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婦女組織建設情況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區婦女組織是新時期婦女工作的最前沿陣地。社區婦女組織建設情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婦聯組織作用的發揮,關系到能否充分調動廣大婦女參與三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使黨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更牢固、紐帶更堅韌。如何加強社區婦聯組織建設,進一步提高社區婦女工作水平,充分調動社區婦女群眾的集體力量和智慧,已成為社區婦女組織建設面臨的新課題。為全面了解掌握社區婦女組織的主要情況,我們通過深入基層聽取部分街道和社區有關領導的情況介紹、發放調查表等形式,對我區社區婦女組織建設中存在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和探討,并形成了一些建議。
一、社區婦女組織建設的基本情況
1、社區婦女組織的基本情況。根據《青島市婦聯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城市社區婦女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年底,區委辦以嶗辦發[*]19號文件轉發了區婦聯《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社區婦代會改建為社區婦聯,社區婦女代表大會與社區居委會的換屆同步進行,每三年舉行一次。全區139個社區居委會共建社區婦聯組織139個,改建率為100%,社區婦聯干部的狀況也得到相應調整,改建后的社區婦聯主席平均41.06歲,35周歲及以下35人,占25.2%,45周歲及以上49人,占35.3%;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27人,占19.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53人,占38.1%。各社區根據大小設置若干婦女小組,婦女組織成員一般為3-7人,女性進"兩委"比例達到40.3%。
2、社區婦女組織運行情況。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按照黨建帶婦建原則,各社區婦女組織建設均納入了社區黨建工作范圍,做到了統一部署安排和統一檢查落實。實際工作中,各街道均建立了劃片定期聯系和例會制度;各社區婦女組織都建立了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召開婦女委員或婦女小組長會議,認真做好上情下達工作;建立了學習制度,及時學習上級各類文件精神和重要文獻,不斷提高基層婦女干部的素質,基本上建立了檔案制度,及時做好社區婦女工作、活動等各類臺賬資料的記錄整理和歸檔工作,使社區婦女組織工作逐步制度化、規范化。
3、社區婦女組織載體建設情況。社區巾幗文明隊已成為近年來基層婦女工作的主導力量和重要載體。目前全區共成立各類巾幗文明隊158支,發展隊員4425人,年內平均正常組織活動8-10次,主要開展學習教育、文體娛樂、愛心奉獻等活動,成為社區婦女工作拉得出、打得響的骨干隊伍。各社區婦女組織積極發揮巾幗文明隊在各項工作中的示范帶頭作用,組織引導婦女群眾積極參與社區的"三個文明"建設,傳播文明、奉獻愛心、促進穩定,在社區的各項工作中,婦女參與率達到70%左右,為構建社會化婦女工作格局、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區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基層社區婦女組織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隨著經濟轉型、社區人口結構、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和就業、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的發展變化,也給婦女組織建設及婦女工作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現有社區婦聯組織與新形勢下社區婦女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按照嶗辦發[*]19號文件精神,為確保社區穩定和社區婦女工作的連續性,社區婦代會改建工作以平穩過度為主,由原社區婦代會班子履行社區婦聯職能,待下屆社區居委會換屆時同時進行社區婦聯的換屆。而*年9月全區統一實施的"村改居",絕大多數社區是由農村改制而來的。因此,婦女工作在內容、對象、任務等方面既與規范的城市社區有所不同,與原來單純的農村婦女工作相比也有所變化。面對社區婦女工作對象增多、內容增加、任務加重的新形勢,現有的社區婦聯組織難以保障勝任社區婦女工作發展的新要求。此外,根據《婦女聯合會城市街道、社區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規定及有關文件要求,社區婦聯組織如期進行換屆工作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全區三年以上未換屆的社區婦女組織有69個,占49.6%。由于受社區穩定壓力、領導思想認識、婦聯主席兼任計生工作要求連續性、社區經濟條件差異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今后按要求與社區居委會同步換屆進行的比例也不容樂觀。
2、社區婦女工作開展的情況不夠平衡。從調查統計看,全區社區婦女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的整體情況總體上是好的,日常婦女工作活躍、充滿活力,但開展活動的頻率、質量參差不齊,兩極差距較大:有的社區年活動經費可達幾萬元、年內正常開展活動可達幾十次,婦女參與率達到80%以上;有的社區受經濟等因素的制約,只是在每年"三八"、"母親"節等重要節日組織幾次活動、活動經費僅幾百元,婦女群眾參與率也比較低。
3、社區婦女組織模式單一、陣地建設發展薄弱。從調查了解的情況看,基層婦女組織仍以傳統的行政社區婦女組織為主,而新型經濟社會組織、婦女聯誼等組織形式缺乏,社區婦女組織經濟實體匱乏,全區139個社區僅建立巾幗社區實體4個,婦女活動經費來源單一,主要從社區行政經費中列支,無其他補充渠道,與省內外基層婦女協會組織或經費基地發展好的地區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部分經濟條件較差的社區,現有經濟資源有限,社會資源較少,婦女活動經費緊缺,婦女組織開展服務和活動的難度較大;全區仍有7個社區沒有婦女活動陣地,嚴重影響了開展社區服務和社區活動的效果和質量。
