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機構改革現場會上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到年底了,大家各項工作都很多,為什么召開這次會議,主要基于兩條:第一,市委市政府原來已經確定在今年底以前鄉鎮機構改革要基本完成,現在只有不到20天時間了,有的地方任務還相當繁重。第二個因素呢,就是前不久,11月下旬,市機構改革領導小組組織了三個督導組,下到區縣、鄉鎮進行檢查督查,一方面發現了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區縣和鄉鎮,摸索總結了一些經驗,認為值得推廣;同時也發現有的區縣和鄉鎮此項工作嚴重滯后,有的甚至在鄉鎮機構改革的過程中有走過場的危險,達不到改革的目的,實現不了改革的初衷。所以經過機構改革領導小組研究,并且報市委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同意,今天召開這個會議,上午大家看了車湖垸的現場,我看了以后,和很多同志都有共同的感覺,工作做得比較實,效果比較好,操作比較規范,同時剛才桃源縣委也全面介紹了他們實施鄉鎮機構改革的基本做法和經驗,特別是立剛同志談的四條,作為縣委書記對待鄉鎮機構改革的認識是很到位的,桃源縣的做法是比較全面的,效果是比較好的,同時澧縣、漢壽從不同的側面,也介紹了他們在鄉鎮機構改革中間的一些主要做法和基本經驗,比如說大家感到比較難的問題,資金怎么籌措、補償金怎么籌措,縣里普遍反映這個問題比較頭疼,但大家一致都公認漢壽的財政是比較困難的,他們能做的到,其他地方也應該做得到,他們也籌措了600多萬啊!采取了四個一點的方法。澧縣在鄉鎮機構改革期間主要強調了嚴肅紀律、規范操作,體現三公。這三個縣我都算了一下,漢壽、桃源分流人員包括解聘的臨時工基本都在*以上。澧縣僅站所分流人員就到了955人,還有辭退的臨時工,以及鄉鎮機關分流的人員算上,都是*人,這么大的群體,這么大的工作量,并且都能夠平穩過度,剛才漢壽卿平同志講,這在漢壽改革的歷史上動這么大的干戈,搞得這么徹底,是前所未有的。他們98年以來也搞過鄉鎮的改革,都沒有這次徹底,關鍵一點,就是我們的思想認識到位了,不要簡單地認為是一種卸包袱的做法,所以這次大家看了以后聽了以后,應該對我們做好這次鄉鎮機構改革的掃尾攻堅戰應該堅定信心。桃源縣之所以做得好,作為我們市里的一個大縣,關鍵是領導班子、縣委縣政府幾大家指導思想明確,措施比較得力,工作比較規范,他們介紹的在定崗分流上采取的“六個統一”、為分流人員搞好“四個優先”,這些經驗都值得學習,還有漢壽縣在創新機制上,規范管理上,澧縣在嚴肅紀律以及規范操作方面,這些經驗我覺得都是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也值得大家學習。那么這里我再強調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前段鄉鎮機構改革的實施情況
今年9月市機構改革辦進行督導后,總體來說,各區縣黨委政府對這項改革是高度重視的,并且采取了有力措施保證機構改革的順利實施。從工作進度上看,大部分的區縣市基本完成了本地的鄉鎮機構改革工作,其中桃源、漢壽、澧縣、武陵進展較快,基本結束,并且根據抽查的情況看,質量較高;石門、安鄉、臨澧、鼎城、德山開發區還有部分工作要做,有的工作量還比較大,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抓緊。前段鄉鎮機構改革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各地黨委政府對鄉鎮機構改革尤其是站所機構改革都把握住了方向,思路比較清晰,目標比較明確,特別是根據省委和市委兩個5號文件的精神,借鑒津市試點的經驗,結合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民負擔水平和鄉鎮財力狀況,從嚴從緊核定了站所機構和編制,如我們今天看的車湖垸,站所原來是34名,核定的是17名,實有人數只有14人,除了一個安置不到兩年的復員退伍兵安排待崗外,其他都已經分流到位,機構設置上都是7個,漢壽縣只設置了5-6個。在人員分流的方式上,普遍以整體分流推向市場和徹底脫鉤、置換身份為主要渠道,符合省、市關于鄉鎮機構改革的有關精神。如漢壽縣在站所改革中采取對所有站所人員先一次性地全部置換身份,然后再通過公開競爭確定上崗人員,對鄉鎮機關的人員還實行了編內定崗;桃源、澧縣通過嚴格的競爭上崗程序來分流站所富余人員;石門對部分經營服務型站所采取先整體脫鉤,再擇優聘用站所工作人員的辦法;武陵區對站所人員推行崗位工資制,等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比開始考慮的改革方案還要更加深化,最近市委市政府也討論了關于事業單位改革的一些想法,基本確定的是“三定兩改”,即定機構、定編制、定領導職數,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并且已經在辦四個試點,那么我們在鄉鎮站所改革上就已經在朝這方面深化,也可以說,這次鄉鎮機構改革是一次深層次、具有實質性的體制變革,也可以說,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剛才三個縣介紹的情況,大家應該看到這一點。
