅速在面上推開??h社經過不懈的努力,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不夠完善,已建立的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只有4處,面上推開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統盤考慮、總體設計、認真研究,盡快制定出實施方案,迅速在面上推開。
二是成立領導小組,負責具體指導。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要為農民提供公益性、中介性等方面的綜合服務,不是一個部門能辦到的事情。因此,縣政府要成立由分管縣長為組長,由各鎮(街道)、財貿局、財政局、建設局、民政局、衛生局、計生局、文化局、教體局、縣社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鎮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負責對全縣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的具體指導,出臺建設意見,定期召開成員單位協調會,形成政府推動、縣社搭臺、合力共建、功能齊全的新格局,全力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是搞好科學規劃,抓好社區布局。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能夠將連鎖店辦到農民家門口,改善農民消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農民得到了更多的服務和實惠,是一件大好事,但不可一哄而上,要先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要立足經濟社會活動相對集中、人口較多、周圍村莊比較密集,交通便捷、輻射帶動作用較強的各鎮駐地、中心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或服務區,按照標準化、規范化的要求,實施連鎖經營,并通過兼顧發展公益性和中介性綜合社會服務項目,促其發展。
四是整合資源,集約服務項目。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要立足實際,在啟動最基本的日用品超市、農業生產資料超市的基礎上,整合資源,適時引進公益性和中介性項目。要優先設置休閑、娛樂、體育健身場所和學習科普法律、農業科技知識、趣味圖書等的活動中心;要根據農民需求和消費習慣,逐步設置洗浴、美容美發、餐館、修理等勞務和技術服務項目;有條件的可將衛生室、幼兒園納入服務中心;還可有重點的吸收金融、保險、郵政、電信、旅游等中介業務進入服務中心,形成"小中心、大服務"的格局,不斷滿足農民生產、生活、休閑、學習的需求,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里人一樣的服務,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
五是完善激勵政策,鼓勵發展。首先,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對于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設施配套費、人防建設費、國有劃撥土地出讓費、新增超市項目前幾年實現稅收等要減免或返還,并制定適當的獎勵政策。其次,縣社要積極到省市供銷社爭取各種激勵或補助資金,對改擴建、新規劃建設的且達到標準的服務中心主體給予適當的獎勵或扶持等鼓勵發展。第三,各有關部門要簡化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超市門店注冊、登記、證件等方面手續,并在項目規劃、審批手續等方面給予特事特辦,盡快促其建成。第四,縣直有關部門、各鎮、村對于服務中心的娛樂、健身、科普、圖書等公益性建設項目要主動承擔建設任務。
六是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合力共建。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是新生事物,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各級黨委政府、新聞媒體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力度,各鎮、村應組織有關人員到周家鎮榮家村、果里鎮侯莊村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參觀學習,各新聞單位要立足新農村建設,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宣傳發動,讓社會各界和廣大農民積極參與,鼓勵一些單位或個體參加到服務中心建設中來,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組建要素社會化,組建形式多樣化,經營方式連鎖化,服務功能綜合化"的良好態勢,為服務中心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是要以人為本,強化管理。縣社要搶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好機遇,立足服務、強化管理、提高信譽、樹立形象,要以人為本,強化隊伍建設,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在服務中求發展;要引進新理念、新業態,利用先進的管理模式,科學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在管理上求發展;要守法經營,講究誠信,確保商品貨真價實、物美價廉,在信譽上求發展;要根據農產品生產情況,積極拓展農產品收購業務,建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絡,為農民解決產后的銷售問題,力求在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上求發展。做老百姓的貼心人,做誠實守信的帶頭人,做科技信息的傳播人,做為民服務的領頭人,樹立起供銷系統良好形象,打響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這塊品牌,站穩農村市場這塊陣地,努力開創供銷系統大發展的新局面,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