4、社區婦聯干部的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從整體上講,目前全區社區婦聯干部的整體素質與日益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要求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別是村改社區后,婦聯干部平均年齡較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婦女工作的順利開展。部分社區婦聯干部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方式,不能主動有效地探索新時期婦女工作出現的新問題;部分年輕婦女干部工作經歷單一,基層工作經驗缺乏,獨立自主、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還不夠強;另外,社區工作量大,婦聯干部往往一人身兼數職,精力有限,工作中難免會顧此失彼。
三、加強基層社區婦女組織建設的建議
1、加強社區婦女組織建設,拓展社區婦女工作網絡。一是積極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加快社區婦女組織改建工作步伐。各社區黨組織要認真貫徹落實區委辦轉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立足實際實效,首先在轄區比較大、人口比較多、總支以上黨組織建制的社區,特別是小康示范社區,率先完成婦女組織實質意義上的改建工作,從而在建制、人員設置上加強社區婦女組織建設,更好地發揮社區婦女組織"凝聚婦女、帶動家庭,聯系社區"的功能。二是加強社區女性團體會員組織建設。各社區可以根據婦女群眾從業分布等情況,探索建立創業婦女聯誼會、外來妹讀書會等各類婦女聯誼組織,夯實社區婦女組織的基礎,不斷增強社區婦女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更好適應新形勢下婦聯組織社會性、群眾性、統戰性的要求。三是充分發揮婦女小組長、婦女代表的骨干作用。積極發揮婦女小組長、婦女代表與婦女群眾聯系密切、聯系廣泛的優勢,暢通婦女組織與婦女群眾聯系的渠道,增強婦女工作的聯系、滲透、代表和服務功能,不斷提高基層社區婦女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加強基層婦女陣地建設,提高基層婦女組織的實力與活力。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立足實際,大膽探索,培育和建立以農村婦女為基礎,以產業為依托,以服務、項目和合作經濟為紐帶的轄區婦女協會,同時,緊緊圍繞社區居民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積極創辦巾幗社區服務實體,提高服務群眾、服務社區的水平,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雙贏,不斷增強基層社區婦女組織的實力和活力。
3、加強社區婦女干部隊伍建設,提升社區婦女工作水平。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的基層婦女干部隊伍是做好新時期婦女工作的保障。為此,一是把好"入口關"。要把政治素質好、熟悉社區管理、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優秀年輕女性、優秀女大學生充實到社區婦女工作崗位上來,為她們提供鍛煉成長的舞臺,從源頭和根本上提高婦女干部的能力和素質,不斷增強基層婦女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活力。二是搞好"培訓關"。要積極適應形勢任務要求,拓寬培訓內容,通過加強政治理論、國情區情、經濟政策、領導藝術、業務知識等多方面的培訓,努力提高基層婦女干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參與經濟、處理矛盾、服務婦女的能力。要認真落實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和區婦聯《關于加強社區婦女干部學歷教育暨任職資格培訓工作的意見》精神,加強婦女干部學歷教育培訓,力爭三年后100%的社區婦女干部達到大專以上學歷,并取得社區婦女工作任職資格。三是把好"考核關"。要通過廣泛征求社區干部意見、在居民中進行測評等方式,加強對社區女干部德、能、勤、績等方面的考核,積極向黨委組織部門推薦工作成績優異的婦女干部,從而在社區婦女干部中形成"有為才有位,能上也能下"的工作獎懲機制。
4、加強社區婦女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社區婦女共建機制。一是建立社區婦女兒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從社區各單位婦女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出發,整合社會資源,參與社會協同,成立社區婦女兒童工作聯席會,通過定期召開社區婦女兒童工作聯席會議,互通情況信息,查找問題,明確重點,探索路子,形成各部門共同推動社區婦女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二是建立社區婦女代表議事制度。社區婦女組織定期牽頭召開社區婦女代表議事會,通過一事一議、一季一議、要事隨議等形式,認真聽取婦女代表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進一步暢通婦女群眾心聲的反映渠道,及時解決婦女群眾的實際問題。三是建立社區婦聯代言人制度。充分發揮各級人大女代表、政協女委員、婦聯執委委員和社區黨政女干部的重要作用,收集整理婦女輿情,及時向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反映婦女群眾的意愿,當好婦女兒童權益的代言人,切實為社區婦女兒童服好務。
社區婦女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作,基層社區婦女組織要積極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發揮聯系群眾的優勢,圍繞黨政所急、針對婦女所需,廣泛協調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緊密配合服務大局、精心組織服務婦女、認真實踐服務社區,共同開創基層社區婦女工作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