二是組織有力,運作規范。在整個鄉鎮機構改革推進過程中,各區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特別是在改革的各個環節上抓得很落實,也很到位。各區縣普遍制定了關于鄉鎮機關站所機構改革的實施方案和切合本地實際的站所人員分流實施辦法,在人員定崗分流上大力推行全員競爭上崗,將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和程序落實到了鄉鎮機構改革的每一步驟。
三是試點認真,指導有效。鄉鎮站所情況復雜,人員的結構也比較復雜,如安鄉有的站所特別是水利站,按照他們自己人講,是個書記處,村支部書記干了2年之后就要安排,能到站所的多少有些背景;再加上財力有限,今天大家聽的文化站的站長,按他說法是“要死不能死,要活不得活,干部有怨言,群眾有意見”,不搞吧,心中還有個牽掛,想搞呢,還不能大膽的干。所以改革的難度也相當大,它既不同于黨政機關的機構改革,也不同于一般事業單位的改革,更不同于企業改革,沒有現成的辦法,只有面對現實,通過試點來進行探索。按照市機構改革辦的要求,各區縣都確定了本地站所改革的試點鄉鎮,而且縣級領導、有關職能部門和改革辦工作人員都下到點上具體抓落實,摸索了很多有效的鄉鎮站所改革的措施與辦法,通過點上的成功經驗來指導面上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今天桃源縣的這本資料匯編,縣組織部、人事局和編委辦這些部門很好地發揮了職能部門的作用,為縣委政府當好參謀,出好主意,使改革得以順利地實施,得以比較規范地運作。
四是工作細致,實施平穩。這么大的面涉及這么多的人,說得更直接一點,涉及到每個認得切身利益,今天發言的兩個人,一個55歲,一個49歲,不老也不小,去打工,年紀大的又不要,干其他的去吧,我還學不了,做生意又沒有資金。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全市而言,還沒有出現一起越級上訪和群體性事件,我們各級黨委政府、改革辦的同志、職能部門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的工作。特別是在無情分流有情操作方面做了大量細致工作。今天介紹的車湖垸的黨委書記全劍英,為下崗分流人員,跑外地聯系就業打工,聯系生活著落,所以盡管分流是殘酷的,是無情的,但是作為被分流的人員,體現了三公的原則,再就是有效地工作,多渠道地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在補償金的落實上,個別沒有到位的也作出了相應的承諾,確保了穩定,這是很不容易的。
當然就全市而言,鄉鎮機構改革也還存在很多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到整個機構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還會引發新的不穩定因素,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發展不平衡。有的區縣站所機構改革的工作進度不快,到11月底,有的區縣工作量還很大,其多數鄉鎮還在等待、觀望,定崗分流工作尚未全面實施,這與市委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除桃源、漢壽、澧縣、武陵基本結束外,其他區縣鄉鎮人員定崗分流工作還沒有完成,有的形式上好象完成了,但從檢查的情況來看,質量上、效果上還遠遠達不到改革的要求。進度問題體現工作,工作主要反映在認識,認識主要是在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縣一級要統一思想,有的對這項工作還存在顧慮,怕過急、怕過頭、怕翻盤、怕不穩定,實際上從大家今天談的情況、看的情況來看,不改革可能更不穩定。今天兩個分流人員發言,我認為是講了他們的心里話,單位沒有錢,工作難開展,工資也不能兌現,干部有情緒,群眾有意見,不改革反而不穩定,拖,不是出路,糊,糊不下去,只有改革,才是唯一出路。所以改革的決心怎么下很關鍵,漢壽縣之所以下如此大的決心,我認為主要有兩條:一是98年改革后由于不徹底,反反復復,人越改越多,麻煩越改越多,情況越改越復雜。二是負擔確實越來越沉重,桃源縣和漢壽縣都算的大帳,分流后,財政減少負擔1500萬,這些減少的資金從哪里來,財政沒有多出,還不是從農民身上來。農村稅費改革以后,收費行為逐步規范,你不斷奶,也已經缺乏資金的來源。最近我和歐部長到農村開了幾次座談會,都反映這個問題。中央也明確了站所改革是鄉鎮農村稅費改革很重要的的四個配套改革之一。人員不分流出去,農民負擔就有反彈的可能,因為你人還在,總得干事,總得拿工資啊,但資金來源已經斷了。所以不脫鉤斷奶,實際上稅費改革后已經斷奶了,要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從稅費改革后鄉鎮必須減人、減負、減債的角度來思考,也必須加大鄉鎮站所機構改革的力度。我認為,之所以現在有的地方還在猶豫、還在等待觀望,有些疑慮,有些擔憂,關心一條,決心沒有下,認識沒有上去。
