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物價運行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以來,我市全面貫徹落實錦濤總書記“314”總體部署,加快實施“一圈兩翼”發展戰略,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我市物價水平在全國價格總水平持續較大幅度上漲的宏觀背景下,低開高走,呈現高位運行態勢,食品、居住類漲幅接近或突破了近年來最高水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同時,我市各級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切實貫徹落實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價格調控力度,及時疏導價格上漲矛盾,保障城鄉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確保了社會穩定。
一、*年物價走勢及特點
(一)我市物價高位運行
*年,我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低開高走,價格總水平呈現出高位運行的態勢。居民消費價格當月指數從四月份起、累計指數從七月份起,漲幅均超過了3%。1~9月當月同比指數分別為100.9、101.9、102.2、103.1、103.1、104.1、105.8、106.8、106;累計同比指數分別為100.9、101.4、101.7、102、102.3、102.6、103、103.5、103.8。其中,八月當月指數更是創下了我市近十年來的新高,比當月全國水平高出0.3個百分點。
在國家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的形勢下,我市將充分保障居民生活資料的市場供給,積極引導居民理性消費,加大市場價格監督檢查,爭取第四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實現小幅回落,全年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控制在4.5%以內。
(二)本輪居民消費品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上漲所引導的結構性價格上漲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食品類價格指數分別為105.7、112.6、119.1,上漲速度明顯加快,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僅上半年食品價格上漲影響率就達到72%,前8個月影響率擴大到80%。糧食、油脂、豬肉、禽、蛋等主要食品類項目價格均呈較大幅度上漲,同比漲幅分別為7.1%、28.4%、39.7%、31.1%、25.1%。如市場零售夾子肉上半年一直穩定在13~15元/公斤,七月末快速上漲至20元/公斤;*市油脂公司10月中旬從市外購進四級菜籽油每噸9410元,10月下旬就達到9900元,漲幅5.2%,直接導致市內食用油零售價格相應上漲10%左右。
(三)居住類價格上漲成為推動消費品價格指數上行的重要因素,其影響僅次于食品類價格上漲
今年前四個月,居住類價格同比上漲幅度均在8%以上,指數分別為108.5、108.2、108.3、108.1,從5月份開始回落,并呈現加速回落的趨勢,5~9月居住類價格指數分別為105.7、106.2、102.9、103.2、103.8。其余六大類消費品項目價格呈二升四降之勢。其中,煙酒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伴隨需求擴張有所上漲,漲幅分別為2.3%、1.4%;衣著、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和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四大類價格同比分別下降5%、1.4%、1.3%、0.8%。
(四)我市物價上漲幅度低于全國和周邊地區平均水平
盡管今年我市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大幅上漲,但漲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和周邊水平,均是由糧油、肉禽等食品類的快速上漲導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創新高。前三季度我市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累計指數為103.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同期四川、貴州、云南、陜西居民消費價格累計同比指數分別為104.6、103.9、104.6、104.5,*與周邊各省市相比最低,比貴州還要低0.1個百分點。
二、物價上漲成因及影響分析
(一)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是物價總水平上漲的潛在動力
伴隨科技創新的不斷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擴張,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的上漲周期,連續保持4%以上的增長動力。總需求的持續擴張加之全球基礎性生產、生活資料減產必然導致全球物價的普遍上漲。去年全球谷物減產、糧食庫存降到20年來的最低點,國際化肥市場大幅上漲,大部分化肥的價格創下了過去十年來的新高,原油價格連續飆升突破90美元/桶,玉米、大豆等新型能源替代性加工生產方興未艾,直接加劇了國際市場糧食、油料供求關系緊張,期貨市場價格快速飆升。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人均資源占有少,高耗能、耗資源及經濟粗放增長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糧食、原油等,隨著國際制造業進一步向國內轉移,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價格的逐步接軌,國內消費品價格上漲不可避免。
(二)糧食、豬肉等主要農副產品價格上漲是導致我市物價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連續幾年糧食價格低迷較大地挫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加之化肥、農藥等涉農產品價格的居高不下、種糧比較效益大幅下降、農村勞動力不斷轉移、規模化糧食生產尚未大面積形成,糧食生產成本上升在所難免,進而推動飼料價格、餐飲業及糧油制成品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去年生豬收購價格跌入谷底,價格成本倒掛嚴重,加之我市去年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今年又遭受了特大洪災,自然災害頻發,以傳統模式進行圈養生豬的農民積極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部分區縣發生生豬藍耳病疫情,使得生豬存欄量、出欄量大幅萎縮。全國生豬供應形勢緊張引發部分外省到我市搶購豬源,更加劇我市生豬供不應求、豬肉價格大幅攀升,絕對價格為十年來的最高水平。作為豬肉的重要替代品,禽蛋類價格與豬肉價格成正比,也出現了一波上漲。
(三)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立使我市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升溫,推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揚