二是在站所的撤并組建上不到位。抽查中發現,有不少鄉鎮該撤的機構還在繼續運作,該摘的牌子還高掛在機關,該并的機構還沒有統一起來,沒有啟用新的印章,還沒有依法辦理新機構的法人登記手續,有的是明撤暗不撤,你不撤廟,就趕不走和尚,就存在著機構和人員反彈的可能。
三是在操作上不夠嚴謹。有的鄉鎮機關超職數配備領導干部,比較普遍,市委組織部要結合這次改革進行一次清理;有的鄉鎮競爭上崗程序不規范,不少鄉鎮對上崗人員沒有辦理聘用手續,對分流人員沒有辦理解除人事關系的手續,今天大家看了車湖垸的操作是很規范的,解除人事關系從什么時間起,包括分流人員自己簽字和原單位簽子等;有的鄉鎮財稅所使用臨時聘請人員,農稅員的問題市稅改辦還要進行研究,設立農稅員的初衷有兩條,一是依法征收,使征收征管行為規范化,法制化;第二,把鄉村干部從收上繳提留的具體征收行為中解脫出來。現在這樣做達不到改革的初衷,不一定一個村就要配備一個,財政、改革辦和稅改辦要研究這個問題,看看武陵、津市怎么做的。有的區縣對分流人員檔案沒有進行統一管理,分流人員不是一分了之的,他們畢竟在崗位上工作十多年,這些檔案都要實行統一管理,可以由鄉鎮委托人才中心去,今后其他事業單位的改革也都要這樣辦,按照醫療糾紛管理條理的規定,現在到醫院看病的病歷都要保管15年,何況人家工作了這么多年的資料,統一保管以后有利于今后依法辦事,打官司也有依據。這些不是操作上的細節問題,而是體現改革真正到位的問題,如果不把這些工作做細做規范,很可能還會留下后遺癥。具體到每個縣,改革辦已經發了整改通知書,是經過領導小組研究通過的,必須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整改。涉及到人的問題是嚴肅的問題,在執行政策的問題上必須高度統一。
二、對下段鄉鎮機構改革的幾點意見
1、要集中精力,加大力度,確保鄉鎮機構改革盡快完成
按照中央、省關于市縣鄉機構改革的總體部署,鄉鎮機構改革要在6月底全面結束,市委市政府考慮我市防汛的實際情況,往后擺了一下,提出鄉鎮機構改革結合農村稅費改革在9月底前全面結束,但現在已到12月份,真正全面結束的區縣還不多,造成目前有的區縣任務還很大,機構改革工作比較被動。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關于體制創新的問題提得很多,改革的任務很重,決策體制的完備,民主集中制的完善,組織人事制度的改革,權利運行機制的規范和改革,這四大塊,報告中所提的制度有27個,所以明年又將有新的改革任務,如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等等,任務相當重,如果今年我們的鄉鎮機構改革還拖到明年去,還無休止地延長,那就會一被動,皆被動,步步會被動。市委常委已經基本上研究同意了關于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思想、工作步驟、主要政策、改革的重點等等,市直四個事業單位改革的試點春節前將完成,春節以后事業單位的改革要全面鋪開,我們會專門開會布置,所以鄉鎮機構改革在12月底必須完成,不能拖到明年。
所以大家要進一步提高對鄉鎮機構改革的認識,要把鄉鎮機構改革切實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落實,以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和緊迫感把鄉鎮機構改革工作盡快抓到位,要象桃源、漢壽、澧縣的領導班子那樣高度統一認識,一鼓作氣,搞好本地鄉鎮機構改革工作。分管機構改革工作的縣級領導特別是有些還沒有完成的地方的分管領導,在12月份要以主要精力來抓好鄉鎮機構改革的掃尾,黨要管黨,要把自己該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組織、人事和編制部門要象桃源縣一樣緊密配合,各負其責,共同把鄉鎮機構改革的任務完成好;同時縣直各主管部門要大力支持,澧縣提出的各部門不要打反腿,這也是個經驗,縣里必須要統一要求,光靠鄉鎮的同志是沒有辦法的,縣直部門要從業務上對鄉鎮站所搞好指導;鄉鎮黨委要在區縣機構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以務實和負責的態度切實完成好本鄉鎮的機構改革。目前已經結束和基本結束了的區縣(市),要認真組織好回頭看和自查自糾,包括津市是結束得較早的,也要看看在運轉過程中還有一些什么問題,已經發了整改通知書的,要按照整改通知書的要求,一項一項的糾正、整改、落實;加快工作進度的同時也要注意作好過細的工作,不能因為求快,就顯得毛糙,工作不做到位,引起不穩定,到年底了,兩會兩節是個敏感期,市里人大會27日正式開幕,政協會26日也要開幕,元旦春節以及省里的兩會,如果引發不安定因素,不僅改革沒有搞好,穩定也沒有保住,更不行。所以在加快工作進度的同時一定要作好過細的工作。12月底市機構改革辦將對各區縣的機構改革進度再進行一次通報,各區縣完成了的,要向市機構改革辦做出書面報告,市機構改革辦再進行抽查。
2、要認真解決好鄉鎮機構改革中的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要理順鄉鎮站所管理體制。要嚴格按照省委和市委的兩個5號文件精神,理順鄉鎮站所的管理體制,要建立鄉鎮一級財政,鄉鎮站所除國土所實行縣鄉共管、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外,其他均要下放到鄉鎮管理,要制定站所的人、財、物、事等職責劃分的管理辦法并切實落實到位。
二是要逐步解決鄉鎮機關領導職數超配的問題。目前,不少鄉鎮存在超職數配備領導干部的現象,有的地方打擦邊球,在設置上只取上限,不考慮下限;有的地方將上級規定兼職設置的職數配備為專職,等等。各區縣對這一問題要高度重視,自己要先進行清理,鄉鎮機關領導職數要嚴格按照省委和市委的兩個5號文件規定進行核定,已經超定的,要核減下來;已經超配的,要逐步調整到位。
三是要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好上崗人員和分流人員的有關手續。上崗人員的聘用手續和分流人員的解除關系的手續,一定要辦到位。對于改革后站所上崗人員,要按照事業單位用人制度改革的精神實行聘用,辦理聘用手續。有的地方采取鄉鎮機關行政任命和張榜公布來代替手續的做法,是很不規范的,必須加以整改。對于分流人員,在落實補償的同時,還要簽定協議,辦理解除人事關系的手續,不能簡單地除名處理。如何規范地辦理這些手續,各區縣機構改革辦特別是組織、人事、編制等職能部門要借鑒桃源、漢壽、澧縣等縣的做法,加強業務指導,制訂統一的藍本予以規范,便于鄉鎮操作。對于分流人員的檔案,各區縣(市)人事部門要統一管起來,以備日后查詢和使用。
四是要積極籌措資金,落實對分流人員的再就業補償。我看大家都很關注這個,也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并且都結合本地實際確定了籌措資金的渠道,制定了補償的標準。如桃源縣、漢壽縣的四個一點的辦法,不管采取什么措施,能夠給的要盡量給到位,個別給不到位的,也要作出承諾分期到位,避免產生一些里反心理,資金上向分流人員傾斜一點是有必要的。根據各區縣和各鄉鎮的實際情況,可以確定以下幾個籌資主渠道:⑴對各站所的資產和資源由鄉鎮政府統一處置,組織拍賣變現,或評估量化后直接抵償給分流人員作為一次性補償;⑵縣鄉財政在財政安排上要考慮人員分流的現實困難,調整一點;⑶各區縣、各鄉鎮要在政策和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積極探索適合本地情況的資金籌措渠道。有的地方通過上崗人員交納保證金來籌集資金,要注意必須在上崗人員自愿的前提下并做好細致的思想工作,而且鄉鎮財政要承諾歸還。在對分流人員的補償標準上,要考慮本地財力狀況,按照有關政策給予適當補償,主要是鄉鎮之間要相對平衡。
五是要搞好農稅征管隊伍的組建。區縣(市)農稅征管隊伍要結合鄉鎮機構改革盡快組建,人員來源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⑴鄉鎮財政所現有人員;⑵從鄉鎮機關在編在崗人員中安排一批;⑶從事業站所具有國家干部身份的在編人員中競爭上崗一批。這些人員上崗后要統一管理,規范征稅。
3、切實為分流人員排憂解難,把人員分流工作落到實處
這一條很重要,關系到鄉鎮機構改革的成敗,關系到改革成果的鞏固,還關系到社會穩定。鄉鎮站所分流人員也存在著一個再就業的問題,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兩個優先:教育優先、再就業優先。所以人員分流的問題,不能簡單的一分了之,不能草率地一斷了事,也不能認為補償了就沒有任何關系了。要象前面幾個縣提到的,分流雖然是無情的,操作上又要做到有情,要體現組織上的溫暖。