與全國同級別城市和周邊省會城市相比,我市房價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近一兩年隨著“*熱”不斷升溫,我市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特別是今年六月國家批準*成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帶來利好預期,我市房地產市場不僅要滿足本地區的旺盛需求,還吸引了大量的外來投資,房價進一步走高。同時,隨著我市“一圈兩翼”戰略的實施,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更多的農民進入城鎮就業,從而增加對社會公共服務產品價格的壓力,推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
(四)資源型產品價格和環境收費改革對物價水平產生拉動作用
為了深化節能降耗、污染減排,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近年我市針對資源環境價格改革進行了有益探索并作了大量實踐,進一步理順水、電、氣、石油、煤等資源性產品價格與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特別是石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出現單邊上揚趨勢,在今年11月國家又相繼調升了成品油出廠價格和零售基準價格,調升了天然氣出廠價,測算了天然氣與成品油比價關系,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必然會傳導至下游,引發下游產品如鋼鐵、塑料制品、天然氣化工產品等價格的上揚,還會帶動城鄉客運、貨運價格上漲,不僅加重居民生活費用支出,而且會進一步推動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同時我市擴大對垃圾處置費、排污費、水資源費等環境收費的范圍,加強征收力度,居民因能源消耗的支出占日常開支比重由所提高,企業也因排污費用增加,導致產成品成本增加。
(五)以房價和股價為代表的資產價格上漲對物價水平的上漲也產生積極影響
自*年以來,我國出口快速增長,貿易順差連年擴大,外匯儲備屢創歷史新高,投資過熱和信貸擴張已成為宏觀調控的主攻方向。截至10月末,我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415.66億元,比年初增長14.7%;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5119.77億元,比年初增長15.2%,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迅速膨脹。A股市場空前火熱,出現連續20個月的上升行情,財富效應更為明顯,日均開戶數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證綜指曾突破6000點大關,其中部分增加的財富直接轉化為購買力,拉動物價進一步上漲。
三、*年物價走勢預測
目前,我市社會供給存在結構性失衡,考慮到生產周期性和價格延續性,結合目前各種價格上漲的變化趨勢、國際市場等多種因素,*年*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仍然處于比較大的上漲壓力。一是受國際糧食、原油等稀缺資源價格走勢影響,國內市場糧食價格不會有大幅下降,原油價格突破100元美元/桶的幾率大增,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原材料價格將繼續推動消費品價格,我市價格水平很難逆勢而下;二是養殖業具有生產周期的特性,生豬、禽蛋等市場供需形勢根本好轉還需一定時間,目前政府對養殖業的小額扶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仍有可能在高位徘徊,但漲幅會逐步企穩;三是食品價格經過多年低迷后在今年得以恢復性上漲,出現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也不利于農民增收;四是試驗區的效應將隨我市經濟實力的增強而進一步凸顯,今后將會吸引更多的客商、更大的投資,來渝投資開發推動我市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進而主導價格總水平的平緩上升。
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物價上漲問題,加大宏觀經濟調控力度已被寫入“十七大”報告,成為*年經濟工作的重頭戲。各級各部門聯手行動,積極采取各項措施,進一步抑制經濟過熱,及時出臺一系列有利于發展經濟、保障供應、加強監管、穩定價格的政策措施,有效遏制流動過剩和資本泡沫。同時,目前市場供給總體平衡,工業消費品供大于求的總體格局并未改變,生產資料供求關系開始明顯好轉,物價總水平不會出現持續過快上升。*年我市物價總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上行壓力,應當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爭取將漲幅控制在5%以內。
四、*年物價工作重點
總的工作思路是要堅持不懈地抓好宏觀調控,以維持價格穩定為工作中心,繼續深化價格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管,保障我市經濟又好又快地平穩發展。
(一)加強和改進價格宏觀調控,穩定市場價格秩序
綜合運用財政、貨幣、稅收、進出口等政策工具進行價格調控背景下,積極落實國家相關的調控政策和措施,努力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強對宏觀經濟形勢及價格形勢的分析,提高價格調控的預見性。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出臺政府控制的調價措施要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的需要。
(二)推進資源價格和環境收費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按照國家的部署落實,堅決清理取消各地方對高耗能行業的優惠電價措施,加大對高耗能行業實施差別電價和差別水價的力度,有效遏制我市高耗能行業低水平擴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改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建立農業用水計量收費制度,加大水資源費征收力度,促進水資源節約。逐步實現天然氣價格并軌,適當提高天然氣價格水平,進一步縮小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價差。按照補償環境治理成本的原則,提高工業企業排污收費和垃圾處理費的標準,強化排污費征收,擴展垃圾處理費的征收渠道,提高征收率。
(三)關注民生,努力緩解醫療、教育、房地產、交通等方面的突出價格矛盾
積極穩妥地推進醫療價格改革,繼續降低部分虛高藥品價格,適當疏導療效好但利潤低的藥品價格矛盾,提高部分偏低的醫療服務價格,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規范改制學校和高等院校收費,嚴禁捐資助學費與入學掛鉤。改革我市物業管理服務收費的定價體制,理順業主與物管的服務關系,加強對廉租房租金和經濟適用房基準價、套型等環節的審查,確保國家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繼續落實并增大對公共交通的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保證城市公共交通的價格穩定,嚴控節日交通運價的異常波動。