首先對分流人員要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做好過細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轉變觀念,要讓他們認識到分流是改革的需要,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認識到并不是只有在國家單位上班才算就業,在外打工、自謀職業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同樣光榮和自豪,今天發言的兩個同志觀念還是轉變過來了的,特別是文化站的站長,是79年的中專畢業生,文化層次稍微高一點,企業改革買斷兩個置換,下崗了也不是不光彩,必須打破過來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的觀念,包括德國等福利性的國家也不是這種機制,美國平均每天有多少個企業破產,同時有多少家企業又在注冊,只有在不斷的淘汰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間事業才能發展,有些人可能在外自謀職業搞養殖和種植也更能體現他們的價值和能量,為什么?因為我們過來用人的體制,并沒有體現用人所長,過來計劃經濟體制下分配到一個單位就一定終身的情況多得很,改革的過程中,應該說對于人才的流動非常正常,這種觀點必須轉變過來。其次是要為分流人員排憂解難,積極拓寬渠道,幫助他們尋找再就業的路子和載體,要搞好再就業技能的培訓,幫助分流人員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把他們引向市場,同時在政策待遇上可以給予一定的傾斜,并提供優質的服務,將分流人員扶上馬,送一程。桃源縣在沿海設立了5個勞務站,為鄉鎮分流人員聯系打工事宜,鄉鎮的黨委書記還親自將分流人員送到沿海打工就業,帶領他們投身到市場經濟的洪流中去,我覺得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鑒的。第三,每個區縣、每個鄉鎮都要抓一批分流后通過再就業致富的典型,通過典型引路,現身說法,來做好分流人員的思想工作,促使其觀念轉變。
4、抓好規范管理,鞏固機構改革成果
一是要嚴明鄉鎮機構改革的紀律。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復雜,頭緒繁多,沒有鐵的紀律作保證是不行的。各地黨委要制定鄉鎮機構改革工作的紀律,采取過硬措施,不準任何人、任何部門通過寫條子、打招呼或制定一些土政策、土辦法等形式來干預和干擾鄉鎮站所的分流工作,不準任何鄉鎮、任何站所在競爭上崗中搞暗箱操作、搞人情照顧,不準在站所資產資源的處置和分流人員補償金的籌措、發放上出現任何貪污挪用現象。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督查,一經發現,要嚴厲查處。特別澧縣在鄉鎮機構改革的紀律上抓得很到位,縣委專門下發了《關于嚴肅鄉鎮站所改革工作紀律的規定》,要求嚴格執行“八不準”,機構改革辦還公布了舉報電話受理投訴,處理了多起站所改革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確保了站所改革的順利進行。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三公,大家才能作到心服口服。
二是要嚴明機構改革后的機構編制紀律。16大報告中提到,機構編制要立法。要特別注意改革后對鄉鎮站所機構編制的審批和人員分流后各站所補充人員的問題,如不加以控制,就會造成機構編制人員的再度膨脹,使已經取得的改革成果毀于一旦。因此在站所改革沒有完全結束,新的鄉鎮人員編制管理辦法還沒有出臺以前,要一律停止辦理鄉鎮站所調入人員手續。
三是要整章建制,規范管理。考慮改革前鄉鎮站所的人員編制管理較為混亂,站所人員結構復雜的狀況,為切實鞏固機構改革成果,就鄉鎮機構編制和人員管理做以下規定:⑴鄉鎮不能自行設置站所,區縣(市)也不能突破站所限額進行設置;⑵鄉鎮機關站所補充、調整人員必須在編內進行,并嚴格按程序審批,現有人員要建立帳冊,統一管理,新進人員要堅持凡進必考的原則,嚴格控制;⑶各區縣(市)要出臺關于鄉鎮機關和事業站所人員編制管理的有關規定;⑷鄉鎮要統一建立人員編制管理臺帳和人員花名冊,做到一鄉一帳,一站一冊;⑸撤并后的事業站所要依法進行事業單位法人登記。都要規范起來。
所以總的看,前段鄉鎮機構改革進展是比較順利的也是比較平穩的,但是任務還比較重,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現場會,把這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把這項改革作得更加圓滿。
同志們,黨的十六大已經勝利召開,黨在新世紀的首要任務就是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鄉鎮機構改革與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我們一定要乘著學習十六大精神的東風,緊密結合實際,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到實處,確保在12月底全面完成鄉鎮機構改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